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干部调动
当涂干部调动长期实行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干部调动原则,主要是围绕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和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调动原因,一是因工作需要经组织安排调动,二是因个人原因,本人申请调动。个人调动一般先由调出部门发函转递干部档案,经调入部门审查同意再行调动手续。建国后到70年代末,因调动手续繁琐,干部调动量较小。80年代,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干部管理权限下放,干部合理流动量逐渐增大。1981年,全县共调动干部196人,其中属于组织部门安排到新建和重点加强单位的126人,属于个人要求的,县外调进45人,调出25人。1984年起,人事部门根据经济建设需要,注意对科技干部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对确有真才实学,专业适合建设急需的人才,除积极接收,妥善安置外,还给予优惠待遇。1984和1985两年,有选择的从县外引进科技干部24人,同时对县内155名专业不对口的技术干部进行调整,调配到农业、交通、科技和轻纺工业等部门,并支援集体企业技术干部4人。1988和1989两年,为改变部分机关单位干部结构,县人事局会同组织部从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调26名干部充实到工商、税务、政法和金融部门。
70年代前,干部中大中专毕业生人数较少。1954年,全县干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9人,占当年干部总数0.01%。1963年,接收分配大中专毕业生34名。80年代后,数量逐年增大,1980~1985年共接收分配555名。1989年底,全县干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已达1321名,占干部总数的21.9%。军队转业干部70年代前安置不多。1975年后任务加大,1976~1989年先后接收7批共372名。其中团职13名,营职124名,连排职工13名。军队干部调配主要是充实政法、工商、税务和财政部门。1980年,根据中央规定,对1969~1975年期间作复员处理,长期在工人岗位上工作的89名军队干部全部改办为转业,恢复了干部身份,重新作了分配安置。
二、精简下放
建国后,全县先后进行过3次规模较大的干部精简整编工作。1954年4月,为节约行政经费,积累资金,保证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实现,县成立整编委员会,对部分党政机关作了撤并精简。农村区级机构原编制每区26人,整编后每区平均减至19.5人。对编余人员,患病的动员退休和休养或调出学习,部分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充实到乡镇、粮食和商业部门。1957年,全县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共撤销党政机关2个,合并机构9个,企业撤并7个。农村整编后,设4个区、39个乡镇。通过精简整编,全县行政、企事业单位干部总数由原先的4295人减少到3670人。精简干部全部下放到工厂、农村参加劳动锻炼。1962年8月,进行第三次精简整编工作。国家机关、党群团体行政编制由原885名减少到551名。编余干部334名下放到生产第一线参加劳动。1965年,部分下放干部被调回工作岗位,恢复干部身份。
三、离退休干部管理
全县离、退休(职)干部实行分级管理,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党群系统的干部由县委组织部审批,老干部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一般干部,由人事局审批,除其中属于离休的由老干部局管理外,均由所在单位管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