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育苗技术
〔温床(冷床)育苗〕1983年以前,各菜队多采用冷床育苗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茄果类、瓜类及部分豆类品种的早熟丰产栽培。1963年,郊区兴建了第一座砖砌玻璃面温床。1967年,各菜队基本普遍采用温床育苗,温床面积达2000平方米。1982年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温床无专人管理,损坏严重。1983年冬,各专业菜队将温床全部分给农户,并新建温床1600平方米。到1985年,市郊温床面积达4800平方米。
〔营养钵育苗〕菜农在茄果类、瓜类的早熟栽培中,常用营养钵育苗。钵的种类有:草钵、泥钵、纸钵,近年来,有的用塑料薄膜钵代替,可以多年使用。
〔玻璃温室育苗〕1976年,在郊区新民大队建造了第一座加温(燃煤)温室,面积为88平方米。1980年,市政府拨款5万元,在郊区各菜队兴建玻璃温室15座,面积1800平方米。1983年又拨款5万元,在玻璃温室推广电热线育苗技术。1984年春,共计育出各类菜壮苗120万棵。
〔塑料薄膜大棚育苗〕1978年,郊区各专业菜队开始采用毛竹结构的塑料大棚进行育苗试验。1983年,从合肥购进9座镀锌薄壁钢管大棚。同时自建大棚25座,1984年又添置15座。到1985年,投入使用的大棚有46座,面积5750平方米。
此外,还有传统的露地育苗方法,凡不需早熟栽培的夏季菜品种均采用此法。
二、保护地栽培
1983年以前,郊区的蔬菜栽培,除育苗地采取极少量的保护设施以外,大面积的菜地均是无保护的露地栽培。1981年市农科所开始用塑料大棚栽培黄瓜、辣椒、番茄等获得成功。1984年春,郊区各菜地用地膜外加小拱棚覆盖栽培蔬菜219.7亩,使上市时间提前15~20天,直接经济效益15.6万元。1985年,小拱棚、地膜覆盖面积发展到540亩。此后,蔬菜在保护地栽培中逐渐向塑料大棚栽培方向发展。
〔地膜栽培〕掌握墒情,整地作畦、施足基肥、铺膜覆盖是高产关键。定植期在清明前后。植前5~7日,选晴天趁墒施足腐熟有机肥,深耕细作,面施氮磷化肥。耙至土细肥匀。开沟作畦,造墒亦喷除草剂,经耙松混匀后覆膜,使膜紧贴地面拉紧拉平,四周压泥防通风漏雨。栽前以株行距打“丁”字孔定植,栽后浇水,细土封孔;或插种后覆膜,待幼芽顶土时破膜。生长中后期可沟灌润墒,叶面喷肥,脱力早衰者破膜追肥。
〔小拱棚栽培〕竹为拱架外罩薄膜,既增地温又增棚温。拱棚栽培中的整地施肥同地膜栽培。定植期于3月中旬至4月初。视天气晴、雨、寒、暖变化,适时适度揭膜通风、调温、照光、浇水、按时盖膜保温。早春刚定植时遇天寒以保温为主。遇天气晴暖,早上9时许膜内温度高时,在膜两头及背风处部分揭开,以逐渐降温;下午4~5时盖膜保温。在天气逐渐转暖,应逐增通风光照时间,及时浇水追肥。气温稳定后经炼苗撤除拱棚。
〔塑料大棚栽培〕大棚以钢筋、塑料管或毛竹为棚架跨度10~20米,外覆盖塑料薄膜而成。大棚保温性能好,管理方便,造价低于温室,利于推广。铜陵大棚栽培历史较短,管理经验不足,所建之棚多用来育苗,待苗移出后栽植蔬菜(主要是茄果类、瓜类)。大棚蔬菜栽培管理,重点是调节控制棚内温度、水份、肥料、空气湿度等主要环节,根据各类蔬菜品种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灵活掌握,并且要注意抗风雪外力袭击。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