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野芳园原名“盆景园”。始建于1985年8月,是进入琅琊山山门牌坊后的第一个风景区。此园的建筑风格仿苏州园林建筑的基本特点,亭堂建筑飞檐翘角,白色马头墙,嵌砌漏窗,上复青灰色的筒瓦和小瓦,色彩和谐淡雅。园的总面积约在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园内主要建筑有赏心斋、盆景长廊、玻璃温房、拥霞轩和晨曦堂。结合建筑的布局,辟有池沼,置有小桥、亭台、假山,植有枫树、桂花、紫荆、绣球等花木,整个布局聚散相间、疏密有度。园内四季飘香。属于本景区的还有山门牌坊、醉翁石、张飞卖肉处等景点。
赏心斋
位于园内东侧二重院东的第一幢建筑,面积8×4.8平方米,三间分割,七架梁,构式为卷棚顶。朝南走向,四扇格门居中,两侧格窗。西山墙亦嵌砌有格窗,居室中可瞻园内花树,故有赏心悦意之趣而得名。东面山墙有一格门连通盆景长廊。
盆景长廊
又称陈列展廊。面积97×2.8平方米。为卷棚顶的构式,两坡相交处成弧形的曲面,用筒瓦相联,无明显的屋脊。整个长廊共有29立柱,一侧以预制的几架嵌砌,一侧壁墙间置有水泥预制的花窗,可供四季各种花卉的陈列,亦为山石、根桩造型展览之用。长廊经折三弯四拐由赏心斋通往拥霞轩。
玻璃温房
位于赏心斋北侧院。横排六间相联,内为角钢作架,屋顶三七分面,朝南屋面为玻璃复盖,南侧壁墙为全玻璃窗,房内铺设有瓦筒烟道,以备严冬季节生火加温之用,东西两端各设烟火锅一口。该房主要为冬季畏寒花木越冬的场所,亦可供早春培植花卉催芽、促花之用。
拥霞轩
该建筑面积7.2×5.8平方米。向北和展廊相通。三面环墙,一面六扇格门作屏。开门迎朝阳,堂轩明亮。内墙壁上展挂山水、花鸟图幅,为供游人赏景论画之所。建筑为小瓦歇山顶构式,回线作脊,挑角翘檐。
晨曦堂
位于盆景长廊的东侧,建筑规模为园中之首。面积10.2×6.4平方米,九架梁,构式为歇山顶,吻兽伏脊,整个建筑蔚为壮观。室内陈设装点古朴典雅,其用途主要用作展览陈列,为游客饮茶的场所,亦为文人感叹山景、吟咏抒豪之地。建筑走向朝南,六扇格门齐檐,两侧半壁格窗,室内光照明亮,门前池沼观鱼,清影碧透,影倒清辉。
舒亭
位于园的东南侧,面积6×1.7平方米,上顶筒瓦复盖,六柱六角,飞檐起翘,葫芦宝顶。亭的四周置有弯木靠背。亭座落池岸,游园之余拾级登坡入亭。
乐乐亭
位于园的西部假山西侧,座落在池沼的水面上,面积为11.4平方米,上顶黑色筒瓦复盖,六柱六角支立,翘角飞檐,棱冠式宝顶,下设弯木围栏。亭中置有石制桌凳,以供游人休息。
假山
位于园的西侧,用太湖石垒制而成。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山峰最高处距地面约8米,山上诸峰林立,山下幽洞相通,山的周围有池沼、小桥、亭台辍落联通,芭蕉、青竹、垂柳栽植其间,实有园中园之妙境。
醉翁石
原位置在野芳园西约40米处的道路边,是一天然卧石,经人工雕刻而成,犹如老翁之醉倚山而卧之态,脊背有隶书“一醉千秋”四字,“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砸。
张飞卖肉处
距野芳园西侧约60米处的路南山坡处,天然立石,史载曾有“环滁皆山,琅琊胜境”八字刻其石,现已摩灭。该石形状奇特中间平坦,两头翘立,似有肉案之形,俗传为“张飞实肉处”。
山门牌坊
位于琅琊古道的破山口处。1982年由琅琊山管理处兴建。构式为八柱双檐牌坊,金黄色琉璃瓦复顶,吻兽伏双脊。门额间刻有苏轼书题的“琅耶山”三字。1986年冬在牌坊两侧增建照壁墙及服务商店。牌坊北侧,又增建了数百米的沿山围墙。
旷览亭
位于山门牌坊东南侧山顶部。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已久废,遗址可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