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1958年总体规划(草案)
1958年上半年,建筑工程部规划组、省建设厅规划组和市基本建设局规划组对铜陵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完成了铜官山市用地评定,近期(1958~1962年)修建区规划和防洪、道路网规划。规划规定:远期(1965年)城市人口发展到11.6万人,建设扫把沟、横港两个工业区,新建狮子山、沙滩角和新屋里三个工业镇,规模各在8000人左右。
二、1959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1958年,城市建设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使各项建设协调发展,1959年再次进行了城市规划工作。自3月20日至5月5日,铜陵市规划组在南京工学院、安徽省建设厅和铁道部第四设计院的协助下,在1958年规划的基础上修订出铜陵市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完成了市中心地区近期建设规划和交通、道路、园林、工程管网等专业规划。规划规定:城市近期(1959~1963年)人口发展规模为19.8万人;迁移铁路线;市中心紧接旧区沿长江路向北发展;如城市规模再扩大,将向螺蛳山以北铜繁公路方向发展。
此次规划经1959年4月28日市人民委员会第二届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三、1960年初步规划
这次规划是以组织建设城市人民公社,逐步将铜陵市中心转移至顺安地区为主要内容进行的。1960年4月20日至8月28日,西安冶金学院建筑系规划组受铜陵市委托,承担并完成了规划任务。规划初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铜陵市人民公社中心居民点(顺安地区)总体规划;铜陵市人民公社中心居民点(顺安地区)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的凤凰山、狮子山、铜山三个矿区规划;顺安车站广场规划;市中心区粗线条规划和部分道路竖向规划。
四、1961年铜陵地区区域规划初步方案
1960年,铜陵市和铜陵县联合成立了“铜陵地区区域规划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此次规划工作,并委托省建设厅设计院和合肥师范学院地理系工作队承担规划任务。自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完成了铜陵市1961年至1967年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镇道路等专业规划和综合规划。规划规定:工业发展的方向以铜为重点,大力发展钢铁、煤炭、化工,相应发展机械、电力、建筑材料、纺织和食品等工业。农业以粮食为纲,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在粮食自给的条件下,大力发展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此次规划经1961年1月23日区域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
五、1983年总体规划
〔简况〕为了总结历次规划的经验教训,1973年城市建设部门对铜陵地区的自然经济地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城市规划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城市建设结合地形进行、城市建设要坚持“六统一”和合理调整工业布局的指导思想。
1979年10月到1983年12月,在南京大学经济系和有关单位的协助、支持下,市城建部门本着“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方针。完成了《铜陵市1983~2000年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这次规划于1983年6月3日经省规划学术委员会组织的评议会讨论修改,并于1984年3月9日经省人民政府原则批准。
〔城市性质和规模〕规划确定铜陵市的性质是以有色冶金、化工、建材工业为主的工矿城市,并积极发展电子、轻纺工业。
规划确定铜陵市的城市范围包括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铜山区、普济圩农场、郊区和铜陵县,总面积925平方公里,推算1990年人口59.15万人,2000年人口7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3.0万人,铜陵县人口37.0万人。
中心城市范围是长江以东、羊山矶以北、新庙、铜官山一线以西、二冶北部岗地以南地带,包括铜陵县城关镇,行政区划总面积81.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08平方公里,规划2000年建设用地24.3平方公里。中心城市人口推算1990年是15.56万人,2000年达到19.73万人。
这次规划区域面积经用地分析,除去矿山、水面等不可用地外,可用土地为38平方公里,按人均占地110平方米计算,可容纳34.5万人,为中等城市容量。
〔城市总体布局〕此次规划报告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避免污染”的原则对城市总体布局进行了调整,主要内容为工业区、仓库区、对外交通、城市道路、城市绿化、旧城改造、市中心和主要公共建筑分布的规划安排。
1、市区工业区,分别为:
谢家垄工业区——位于市区东北,紧靠市中心区,“三通一平”和工程地质条件好,但排水须进入农田,东北面受煤带和铁路影响。规划为污染较小的轻纺、电子工业区。
城北工业区——位于市区北面侧风区。处于城市水源下游,有较大面积荒山。规划为有色冶金粗炼、电解、铜材加工的联合企业基地和有污染的化工工业区。
城南工业区——是已经建成的工业区,位于城市主风道和水源上游,工业区与生活区交叉,污染严重。该区现有的冶金、化工、机械、纺织企业要积极治理污染,有条件时对污染严重的工厂进行改产。本区不再建设新厂。
横港工业区——位于城市主风道上游,地势低,为洪水淹没区,工程地质条件差,为冲积层。磷铵厂已定在此区建设,要积极慎重地处理好工业“三废”,达到国家标准排放。
此外,钢铁厂不宜扩大规模,焦化厂在原址扩建,绢纺厂和印染厂安排在天桥路中段建设,豆制品厂和酒厂安排在芜铜公路北,铜陵县工业以顺安为基地。
2、市区仓库区,分别为:位于铜陵客运站北的露天堆场,作为铁路运输货物和木材、煤炭堆场,并建粮食总库;位于建设路中段的百家涝仓库区,作为日用百货、五金交电、医院、烟草仓库区;位于黑沙滩以南的仓库区,建废铁库、有色金属公司物资总库;位于铜官山矿选矿厂尾砂库边的危险品仓库区。
3、对外交通:分水运、铁路和公路三部分。
铜陵长江岸线全长16公里,有码头18个。规划改造三个码头,新建四个码头。铁路近期不动,远期规划从狮子山开岔建环城铁路。拆除有色物资专用线,并迁移第二冶炼厂专用线。铜青公路规划自发电厂至新建乡段按二级路面标准拓宽至11米,延伸建设路至狮子山区。
4、城市道路:按现状与地形组成类似方格道路网。首先畅通南北交通,分清道路功能,然后布置东西联系性道路,尽可能做到合理布局,并根据丘陵城市特点,不强求又直又平的路面。
南北方向交通规划四条不同性质的道路,分别为:位于市区东侧的过境干线,穿越城区的生活性道路,连接各工业点货运道路,用作港口之间联系的沿江道路。
市区规划两条生活性干道,分别为长江路和义安路。
东西向联系性道路规划四条,分别是:林场——沿江路的道路,碎石路——沿江路的道路,金山路——宝山路的道路,建设路——狮子山矿的道路。
5、城市绿化:近期规划建设的绿地有天井湖公园,笠帽山烈士陵园、螺蛳山公园和居住区小游园等。其中天井湖公园规划为全市综合性的公园;笠帽山烈士陵园规划交城建部门管理,按公园要求建设;螺蛳山规划为森林公园;并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依山傍水建设小游园。
6、旧城改造:旧城改造包括平房居住区的改造和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工厂、仓库和场地的搬迁。近期改造的居住区有长江新村、人民新村、爱国新村、建设窑厂居民区和五松西村。处于市区的有污染或货运量大的工厂、仓库等。规划向城区外围搬迁,让出土地供生活居住和公共建筑配合建设近期拟搬迁的单位有:玛铁厂、电石厂、市政处、建安木材加工厂、建设窑厂、二建公司预制厂、金属仓库和一建公司预制厂。
7、市中心和主要公共建筑分布:
长江路和义安路为商业、文化中心,应加强建设和改造,在横港、扫把沟小区建设商业、服务、文化、教育、邮电、银行、菜场等公共建筑。
体育设施规划在淮河路与长江路交叉口西南角建体育馆、田径场、练功房、游泳池、灯光球场和打靶场。医疗卫生以人民医院和有色职工总院为骨干,各建成拥有500~600床位的综合性医院,增建横港医院和谢家垄医院,完善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和血防医院,增设妇幼保健医院和中医医院。文化娱乐设施除青少年宫外,规划新建科学文化馆和市级图书馆。教育事业规划在谢家垄、城北生活区各建一所中学。近期建设商业、化工、卫生和建筑等中等专业学校。财经专科学校远期建成综合性的工业专科大学。
六、1985年总体规划修订
为适应铜陵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1985年8月,市人民政府批转了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修订、汇编我市总体规划的报告》,同时成立总体规划修订委员会。在同济大学11名师生协助下,城建规划部门经过七个月努力,基本完成修订工作,绘制了21项规划图纸。
此次规划修订方案经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22次会议审议,原则同意,建议进一步修订。
规划修订方案认为,鉴于铜陵市在上海经济区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本身经济地理条件,本世纪末把铜陵市人口控制在30万以内(不包括铜陵县)已偏小,拟发展到40万人口规模。修订方案,重点对横港地区的工业布局进行了调整。长江公路大桥已选址在羊山矶下游山边;150万吨水泥厂窑墩厂址拟向北移动;240万千瓦大电厂厂址在大局不变情况下将向东移动200米左右,并尽量减少长江岸线占用长度;现有三个油码头进行合并。规划布置在大下游;大电厂煤码头和港务局1号码头之间400米岸线规划为大泊位码头用地,方案还确定化学工业发展用地主要安排在磷铵工程北边。
这次修订方案突出了城市道路规划。规划干道总长度113公里。确定从第二冶炼厂沿铁路开辟道路,接通天桥路,穿越化工总厂边缘地区,过狼尾湖接通磷铵厂外道路,再沿港口外缘腹地直通羊山矶长江公路大桥。规划过境道路由芜铜公路进入七坝路至建设路,经新辟的由露采新村至店门口的路段接上铜港路,再由铜青公路接上拟建的长江大桥,并和青阳方向接通。沿江路作为沟通码头之间的道路,并在新民村一段建设林荫大道,与生活岸线相结合。在上述三条道路的基础上,东西向以芜铜路、金山路、铜港路三条交通性道路相连接,构成交通性干道网络,使长江路、淮河路、义安路和北京路作为生活性干道而减轻货运干扰。方案确定主干道一般在25~42米宽,要求交通性干道平顺通畅,生活性干道结合街景进行设计,其它次要道路结合地形修建,尽量不破坏自然风景,以体现山城特色。同时市区规划各类停车场15处,面积共七公顷。
规划修订方案还对生活居住区安排,飞机场位置选择和铁路线调整以及铜陵县城关镇应与市中心区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等问题,作出深入的分析、论证和修改、补充。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