当前日期:

目录

丰乐亭景区是以丰山为主体,以丰乐亭为中心的一个历史上有名的风景区。属于琅琊山森林公园的管辖范围,是安微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丰山紧靠滁城西郊,游人举步可达。这里不仅自然风景十分优美,而且有三十多处名胜古迹。其中,西汉初期修建的“高祖庙”,明代初期御赐的“柏子龙潭灵碑”等重点文物,虽遭兵燹,只剩下遗址,但宋代庆历六年(1048年)欧阳修建的丰乐亭,开凿的“丰乐泉”(后改名紫薇泉)以及明代天启元年(1821年)滁州判官尹梦璧作的“滁州十二景”石刻诗画等名胜,虽几经兴废,至今尚存。九百多年来,历代文人名宦,游丰山幽谷,览丰乐亭,祭汉高祖,祀柏子龙潭,留存了几百首诗词、游记、祭文。尤以欧阳修写的《丰乐亭记》,是《醉翁亭记》的姊妹篇,深受后人喜爱。
1962年7月27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正式下文批复省文化局,同意将丰乐亭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琅琊寺、醉翁亭的保护范围。1963年滁县文教局曾派人对丰乐亭内各建筑古迹加以修复,供人民群众游览。“文化大革命”中,亭院内的建筑和碑文、石刻被毁坏。1974年以来,有关部门违反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保护重点文物单位的通知精神,在丰乐亭风景区新建了油库,使这个风景区变为禁区,不能供人游览。
现将丰乐亭风景区的各处名胜古迹,予以记载。

丰山
紧靠滁城西郊,海拔246米,为附近诸山主峰。丰山之名由来,传说不一:一说东晋时丰沛之人南迁,故有丰山和侨置的沛县之称;一说此山“体丰”,并“岁倚以丰”,故名丰山。古代民谚:“丰山着帽,丰年之兆。”欧阳修建亭取名“丰乐”,也接近此义。
丰乐亭
是丰乐亭景区的主景。在丰山东北麓,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建。当年,欧阳修饮茶,品尝水味甘甜,问侍从此水取自何处,并亲往察看,见泉“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因地处丰山脚下,又因当年五谷丰登,万民欢乐,欧阳修将此亭命名为丰乐亭,并作《丰乐亭记》以叙其事。
丰乐亭为16立柱挑檐翘角的四方亭。亭壁镶有欧阳修作、苏轼手书的《丰乐亭记》碑刻两块三面,和吴道子绘的观自在菩萨石刻像一块。九百多年来,多经损坏,多次重修。1963年重修后,又经“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摧残,现开始修复。
紫薇泉
在丰乐亭幽谷东南山坡处。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凿疏,取名丰乐泉。宋元祐二年(1087年)滁州知州陈知新重修此景,将丰乐泉改名“紫泉碑却毁于“十年动乱”中。此泉泉水甘甜,常年涌流不绝。

汉高祖庙
又名高皇庙。在丰山上,丰乐亭西。始建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滁州知州梅执礼重建。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任滁州知州时,曾撰写《祈雨祭汉高祖文》,明代文献中还有对高祖庙的记载。该庙后在战火中毁坏。
表丰庙
在汉高祖庙侧,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梅执礼建,得旨赐额
“表丰”。明代洪武年间改名“丰山神庙”,久废。
饮马池
在丰山汉高祖庙附近。世传汉高祖刘邦曾饮马于此。明代在此山麓建养马场,凿池饮马。
幽谷
位于丰山东北侧,三面环山,山石屼而多形,竹木茂密环生,景色幽美,故名。宋代欧阳修建丰乐亭于谷中。
醒心亭
在丰乐亭东南数百步山坡上,为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所建,宋代文学家曾巩曾写《醒心亭记》。亭久废。
大观亭
在丰乐亭南山坡上,久废。
来远亭
在丰乐亭东南山坡上,久废。
金声亭
在丰乐亭东南山坡上,久废。
壮怀亭
在丰乐亭东南山坡上,久废。
天宁寺
在丰乐亭南,醒心亭西。明洪武八年(1375年)废。
柏子潭
又名柏子坑、柏子龙潭。在丰山东南,原为汉代采铜开凿。潭在山谷底,面积一亩余。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率义军驻滁阳,曾在柏子潭祭祷“神龙”求雨。明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十三日,朱元璋下旨,御制《祭柏子潭神龙文》,遣使至滁州柏子潭前向“神龙”祭祀。洪武十八年(1385年)十二月十一日,朱元璋再次下诏,在柏子潭前建亭,亭内安放御制的“柏子潭神龙效灵碑”。此碑亭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四月建成,后毁于战火。柏子潭现已废。
柏子龙潭庙
又名五龙君祠,在柏子潭侧。宋乾德四年(966年),滁州知州高保绪建祠,绘五龙像。宋元丰二年(1079年)滁州知州吕希道奏赐庙额。久废。
龙泉寺
在柏子龙潭东侧,久废。
马神庙
在柏子龙潭东侧,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久废。
时若亭
在丰乐亭东南,柏子龙潭庙侧。已圮。
双燕洞丰乐亭南,柏子龙潭西北侧,深四、五丈,已圮。
吕公泉
在丰乐亭北山坡上。宋元丰间滁州知州吕希道开凿,久淤。
绎思亭
在柏子龙潭南侧,久废。
龙王庙
在柏子龙潭西侧,久废。
甘霖亭
在柏子龙潭南侧,久废。
幽栖寺
在丰山下,侧菱山(旧名黄草洼)麓。明万历初年,幻空道人结草居之。万历十九年(1591年)有僧觉明自扬州来住持,辟山拓地。南太仆寺卿唐元钦等助之,建殿宇,塑诸佛菩萨像及五百罗汉像,台殿巍峩,树木葱翳,为一时庵院之冠。有张思忠、杨于庭碑记。久废。
王阳明祠
又名王阳明讲学处。在丰乐亭院外。宋嘉靖年间,滁州人徐子林为祭祀阴代教育家王守仁(号阳明先生)所建。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南太仆寺卿肖崇业、少卿尹瑾重修。明祟祯九年(1636年)毁于兵燹,李觉斯又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滁州知州余国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此祠倒塌。
余公祠
在王阳明祠前。为祀清代康熙年间滁州知州余国所建,久废。
汉寿亭侯古庙
在丰乐亭北,是祭奉三国时代关羽的庙宇,已圮。
三茅祖师行宫
在丰乐亭北,久圮。
三皇古殿
在丰乐亭外,王阳明祠西南侧。清道光二十四年( 1844年)滁州知州李艺圃修,后废。
保丰堂
在丰乐亭内,五间平房。意在保祐年年丰收。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滁州判官尹梦璧作“滁州十二景”石刻诗画镶于此堂内壁。1963年此石刻画被移砌在丰乐亭内壁,“文化大革命”中字画被砸,碑尚存。
危楼
曾名九贤祠。原为楼,上下各三间,青砖小瓦结构。立王禹偁画像于内壁。欧阳修作《书王元之画像侧》一诗,以表达对王禹偁的敬仰。宋绍圣年间改称“九贤祠”,内祭滁州刺史李幼卿、韦应物、李德裕、李绅、韩思复和宋代滁州知州王禹偁、欧阳修、张方平及曾肇等九人。此楼毁于清代嘉庆年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滁州知州李艺圃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滁州知州熊祖治又行重修,将“危楼”改为平房。
四贤祠
在九贤祠北,祭明代南太仆寺卿李一鹏、高倬、寺丞王聚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金光辰。久废。
棠舍
在丰乐亭院内,危楼左,三间平房。已圮。
芥舟
在丰乐亭院内,危楼右,三间平房,已圮。
西涧
在丰乐亭北,源头被城西水库淹没。唐代诗人韦应物作《西涧》诗即指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