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国家拨款
民国6年(1917年)本县公立学校教育经费为3000元,省、县拨款仅100元左右,余为教育附加。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全年教育经费收支两比,垫支3000元,均系设法暂时挪借。民国36年全县17所中心国民学校,全年分配教育经费8181.84万元,53所保国民小学分配2730.72万元,省立铜陵中学分配1069.56万元,县立初级中学分配2406.19万元。
1949年县政府规定:县立小学经费由教育粮开支。开支标准:初小每班大米50市斤,完小高、初级每班均为70市斤,村小以自给为原则各村筹付,开支标准由群众商议决定,中学经费执行《皖南公立中等学校经费颁发报销暂行办法》,按12个月发给,以中等大米市斤计算,或折款发之。是年9月遵照皖南行署的通知精神,将全县境内的学田公产、学杂费收入,统作为教育经费的收入部分,并列入预算。1949年12月~1950年6月全县教育经费预算为大米22.16万市斤。时因水灾严重,收不敷用,差额颇大,皖南行署决定:“教育经费不敷数由国粮包干补助解决。”1951年起,全县公办学校经费正式列入国家预算,由省教育厅在年初通过地方财政下达预算指标,年内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专项工程经费需要陆续追加部分指标,地方财政根据财力拨款。1982年随着财政体制改革,教育经费由原来省下达预算指标改为地方财政安排教育经费,以1980年支出为基数逐年递增,省不再下达指标,每年给予专项补助费用。是年,全县教育经费支出为208.2万元。1984年后县财政教育拨款逐年增长。1984年年初指标为224万元,实际支出263万元;1985年年初指标为237万元,实际支出324.5万元;1986年年初指标为305万元,实际支出380.7万元;1987年年初指标为330万元,实际支出396.9万元;1988年年初指标为485万元,实际支出510.7万元,1989年年初指标为554.6万元,实际支出594.2万元;1990年年初指标为589.4万元;实际支出653.9万元。1986年起,本县教育经费切块到乡镇包干使用。
教育费附加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县立高等小学以书院田租积兴存款及盐肉串票捐为常年经费。民国时期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学产租息、捐税附加。民国6年(1917年)征收田房租约200余元、九口屠捐约500余元、田亩附加捐约1200余元。民国20年省政府通过本县田赋教育附加案,田赋教育附加的征收标准由原每亩3分2厘增加为6分4厘。同年本县为扩大教育经费来源,呈报征收学捐3466元、内海学捐312元、盐斤附加360元、茧捐852元、姜蒜捐400余元。嗣后又呈报征收蛋类附捐,在原有每篓5角之外,再加1角,内提7分补助学捐。翌年还呈报抽收大轮过客捐,每人2分,集腋成裘,以解决鹊江小学的经费困难。民国22年征收学产租息3109元、物产学捐5140元、各项附加7190元、义教附加7510元。民国26年预算征收田赋附加15907元、契税附加60元、牙税附加1140元、牲税附加600元、屠税附加1296元、义务基金存息100元、学产租息3495元,因抗日战争爆发,只实收田赋附加七成左右,契税附加仅收二成,牙牲屠税、学产租息更微。
1984年根据国务院(1984)174号和省政府(1985)29号文件《关于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开始征收教育费附加。以乡镇为单位,按当地人均收入的1%计征。1986年7月1日起。征收工作由当地税务部分承担。1984~1990年全县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依次为30万元、47万元、88万元、120万元、139.2万元、162.5万元和172.5万元。
勤工俭学收入
民国元年(1912年),县人江材在石洞耆东二区学堂执教时,曾率师生在草山、眉顶头一带开垦果园近80亩,辟茶园20余亩,开本县勤工俭学之先河。1958年起,本县中小学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1984年全县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有34所,占学校总数的16%,总产值13.1万元,纯收入4.1万元。1990年全县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有192所,占学校总数的87%,有校办工厂18个,校办农林渔面积888亩,第三产业网点16个,总产值为429.5万元,纯收入90.5万元,勤工俭学纯收入居皖南县区第4位,全省第23位。1988年钟鸣立新教学仪器厂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83~1990年,该厂总产值850万元,纯收入120万元。1984年起,该厂提供60万元,为立新学校兴建教学楼2幢,添置了部分教学用具,并改善了教师福利。
上一篇:第六节 教师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