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6年9月,中共铜官山市委正式成立,直属安徽省委领导。
1956~1960年,市委根据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八大”会议精神,领导全市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市掀起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使铜陵由单一的产粗铜矿区发展成为能生产钢铁、煤炭、机械、电力、麻纺、针织、食品和从事建筑等的新兴工业城市。这一时期,市委还认真贯彻党的“提高警惕,肃清一切特务分子,防止偏差,不要冤枉一个好人”的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方针,在厂矿、机关、学校内部继续开展肃反运动。1957年市委根据中央部署,在全市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但在反右斗争中犯了扩大化错误;1958年,市委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由于“左”的影响,在经济建设上犯了急躁冒进错误,使以“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瞎指挥生产风”为主要内容的左倾错误泛滥,使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1959年秋,为贯彻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又在全市开展了大鼓干劲、大反右倾运动,使“左”的错误继续发展。
1960~1963年,市委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和1962年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总结了建市以来的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采取一系列措施,纠正“左”的错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这期间,市委先后调整了工农业生产计划,调整了55个企业,精简职工11716人,减少城镇人口14649人,并从1961年起开展甄别平反工作,全市共甄别平反3160人。1963年3月以后,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全市又先后开展了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4~1965年,根据国务院“设立特区”的指示精神,市委着重抓了特区成立工作。特委成立后,主要抓了政企合一的试点工作。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特委和各级党组织被夺权,大批领导干部被批斗和靠边。1968年3月,铜陵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特区革命委员会在“左”的路线指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政治上开展了“清理阶级队伍”,“整党”、“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等一系列运动;在经济上,大批“唯生产力论”,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特别在矿山生产中,不顾客观规律,搞“以血换铜”、“破釜沉舟”,进行破坏性的开采,造成了采掘比例的失调,生产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粉碎“四人帮”以后,市委在省委领导下,一是坚持“既要解决问题,又要稳定局势”的原则,在全市开展了“揭、批、查”斗争;二是认真进行了冤假错案的复查平反工作,全市复查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案件以及过去的一些历史案件7375件,对其中的4582件冤假错案作了纠正和平反;市委还完成了右派分子摘帽、改正错划右派和改变长期劳动守法的地富分子成份的工作。此外,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侨务政策、民族政策、原国民党起义人员政策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1978年,市委成立复查纠正冤、假、错案领导小组。到1985年底,全市共复查了干部“文革”中受立案审查的案件1212件,其中:全错全平的722件,部分错部分平109件,不错不平的381件。复查并结案农村、城镇基层不脱产干部和党员受批判处理的案件1214件。补发干部“文革”中因冤、假、错案被停、扣发的工资244081.85元。清理或折价赔款干部被查抄的财物1215件,31277元。清理干部档案中“文革”材料106851份。全市先后改正错划右派案件951件,纠正“四清运动”中的案件17件。在全市知识分子中,共平反、纠正冤、假、错案672起,处理平反、纠正冤假错案的善后问题514件,按政策规定处理了4470名知识分子档案中的有关材料,清退76名知识分子在“文革”中被没收、挤占的私房98间;纠正了3起错搞的经济、刑事案件。收回了1960年至1962年间不适当地被精简下放的高等学校毕业生4人。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全市各级党组织还抓了正常的知识分子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发展了2371名优秀知识分子入党,调整专业不对口的知识分子223人,提拔了2340名知识分子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其中担任副县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409名,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的1931名)。安排了3232名知识分子的业务进修、解决了832名知识分子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办理了325名知识分子家属、子女户口的“农转非”,改善了3245名知识分子的住房条件。
1984年3月,市委又决定成立落实统战政策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统战政策的落实工作。到1985年底,右派复查改正工作基本结束。原错划右派分子的194人全部予以改正。对失去公职的51人,恢复了公职,重新安排了工作或作退休处理,对已去世的16人的家属给予了抚恤,解决了受株连的家属、子女的户口“农转非”40人,修改原改正结论33份。
原工商业中区别“三小”(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基本完成。列入区别范围的42人,区别为劳动者的38人,占区别总数的91%,区别后改正错案8件,归还被查抄财物折款29050元。
平反了民主党派人士中的冤、假、错案2起,并恢复了工作,补发“文化大革命”中被扣减的工资1.36万元。
平反原国民党军政起义投诚人员中的冤、假、错案3起。通过查证核实,明确起义投诚人员身份的有87人,并向他们颁发了证书。
平反非党知识分子干部中冤、假、错案28起,清理档案19卷,补发“文化大革命”中被扣减的工资15247.81元,并为29人退还或补偿了“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的财物。
落实台胞、台属政策27人(次)。并对台胞、台属中有代表性的人,在政治上作了安排。台胞中,3人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台属中1人被选为省人大代表,1人被选为省政协委员,20人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有2人担任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人担任了市政协副主席。
三是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迅速纠正“左”倾错误在铜陵的影响,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这一时期,市委在思想政治上,主要是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和讨论,《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学习和开展反对资本主义腐蚀,坚持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在经济建设上,着重贯彻落实党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国民经济纳入按比例发展的轨道。
1980~1985年,市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集中主要精力抓了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这两件大事,坚持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坚决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一套“左”的政策和错误做法。进一步平反了冤假错案和落实各项政策,处理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在经济建设上,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制定了一条在调整中发展铜陵经济的新路子。即:矿山要充分挖掘潜力,继续搞好内部调整;大力发展轻纺、化工、电子工业;改组机械工业;适当发展建材工业;农业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大搞多种经营。同时,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从农村到城市,迅速展开,逐步深入。1982年12月,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机构改革工作。1983年7月,市级党政班子调整结束,市委常委由原来的12人减为9人,正、副市长由原来7人减为5人,平均年龄下降7.9岁和8岁。大学文化程度分别达到30%和60%;11月,市直党政群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机构由原来的66个减为46个,班子成员由原来的169人减为115人,新班子平均年龄45岁,比原班子下降6.5岁,具有大学学历的达44.9%。1984年,市委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全市1999个党组织,27747名党员中开展了以“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为主要任务的整党工作。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