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胡开文墨厂清乾隆十七年(1755)上庄村胡天注入休宁汪启茂墨店当学徒,四十七年(1782)承顶汪启茂墨店及屯溪经销店,改创“胡开文墨店”,延用“苍珮室”记号精制徽墨,以物美价廉而声名日著。他不惜巨资聘请设计、绘图、刻模和制作名师,因此他的墨质精良、造型奇巧、图案新颖、装饰别致,在墨家如林的竞争中独占鳌头。嘉庆元年(1796)“御园图”(64锭)集锦墨问世,继又推出乾隆御诗(1490余字)“天园墨”,皆作贡品选送京都。嘉庆十三年天注去世,子余德继承店业,扩建休宁海阳店舍,创渔亭正太烟房;又在徽州府城(歙县)建墨店,并渐次将墨肆扩展至长江流域商埠。咸丰间西烟冲击中国墨业市场,“胡开文”墨店仍坚守古方古法,溶汇休、歙两大派工艺之长,力保店誉,独呈繁荣。当时胡开文的休宁老店有职工200余人,年产高级墨2.25吨。宣统二年(1910)胡开文书画墨获南洋劝业会奖章。民国4年(1915)苍珮室地球墨获巴拉马博览会金奖。民国20年前后西烟进口剧增,墨水盛行,徽墨销路渐减。抗战时期沿江市镇的胡开文墨店多数关闭。建国后胡开文墨业又获发展。1955年屯溪胡开文(仁记)、(义记)等三家联合成立胡开文墨品工业社,次年又与胡同文及胡同文大记、胡同文仲记、日新化工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徽州胡开文墨厂。
胡庆余堂制药厂厂址在杭州吴山脚下大井巷。清同治十三年(1874)湖里旅杭商人胡光墉创办,称胡庆余堂国药号,与北京同仁堂并称为全国南北两家著名的国药店。药堂建筑融徽派民居、店铺、亭榭、园林为一体,富丽堂皇,古朴典雅。店东选聘经理和技术人才,总结有700余年历史的熟药局经验,收集古方、验方共400余种,以地道的药材炮制精良的丸散膏丹,享誉海内外。光绪九年(1883)光墉盘出胡庆堂国药号,胡家仍保留招牌股至1956年公私合营。
胡咸春药店总店在淳安县城。清同治年间城内人胡撝吉、胡德斋合股千元在淳安县威坪镇后街创设胡咸春药店,专营中药,获利甚丰。光绪间得晋丰油号王元魁之助,于淳安县城下直街增设胡咸春药号。撝吉自揽两店经营方针及财务权,聘经理管理店务,实行经理负责制及岗位管理。胡咸春药店历经3代,至民国26年威坪镇店有流动资金2万银元,淳安城店4万银元。抗战时期药材资源枯竭,胡咸春备货充足,员工同心,业务甚兴。32年威坪镇店经理卷款而走,经停业整顿,由淳安城店抽资支撑。35年撝吉曾孙懋恺经营祖业,与同乡集成、久新店主建立互助流动资金,实力大增,至建国前夕皆成淳安大商号。1956年改为公私合营。
石恒春药店石家村石明谅创设。清道光九年(1830)明谅随父于宁国尖山村经营石万春药铺。其父去世,明谅在旌德县城摆药摊兼行医,后租赁门面开设石恒春药店,经营3年渐积资本,于旌城徽水之畔建造三进楼房药店,以“货真价实,老少无欺”为宗旨取信顾客,以野全鹿与40味药品配伍制成大补全鹿丸,畅销皖南。收购当地药材赊销汉口、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屯溪、芜湖、兰溪及徽州各县药号。为争取顾客,建立药、医、病人三者联系网,每年农历4月28日神农氏生日邀聚当地名医,赠送防毒防病药包,扩大店誉。在泾县、芜湖开设恒记丝行,增设石涵春、满江春、恒升泰、石恒益等分店5家。并在上海开设办事处及皮革经销店。抗战前夕总店年营业额达1万银元。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名恒春药店。旌德总店入股资金1.4万元,职工30人。1966年转为国营,更名为旌阳药店。
章玉茂南北杂货店清道光十三年(1834)湖村章凤麟在浙江淳安县桥西镇创设南北杂货店。同治间凤麟逝,五子圣辉继承店业,增加布匹经营,附设染坊、烟坊。染坊置千斤缸10余只,以遂安土靛青为原料,专染标、土、细布和兰底白花被面。烟坊以松阳、桐乡高档伏叶,精制金桂、玉书香、平和等烟丝。光绪间圣辉病故,三子世贤接掌,购销茶叶失利,濒临破产。二子献琳举人出身,时任两浙盐运使,弃官任经理重振祖业,动员9兄弟变卖祖遗田产300亩充作资金,增设油业,盈利二八分成(经理、职工各一成,股东八成),生意日隆。民国13年(1924)献琳积劳成疾,推丹甫负责店务。34年丹甫年迈告退,章竹斋任经理,店号改胜记商店,股东又一次扩充资金1500元(15股),调整经营项目,主营南北杂货,油坊以代客加工为主。建国后主店仍经营南北货,油坊由国家油脂公司委托加工。1956年10月胜记油坊与其他油坊合并为公私合营桥西油厂。
汪裕泰茶庄余村人汪立政创设于上海的茶号。其祖孙三代历120年先后在上海开办汪裕泰茶庄分号8爿。清道光十六年(1836)汪立政随族人赴上海学生意,后任出纳。二十八年自营茶业,小本经营,略积资金,并变卖田产在南埠开设汪裕泰茶叶店。咸丰间又增资在广东路设汪裕泰北号。光绪间立政去世,子志学弃医接管店业,于福州路增设汪裕泰第三茶号。民国初在南京西路又开设汪裕泰第四茶号。后为经销龙井茶之便,在杭州西湖畔建筑汪庄别墅,并在竹斋街设茶栈及门市部。民国16年(1927)志学以长子汪振时妻的陪嫁地产在上海金陵西路开设汪裕泰第五茶号,内设总茶栈。17年次子汪振寰留日返沪,继承祖业,潜心经营,拓展商路,先后在上海浙江中路、建国西路、人民路开设汪裕泰第六、第七茶号及正祥源茶号,并在苏州、奉贤设立分店。民国元年至28年是汪氏茶庄鼎盛时期,在沪、杭有茶叶店号12爿,茶叶加工栈房2处,10吨汽车2辆,小轿车3辆,尤以第七茶号规模最大,占地10余亩,门市部和栈房连接花园和西式宅楼,职工144人,设有武装警卫。抗战爆发,茶市萧条,振寰次第收歇一、二、三、四号店及外埠分店,半数资金转移国外。后在台湾省台北市绥远路和贵阳路开设茶店茶厂,又在日本、英国、美国、摩洛哥设茂昌茶行数爿。汪裕泰祖孙三代经营茶业,以“品种全、制作精、质量好”取胜同行。品种有绿茶、红茶、花茶、砖茶。名茶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云雾、云南普洱茶等34种。并引进日本设备,办厂精制,改进包装,效益倍增,声誉日著。1949年振寰赴台经营茶叶。振时经营上海4爿茶号,1956年共有职工72人,非固定资产1.7万元,茶叶4000多担及固定资产和房地产,均转入国营上海茶叶公司。
得记布庄在江苏通州(南通)。清初城内张宗廉在通州贩卖土布,积资与同乡合开同春布庄。同治三年(1864)独资经营,更名得记布庄,主营当地小幅布。与东北布商建立购销关系,改进布幅布质,冠以“同春得”牌号,由得记布庄收购运销上海等地,年销约10万尺,声誉渐隆,资财日厚。当地富户纷将余款存入得记布庄,博取利息,遂又设得记钱庄。光绪二十六年(1900)宗廉逝,侄正柱继承店业,又在南通大幅布产地设庄收购。西门设纱庄,聚星镇设典当所,城南设衣庄。民国16年(1927)南通布庄纷纷歇业,市面萧条。得记布庄收购不辍,数月间布匹盈仓。局势平定后东北急需布匹,得记庄倾库应市,获大利。陕西棉商操纵上海棉花市场,得记联合南通同业,收购当地棉花,运销上海,使南通棉在沪占有地位,得记布庄声誉远播。经过70余年苦心经营,得记布庄全盛时有资金约百万两,在南通置有大量房产。今南通纺织博物馆原为其房产之一。得记布庄在苏北掘港有旱地1100亩、水田300亩、荒地5000亩;有张骞的面粉厂股权70%,轮船公司股权30%。19年在与美棉竞争中失利,亏损100余万元。又逢“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关庄布失销,资不抵债。20年底得记布庄停业清理债务,宣告破产。
师竹友梅馆在武汉市察院坡。清光绪初年旺川曹其瑞创设,名曹廉斋笔墨庄,后改师竹友梅馆。经销徽墨湖笔,兼营装裱业,堂轴联屏,拓裱精良,得文人墨客青睐,获利甚奉。十一年(1885)增设装裱、印刷坊,聘王逸风任经理,雇工30余人。后以汉口前花楼设分馆,曹子久为经理。光绪末其瑞长子继发接掌店业。继发通文墨,广交游,于民国5年(1916)附设书画研究社,广交湖北省政界、学界书画名流,聘名家为顾问,吟诗作赋,切磋技艺,挥书泼画,声名盛极一时。33年继发去世,其弟媳杨芙蓉管理店务。时值抗战,馆舍被日军炸毁,财产洗劫一空。抗战胜利后,芙蓉筹集资金,恢复店业,一直经营至建国初。
吴万隆南北杂货店在浙江寿昌镇。清光绪二十二年(1887)高迁吴焕章租赁十字街市房3间,员工20余人,主营南北杂货兼营粮食,附设糕饼坊、酒坊。民国6年(1917)焕章病故时店内商品仅抵客款。后其侄文彬继承,以告贷、卖牲口偿还欠款,深得批发商信任,广进货源,扩大营业,店业渐兴。抗战间镇内商店相继关闭,吴万隆趁机扩展门市,增加桐油等农副产品经营。抗战胜利即增雇员工增营棉布、百货。至37年店有流动资金5万元(法币),并投资兰溪同大升布店和金华信丰泰南北货店,置田产200余亩,年租谷300余担,建居宅、店屋楼房4幢33间,水碓1座。建国后改为吴万隆棉布店,增设染坊。1952年有流动资金2.8万元,次年营业总额9.7万元。1956年1月与城区棉布店、染坊合并改为公私合营寿昌县棉布店。1961年改为国营寿昌县百货支公司。
亚东图书馆在上海西藏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城内汪孟邹在芜湖长街开办芜湖科学图书社。民国2年(1913)由陈独秀、柏文蔚倡议赴上海福州路惠福里(后易地4次至西藏路)开设亚东图书馆。初有员工10余人,最多时46人。亚东以“聚海内耆宿、欧学巨子”,“综辑群艺百家之言,违译欧美命世之作”为宗旨,编辑出版图书杂志。初,编印交通、自然和地理图册。3至6年,印行章士钊主编的《甲寅》、《新潮》、《少年中国》等杂志10种。旋因刊载《帝政驳议》反袁文章遭禁停刊。8年,出版《孙文学说》、白话诗集《尝试集》(胡适)、《三叶集》(郭沫若)等文、史、哲、数图书11类28种。其后陆续出版汪原放等标点、校正的《水浒》、《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15部及《胡适文存》、《独秀文存》和俄罗斯小说等中外名著,进步青年的著作和外国的《辩证法经典》、《欧洲近百年革命运动史》等译著。鲁迅评其为“大体是有功于作者和读者的”。25年和26年受朋友之托印行《从苏联归来》、《真理在前进中》(托洛茨基)等托派的书。当时亚东图书馆在上海、北平、天津及21个省179个县市设代售处367个。亚东图书还由美、日、泰、缅、新加坡等9个国家的14个书局代销。当时亚东编辑所20人,发行所26人,皆为县人。18年后书市出现大量盗印亚东首创的标点本图书及多家效仿出版标点本,且印行进步书刊屡次遭禁,亚东营业严重受损。日军侵占上海后,店况日衰。19年工作人员大部返绩。抗战胜利后,亚东以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高尔基著作为主。建国后出版汪原放译著的高尔基小说。1953年2月亚东加入通俗出版业联合书店。
明远电厂在芜湖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高迁吴兴周创办,称芜湖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为安徽第一家民办电厂。兴周倡办之始,同乡实业界程宝珍、周淑培、黄佩之、胡应道等人投资入股,共招股银12万两,在赭山下建厂。三十四年初建成送电,发电机组330伏安,职工280余人,兴周任总经理。用电户多为官府、商号,经济效益不佳。民国后芜湖工业渐兴,用电户激增。18年(1929)明远利用积累和增加股本银币50万元,购买安装德国西门子800伏安汽轮发电机及美国拨伯葛5吨/时锅炉,日供电12小时,利润增加。20年以股息19.2万元作新股投资,增置德、英产发电机1台,锅炉2台,发电量增加,并改安钢筋水泥杆的专用供电线路,日夜供电。1937年12月芜湖沦陷,日寇侵占电厂,改名华中水电株式会社。设备只用不修。抗战胜利,省政府接收委员会接管,更名芜湖水电厂,加收用电保证金,大发横财。1946年初私方董事黄梦飞、周协恭等多次上诉裁定发还电气部分产权。时有员工184人,固定资产1942万元(法币)。厂业复归后,健全董事会,加强经营管理,电厂重上正轨,时逢国民党发动内战,捐税陡增,煤源濒临断绝,被迫分区停电,收入急剧下降。1949年4月芜湖解放,夏,市政府贷款4千万元扶持明远恢复电力生产。秋,设立电厂工会,重建生产、管理制度。1951年春厂党支部成立,政府再次贷款70亿元,架设马鞍山至芜湖3.5万伏线路。1952年元月明远电厂经市政府批准实行公私合营。
同庆楼在芜湖市。原名徽州同庆楼。民国初年西坑村程裕有创设于芜湖二街,为单间门面只有10个工友的徽面店。后在吴兴周等人的资助下,增股扩建,经营面点、大菜、酒席,程裕有任经理。后在长街状元巷设分店大庆楼。民国35年得同乡程中一等人之助,增资4000元,在临陶塘边辟地2亩,建露天花园餐厅,环筑以黄山诸峰命名的纳凉小餐厅10个,可设酒席120桌。有职工110人。同庆楼以经营丰盛实惠、醇美的数十种徽州名肴著称。建国后更名芜湖同庆楼。今中山路仍有同庆楼菜馆。
武昌酒楼在武昌彭刘杨路。原名大中华酒菜馆。民国2年(1913)卓溪章本桃邀股创办,两层楼房。19年转章再寿、程民开合资经营。素以烹制湖北淡水鱼和小水产著称。应市鱼馔有武昌鱼、松鼠鳜鱼、拔丝鱼条等百种。著名厨师程民开烧制的杨梅武昌鱼、鲭鱼划水、鲭鱼头尾称为“三镇一绝”。50年代公私合营后仍保持传统特色,店业发展。1956年县籍厨师制作的武昌鱼宴得到毛泽东赞扬。1959年武汉市人民委员会在武昌酒楼召开“武昌鱼”命名大会。
大富贵酒楼在上海老西门(今中华路)。民国7年(1918)伏岭下邵萍友等合资开设,名徽州丹凤楼酒菜馆。后扩大店面改名大富贵酒楼,3层楼房5间门面,职工近百人,以徽菜为本,兼收各系所长,创制佳肴百余种。特色菜品有清炒鳝糊、杨梅丸子、沙地鲫鱼、三虾豆腐等。50年代公私合营后曾更名安徽饭店、实验饭店,1980年复原名。
大中华酒楼在上海宝山路。原为县人的宝华楼菜馆。民国17年(1928)安川村胡元堂接收改装,更名大中华酒楼。集资百股1万元。楼房2层,门面10间,餐桌50张,职工60人。抗战胜利后改建成4层楼房,以经营徽帮佳肴名点著称。名菜有芙蓉鸡丝、清炒鳝背、清蒸甲鱼、徽州丸子等。民国期间其特菜馄饨鸭和大血闻名于沪。1959年改名胜利饭店。80年代后期复名大中华酒楼。
上海饭店原系鸿运楼酒家,民国18年(1929)伏岭下邵之林创于上海。以菜肴醇浓可口、花色多变享誉。公私合营后于1956年10月迁山西省太原市钟楼街。今有明清徽州阁楼式店房3幢,3600平方米。继承徽菜烹饪传统技艺,吸收南北派烹饪特点,创制名菜数百种。是市内10大著名饭店之一。
大新酒楼在上海市西藏中路。原为四而楼徽馆。民国26年(1937)水村许文瑜兄弟和周起源、许元兴等合资盘点开设。1945年由许文瑜独资经营,职工38人。以经营徽帮菜点为主。1956年公私合营,许病故,其妻张桂宝任私方经理。是年秋迁店洛阳市涧西,主营徽菜和面点,为洛阳第一流饭店,向国营宾馆、饭店输送厨师50余人。
大中国酒菜馆在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路。民国29年(1940)创设,两层楼房,10间门面,二楼设雅座厅8个。城内人张荫之任经理,职工70余人。经营徽菜及徽州面食小点。33年因虹口被日军封锁而停业。34年10月增资3万元复业。1956年改公私合营。
上一篇:第一节 行业
下一篇:第三节 分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