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管理机构
1958年社队企业兴办后,县无专管机构,各企业生产经营受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和指导。1960年成立县公社工业局,分管社队工业,翌年被撤销。1976年成立县社队企业局,配员5人,作为社队企业综合行政管理机构。1984年该局易名为乡镇企业管理局,1990年有职工21人。乡镇企业局设置后,县矿管局、煤炭局等仍进行行业管理和指导。
1958年起,社办企业由公社直接管辖。70年代初,钟鸣等公社成立工业领导小组,管理社办工业企业。1979年各公社成立社队企业办公室,统一管理社队企业,每办公室配员3~5人。1984年社队企业办公室改称乡经济联合委员会,大通、城关、顺安3镇则设企业科。翌年,除董店、金榔、太平、西湖、胥坝5乡外,其余乡镇撤经联委或企业科而分置工业、农业、多种经营等专业公司,1986年又恢复经济联合委员会建制。1990年乡、镇经联委共有管理人员132人,其中:国家干部21人,集体干部111人;大专9人,中专14人,高中51人,初中58人;具有中级职称的20人,初级职称的18人;财务人员33人,统计人员16人,生产安全管理人员7人,质量检查人员2人,劳动工资管理人员2人,办公室人员12人。
企业管理
1958年社队办企业均系土法上马,设备简陋,缺资金,无原料,生产管理上是高指标,瞎指挥,只讲产品数量不讲产品质量,浮夸和弄虚作假现象严重。大部分企业开办不久即停办。60年代,社队企业基本由公社包管。企业负责人由公社委派,职工由公社按劳力比例从各队抽调,生产计划由公社下达,公社代企业核算。企业的权限是按计划组织生产,销售产品,财务上只管收支记帐报帐,不管成本效益如何。职工报酬是企业支付给队“转队工资”,职工仍在原生产队记工,参加生产队统一分红;企业仅发给当班职工一定数量的菜金补贴(亦称生活补贴),一般每人每月10~15元。70年代初,钟鸣、朱村、顺安等公社的社办企业由本社的工业领导小组或管理小组统一管理。
1976年顺安公社始改企业报帐制为企业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当年10个社办企业共实现利润6.7万元,1978年增至13.7万元。1977年本县进行以改帐建制为重点的管理体制改革。财务核算上改“公社企办一本帐,企业只设现金帐,按期核销一批帐,凭证单据存企办”为“企业必须独立核算,帐务必须下放,企业可设一本帐,统一管理资金往来”。是年5月在和平公社红旗大队进行改帐建制试点,后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县社队企业局为此培训会计410人次。至年底,朱村、顺安、胥坝等公社改变了帐务体制,翌年又有西湖、老洲、钟鸣等公社下放企业帐务,全县实行改帐建制的公社(镇)共19个。
1977年社队企业内部始建立岗位责任制。新桥公社农机厂制定有“农机厂岗位责任制”和“财务管理制度”。1978年多数社队企业建起劳动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安平公社将生产计划下达到车间或班组,并在有条件的企业实行超奖、减罚制度。1979年,朱村公社对社办企业实行定人员,定产品、产量,定产值、费用,定利润(或固定补贴),明确责任,超产奖励,减产按幅度比例扣发工资的管理办法。顺安公社各企业建立在党支部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企业内部普遍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质量检查、经济核算、生产劳动管理、设备保管维修、材料工具领发以及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是年,全县社队企业总产值、利润各为1571万元和330万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50%和3.5倍。1980年社队企业普遍采用“以厂核算,自负盈亏”的办法,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1981年,全县80%的社队企业实行不同形式的工资报酬制,主要有计件工资加奖励、计时工资加奖励、按收入比例分成、浮动工资、超利润提成、五定一奖一赔(定人员、定产量、定产值、定费用、定利润、超产受奖、减产赔偿)、上缴包干等。是年全县社队企业实现产值和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41.5%。
1984年乡(镇)办企业全面推行以经营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营体制改革。改革内容一般是“四包四改”。四包是:包产量、包产值、包利润、包安全。四改是:改革干部管理制度,实行厂(矿)长经理负责制,企业正职由乡(镇)党委任命或聘用,副职以下管理人员由正职组阁;改革工资制度,改固定工资为浮动工资,一般干部工资浮动30%,职工工资浮动20%,按月留在企业,年终根据任务情况奖罚;改革用工制度,工人由录用制改为合同制,合同期一般1~3年;改革利润分成制度,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是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158.4%和118.8%。1987年后,乡镇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形式趋向多样化,主要有:厂长任期目标管理;集体承包厂矿长负责制,一般期限4年;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公开招标承包;租赁经营承包;个体承包;合伙承包;双方联营,单方承包等。1988年全县90%的乡(镇)办企业、60%的村办企业均实行不同形式的承包。翌年,全县301个乡(镇)办企业中,实行承包的占98%;579个村办企业中承包面达75%。1990年全县乡(镇)、村办企业基本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钟鸣镇与铜陵市二建公司联营的水泥厂,1987年亏损17万元,1988年由市二建公司单方承包经营,当年创利税63万元,超承包指标61.5%。西湖乡自1987年下半年始对乡办企业推行“台阶式”经营承包制。新承包合同一定3年,主要经济指标按指令性、争取性、奋斗性三个台阶下达(第一个台阶为基本任务;第二个台阶比第一个台阶增长20%左右;第三个台阶比第一个台阶增长30~40%,有的高达60~70%);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由基本工资和奖金两部分组成,其中奖金部分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1988年该乡乡办企业产值、收入、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01%、178%和155.6%。
1980年,本县始调整社队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以销定产,产销结合”。是年,全县新办的33个企业,多数是生产新产品或适销对路产品的企业,太平日用化工厂、新桥明星泡花碱厂等一批新型企业建成投产。新产品铜花牌雪花膏、哈利油、石棉瓦等均填补了市内空白;畅销的硫铁矿产品则由钟鸣一地生产发展至顺安、新桥、朱村同时生产,产量由上年的3.5万吨增至4.2万吨。一些社队企业发挥“船小掉头快”优势,依据市场行情变化而转产其它产品。城关镇机电厂在机电零配件滞销的情况下,转产建筑器材,产品供不应求。同年,本县还在社办企业中开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整顿,首批整顿验收合格企业42个。1989年按照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对乡镇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县成立乡镇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县政府规定,乡镇级企业由县验收考核,发合格证书;村级企业由乡镇验收发证。对缺资金,缺原材料,缺能源,产品无市场或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历1年整顿,有163个乡(镇)办企业获县政府颁发的合格证书,占乡(镇)办企业总数63.9%;同时关停了12个乡、村工业企业。是年,全县乡镇企业实现利税5388万元,比上年增长20.9%;百元产值百元收入利税率分别为14.3%和17%,较上年分别增长0.7和0.8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895元,比上年增长12.9%,人均创利税844元,比上年增长18%;百元固定资产利税额43.5元。当年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为历年最好水平。1990年7月,本县始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将乡镇企业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1984年,本县乡镇企业开始注重引进技术、人才及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是年,钟鸣、城关、永丰、大通、流潭等乡镇先后从省内外引进水泥生产、钢窗及铜配件铸造、符离集烧鸡制作、砖瓦烧制等项技术。1985年,顺安镇从铜陵市聘请工程师、技术员27人到本镇有关企业担任厂(矿)长,同时聘请一些“星期日工程师”或非固定的技术人员不定期到企业作技术指导。该镇的涤纶絮片厂,聘请市化纤厂一位车间主任当厂长,使百元产值利润率达14%以上,每月创利2万元左右,生产的涤纶絮片被评为省优产品。1987年4月,该镇从上海有色金属技术服务公司引进技术创办年产500吨水箱铜带的顺安铜带厂,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顺安饮料厂由第二军医大学提供技术,生产的人工矿泉水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3家产品之一。1987年本县提出“近期靠引进,长期靠培训,提高靠培养”的发展乡镇企业人才战略。当年受聘到乡镇从事专、兼职服务的县外各类人才共194名;同时,选送10名青年参加硅酸盐大专函授班学习;请市八中代培40余名企业管理中专生,委托安徽大学将全县100余个50万元以上产值的企业负责人普遍进行一次轮训;县内还设立农民技校和乡镇企业职工业余学校,坚持常年培训和在岗培训。共培训和培养各类人才8000多人(次)。1988~1990年,全县共举办财务、行政管理、统计、安全等培训班160余期,开办业余学校10所,累计培训人数1.75万人(次)。1989年乡镇企业职工中,拥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69万人,占职工总数47%;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649人。1987年,有21名农民出身的建筑工被评定技术职称,其中工程师3名,助理工程师13名,技术员15名;有468名财务人员领取合格证书。1989年,评出助理会计师88名,会计员129名;助理统计师10名,统计员4名。1990年全县乡(镇)办工业企业职工人均创利税865元,比1986年增长133.2%。
企业成份
乡(社)、镇办企业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社办企业兴起。时办起一些钢铁厂、小化肥厂、农药厂、养猪场,到1960年大部分倒闭。60年代初,社办企业无发展。60年代中后期,一些公社、镇办起油坊、粮食加工厂、砖瓦厂、建筑队、装卸队等企业。1969年全县有社、镇办工业企业17个。70年代,社、镇办农机修造业,铁矿、硫铁矿、石料厂、小煤窑等采掘业,农、林、茶场等农业企业兴起。1978年社、镇办企业有160个,其中煤矿2个,铁矿13个,砖瓦窑厂9个,农机修配厂18个,砂石厂8个,建筑队15个,运输企业11个,农副产品加工及农、林、牧场84个;总产值119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28万元。80年代初,发展了化工、编织、机电制造、贸易货栈等企业。1985年乡、镇办企业有275个,从业人员1.41万人。此后,新增一批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企业,关、停一批产品无销路、效益差的企业。1987年乡、镇办企业315个,从业人员1.9万人,总产值7884万元。1990年,乡、镇办企业283个,从业人员1.81万人;总产值9266万元,是1978年的7.8倍,占乡镇企业总产值29%,人均创产值5112元;总收入11076万元。兴办企业较多的乡、镇有钟鸣镇(35个)、西湖乡(28个)、董店乡(23个)、朱村乡(22个)、城关镇(20个)、顺安镇(19个)、新桥乡(19个),从业人员较多的有钟鸣镇(2908人)、顺安镇(1953人)、西湖乡(1876人)、城关镇(1763人)、新桥乡(1469人)、朱村乡(1441人)、董店乡(1334人),总产值超过1千万元的有钟鸣镇(1569万元)、西湖乡(1131万元)、顺安镇(1068万元),总收入超过1千万元的有钟鸣镇(2200万元)、西湖乡(1435万元)、新桥乡(1313万元)、顺安镇(1198万元)、朱村乡(1157万元)。
村(队)办企业1958年部分大队办起集体性质的养猪场等农业企业。60年代,队办油坊、砖瓦厂、粮食加工厂等企业开始发展。70年代初,队办茶林场增加较多。1978年,全县队办企业有463个,基本实现队队有企业;总产值48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88万元。1979年后,农村经营体制发生变化,队办农牧场多转由个体经营,至1981年,队办企业减至334个,1983年仅存260个。嗣后,队办小型采矿业、化工业、建材建筑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开始发展。1985年有村办企业372个。1987年,有村办企业677个,从业人员1.48万人;总产值4730万元。1990年,村办企业有598个,从业人员1.41万人;总产值7235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22.6%,人均创产值4887元;总收入7219万元。兴办村办企业较多的乡镇有朱村乡(95个)、钟鸣镇(66个)、董店乡(63个)、西湖乡(58个)、新桥乡(53个)、城关镇(46个),从业人员较多的有新桥乡(2363人)、钟鸣镇(2328人)、朱村乡(2327人)、西湖乡(1966人),总收入超过1千万元的有朱村乡(1536万元)、西湖乡(1224万元)、钟鸣镇(1103万元),总产值超1千万元的有钟鸣镇(1311万元)、西湖乡(1293万元)、朱村乡(1236万元)。
联户企业1981年,胥坝公社有14户农民自筹资金,合伙办起磷肥厂。是为本县第一个联户企业。至1983年全县有联户企业11个,从业人员299人。此后,提倡乡办、村办、联户、个体企业“四轮齐转”。联户企业发展很快,1985年联户企业增至540个。1986年,胥坝乡章家才等4户农民集资联合办起电热器材厂,零部件分户加工、集中组装、产品自行推销,每户既是股东,又是生产经营者,不到一年即盈利1万余元。1987年全县联户企业达1170个,从业人员5947人。1990年,联户企业有1191个;从业人员7014人;总收入3372万元;总产值3320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10.4%,人均创产值4733元;兴办联户企业较多的乡镇有安平乡(267个)、老洲乡(220个)、董店乡(180个)、朱村乡(116个),从业人员较多的有董店乡(1230人)、朱村乡(1097人)、安平乡(1045人),产值较高的有董店乡(539万元)、钟鸣镇(457万元)、朱村乡(429万元)。联户企业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较普遍的联合形式有技术联合、资金联合、劳力联合等。联户企业主要是采矿、建材、加工、运输、饮食服务等小型企业。
个体企业建国初,个体手工业有所发展。1953年始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后,除农村瓦工、木工、裁缝外,其他个体手工业者已无存。80年代初,农户兴办养猪场、养鸡场、养鱼场、商店、饭店、旅社、运输等企业。1984年全县个体企业达3204个,从业人员4441人。嗣后,粮油加工、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等个体企业兴起。1987年个体企业有9831个,从业人员1.73万人,总产值6315万元。1990年,个体企业有1.21万个,从业人数2.27万人;总产值12169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镇38%;总收入14019万元。个体企业主要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服务业。个体企业兴办较多的乡镇有朱村乡(1526个)、新桥乡(1449个)、钟鸣镇(1389个)、城关镇(904个),从业人员较多的有新桥乡(3311人)、西湖乡(3514人)、钟鸣镇(2746人)、朱村乡(2386人),总产值超1千万元的有新桥乡(2018万元)、朱村乡(1686万元)、钟鸣镇(1590万元)、城关镇(1091万元)、西湖乡(1070万元),总收入超1千万元的有新桥乡(2019万元)、朱村乡(1959万元)、西湖乡(1756万元)、钟鸣镇(1622万元)、顺安镇(1563万元)、城关镇(1136万元)。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