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4年,以手工作坊形式建立起来的黄池回纺厂,是县办第一家集体所有制纺织企业。其余皆为私营性质。全县从事棉纺织业的共有116户221人,分布在织布、摇线、印染3个行业。1955年和1956年相继建立色织布厂、博望棉线厂和3家被服厂。除色织布厂采用半机械化生产外,其余均为简单的手工操作。1979年前,全县有5家轧花厂和1家鞋帽厂。
进入80年代,纺织工业迅速发展,先后建立16家纺织企业,增加固定资产1275万元,相当于1980年以前31年间全行业固定资产的4.3倍。到1987年,纺织工业企业发展到20家,遍布于棉花加工、棉纺色织、针织复制、毛纺织、麻纺织、服装加工等6种行业门类。主要生产设备有790台,其中棉纺643台,丝织110台、针织25台、毛纺12台。产品有丝织、棉布、化纤、棉短绒等17个种类,数百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部分产品特别是丝绸、涤富布、拉绒坯布跻身国际市场。1989年,全县纺织工业企业发展到23家,固定资产原值2445.7万元,净值1983万元。生产棉布1172.68万米,化纤布240.73万米,丝织品26.13万米,服装2.75万件。职工总数3787人,完成工业产值3759.2万元,实现利税总额371.1万元,年全员劳动生产率8650元/人。
一、当涂县棉纺织厂
厂址位于城关北门,占地面积3.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是省纺织工业厅列入棉花供应计划内的大集体企业。
该厂始建于1983年,三易厂名。初建时为“新建织布厂”,生产各种规格的宽幅布。翌年5月,更名为“当涂县宽幅布厂”,系单织厂。1986年,扩建织布,1988年,又增纺纱,形成了从纺纱到织布的配套生产系统。1990年6月,更名“当涂县棉纺织厂”,隶属县经委。内设生产、经营、财务、质检、供应、设备等13个科室和5个生产车间。配套纱锭1.5万锭,1515—56布机504台,纺织主辅机881台套,拥有固定资产1700万元,职工人数143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4人。
该厂初建时与上海纺织局合作,总投资630万元,于1985年投产。当年生产棉布786.76万米,其中棉涤布出口147万米,1987年与上海三十一棉纺织厂合作,双方投资兴建1.5万锭纺纱车间,安装各种纺织机械127台套。于1988年4月投产,当年生产棉涤布1302.77万米,其中出口223.66万米。同年8月,取得省颁发的“出口纺织品生产许可证”和“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5年出口创汇536.4万美元。
棉纺织厂自1988年起,年产值超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跃居为县属工业的骨干企业。1989年5月,加入中国国际商会马鞍山商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马鞍山支会。生产的棉纺品种达7种以上,棉布、棉麻化纤布达9个品种15种规格。已形成年产棉纱3000吨、坯布1450万米的生产能力。产品除供应省内及出口外,其余均销售到江浙一带。
棉纺织厂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全厂成立12个质量管理小组,选题“攻克织疵点、大疵点、匹分、提高下机一等率”获得成功。参加省、市QC成果报告会,取得“行业先进QC组”称号。1987~1989年连续3年获市经委授予的设备管理先进单位。1990年,生产棉涤布865.24万米,完成工业产值1223.9万元,实现利税221.16万元,棉布入库一等品率78.91%。生产的5050涤富布,为省内独家出口创汇产品。3030纯棉细布为省优良产品。2010拉绒坯布为出口创汇产品。
二、当涂县第一丝织厂
系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城关东郊护城河畔,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为省丝绸公司所属的生产厂家之一。其前身是“当涂县发扬革命传统小厂”、“当涂县纸袋厂”。1984年,转产丝绸。1985年7月,更名为“当涂县第一丝织厂”,隶属于县二轻局。到1986年,固定资产原值115万元,净值94万元,拥有各种生产设备99台,其中丝织机70台,已形成年产丝织品30万米的生产能力。成品绸一等品率达95%。由单一的软缎被面发展到小花软缎、被面、羽纱等品种,其中“怡乐牌”70305软缎被面获1985年省优产品称号。85001花软缎获1986年省优产品称号。85001花软缎、85002福寿缎、89003宽幅花软缎3种真丝交织绸产品跻身国际市场,首次出口10.03万米,出口产值40.1万元。1987年,完成产值147.24万元,实现利税27.3万元。生产丝织品38万米,出口15.96万米,出口产值63.85万元,创历史最佳效益。1989年,生产丝织品26万米,产值113万元,利税11.75万元。拥有生产设备262台套,其中K72丝织机84台,K74丝织机58台,固定资产600多万元,职工700余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