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种苗
采种县官方采收树种始于民国31年(1942)8月,32年县政府再次发动民众采集,指定华阳镇采侧柏,大獒乡采马尾松,来苏、龙井乡采棕榈,临溪乡采刺槐,扬溪乡采梓树,登源登塔乡采银杏,万箩、芦水乡采乌桕,大障乡采油桐,九华乡采国槐,戈溪乡采栎树。
建国初,村建采种小组,老农和村干部带领村民采种交售。1955年后,县规定采种任务,林业站与农业社或生产队订约收购。1955年还代浙江省采收栓皮、栎种564斤,代江苏省采收麻栎种994斤、小叶栎2353斤。大石门小学少先队采集青冈栎种40斤,支援西北5省青年造林。1956年收购各类树种10.43万斤,1963年县援助旌德杉木与马尾松种640斤,滁县专区马尾松种600斤。1958年采种最多,共28.3万斤。迄1987年全县共采集杉木、栓皮栎、锥栗、麻栎、青冈栎、马尾松、小叶栎、杜仲、毛桃、银杏、油桐、棠梨、山核桃等树种75万斤。
引进树种明、清时期富商、官家庭院和宗祠院落有引进树种罗汉松、方竹、紫竹、柏类、枇杷、杏等。清末兵坑岗商人引进油茶20余亩(今仍存)。民国21年春瀛洲龙川商人引种紫玉兰植于祠院(今存2株)。23年后,县引种美国白杨、加杨、法梧等绿化公路。
建国后引种剧增,50至70年代有水杉、柳杉、湿地松、火炬松、雪松、黑松、龙柏、广玉兰等;1979年富林山、水竹坪、阳金山等林场大面积栽培四川米桐,成林后结实甚少。80年代多花卉果木和庭院绿化树种,有苏铁、华山松、日本五针松、池杉、日本冷杉、落羽松、日本花柏、铺地柏、铅笔柏、竹柏、厚朴、苹果、红叶李、日本樱花、紫穗槐、小叶杨、罗浮栲、胡桃、金丝梅、月季石榴、小石榴、巨峰葡萄、金桔、代代花、佛手、白兰、毛红楝、川楝等百余种。柑桔多次引种,冬季冻梢严重,结实少。
育苗民国23年(1934)县设苗圃于南门外太平寺,地6亩,登源实验区苗圃,地2亩。第一区建苗圃于草坦,地10亩。是年全县育苗7亩。次年,县设森林施业所,辖苗圃。全县育苗6.5亩。迄30年,培育女贞、冬青、杉、油桐、茶、白杨、扁柏苗1万株,推广油桐、油茶种各50斤。是年,徽州农校(孔灵)设苗圃12.5亩,培育洋松、侧柏、法梧、白杨、乌柏、桃、李等苗。扬溪王姓林农在三宫殿辟苗圃半亩,育杉苗造林。32年县存圃棕榈、油桐、漆树、栎、石榴等6万株,推广栎种30斤、刺槐种50斤、油桐种100斤。30年5月县建农林场于城南高家塔(今徽溪桥南至船山)培育树苗,30至31年育苗14.2亩。
建国初县实施“保护森林为主,重点植树培桑”方针,1951年孔灵农场苗圃播桑籽2亩,扦插法梧、白杨1亩,县政府建设科配发树种3000斤,区、村点播或育苗。1952年,全县育苗33亩,1953年育白果、油茶、油桐苗20亩,杉木苗10亩。1953年秋,县设孔灵苗圃,地22亩,省农垦厅拨款1500元。1956年公社抽耕地或利用山地,采种培育杉木、白果、油茶、茶、桃、女贞等苗木86亩,其中国营苗圃占68%,集体苗圃占23.4%。后,实施育苗补助,每亩杉苗100元、阔叶树苗45元、移植插条40元。1957年扬溪森林经营所和镇头林场建苗圃育苗24.1亩,乡村集体育苗7亩,学校育苗4亩。1960年扬溪林场育苗40亩,镇头林场育苗76亩,38号桥林场育苗9.7亩,前坦园艺场育苗10.5亩。1965年,县、社、队设小苗圃,育苗46亩,杉木占96.2%,余为油茶、棕榈、阔叶树。1970年5月,县建雄路苗圃,面积45亩。1973年全县育苗246亩,国营与社队分别占育苗总数52.8%和47.2%。1981年尚田村程姓农民育苗0.5亩,1984年达4亩。后林业部门对苗户加强技术指导,签购苗合同,育苗户剧增。1984年全县育苗合同户658户,育苗573亩,其中尚田乡188户193亩,苗木过剩千余万株,行署林业局赔偿苗户损失2万余元。次年,“造林与育苗挂钩”,保证丰产林基地需求后,专业户自产自销,苗种以杉木、马尾松为主。国营场圃育苗,兼重庭园绿化树。1951至1987年累计育苗面积4820.6亩。
母树林1968年镇头林场将小庙老虎坑杉林20亩改母树林,杉木4000株。次年扬溪林场在翚溪源外阳坑建檫木母树林20亩,1970年在龙丛源天子坪建檫木母林10亩600株。雄路林区夹坎塘坞源头建纯杉木母林10亩2500株。丈尺山林区改建杉木母林7亩,近500株。镇头林场杉木母林管理松散,3年后长势不佳,作用材林砍伐。1975年3月,雄路苗圃在茶叶坞辟母树林22.5亩,培植杉木、火炬松、湿地松、鹅掌揪、檫树、水杉、樟树、板栗、柳杉、喜树、川楝、璎珞柏、金钱松13种母树,杉木占50%,1981年后,檫树遭盗砍不存。扬溪林场4片母林生长良好,檫木未曾采种,子实多被鸟雀啄食。
二、植树造林
民间造林历代农户自种自管,祠山族众栽培;杉木留苗、扦苗,松树赖自然飞籽成林;近村与零散地,垦植经济树种油桐、茶、桑、果木,或燕竹、毛竹。杂树茅草山,出租烧炭,垦植杂粮,两三年后收回造林。民国24年南观村汪家驹兄弟购杨树坑山场办“蔚然林场”雇工造林。后县政府倡导垦荒造林,山主“自行开垦或招人开垦”。28年1月,县政府告示荒山不垦者由保长主持出租造林,免租10年以上。
建国初县人民政府与山农合作造林,配发树种育苗。1952年组织林农互助合作造林,成材后,荒山山主得益10%,出劳力种植者得益70%,苗木入股者得益20%。苗木调剂,运途逾20里,县予补助,当年造林932亩。1955年造林4231亩,其中用材林2294亩。林业“三定”后,杂树山仍有出租烧炭后垦植造林,少量自留山,农户多营经济树种。
集体造林民国28年县政府组建乡(镇)、保和学校林场,植树7万余株,31年推行“一亩地”运动,成效颇著。后县政府规定乡、镇林场逾50亩,保林场逾30亩,校林场至少5亩,均利用隙地、荒山或借用民山造林。学校造林,以师生为主,村民协助。乡、村林场皆征工造林。苗木由县农业推广所出售,经费自筹。30至36年,造林1.4万亩,以油桐、马尾松、杉木、栎、桃、李、竹、漆树为主。
1956年农业社集体成片造林,林业局培训林业员200名,建立6个造林技术传授组,聘20名老林农巡回指导,推广纪林庆“四季造林,月月插杉”技术,劳力记工,参与年终分配。是年和阳乡曙光林业社造林19万余株,全县造林1.14万余亩。插杉苗200株记1工。秋后验收按成活率计酬。1958年“大炼钢铁”期间,造林停顿。1962年始渐恢复,是年金沙公社兵坑大队规定栽杉80株、油茶60株或直播桐籽7斤记工10分。秋验成活率逾90%增工10%,低于90%扣工10%。1963年实行造林补助,签订合同,杉木每亩补助2工,油桐1工、毛竹4工,工值1元。造林结束付补助费70%,秋验成活率逾90%付30%,死株补植。是年专署拨款6500元,支持瀛洲、扬溪、华阳、高村和临溪公社,造林927亩。1964至1977年,社、队建林场,固定场员。造林2.35万亩,1981至1984年,社队林场造林8208亩。林业“三定”后,集体造林与荒山承包户并举。承包户造林,国家贷款,每亩18元,收益分成,集体得10~20%,个人得80~90%。1985年承包户造林9790亩。
国家造林民国32年县政府办农林场营造县有林。建国初农民自备种苗在国有土地造林者,成林后得益90%;县配发种苗,出劳力者得益10%。1957年后,建国营林场,由林业部门与工区工人或农民签订造林施工合同。头年整地,翌年2至3月种植。每亩栽杉木375株或马尾松667株,秋后验收,成活率逾85%者付酬,不合格者扣款或拒付。1968年3月省派飞机4架次在大会山播种马尾松2万亩,1980年3月和1982年3月省派飞机11架次在青罗山、富林山、仁里、黄柏凹、翚溪等处飞播黄山松、马尾松、黑松、漆树4.26万亩,除黄柏凹飞播马尾松4千余亩苗木长势良好外,多因灌丛盖地籽未入土,或遭山火毁苗,成林不足2万亩。1982至1987年国营人工造林1.29万亩,补植2000余亩。
义务植树民国3年开始,清明节义务植树,17年后,定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为植树节,县府召城区各界人员于3月12日义务植树,配发树种迄24年,共植2.1万株。26至28年植3473株。34至36年,县政府发动城关人民在城南公路旁、观山公园及化龙亭风景区植树1.8万株。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筹集大量种苗,1956年,县委确定3月5日至4月5日为“造林突击月”,绿化荒山。1956年和阳乡和高村乡义务营造“许家朋烈士纪念林”、“青年林”、“妇女林”百余亩,全县植树58万株,创历史纪录。1962年县委确定1月25日至31日为“造林突击周”,机关团体、学校,每日逾2900人上山植树,日均造林1200余亩,最高日5007人造林1700余亩。1982年2月县、社成立绿化委员会,发动群众义务植树以金沙、扬溪、大源公社为全民义务植树试点。是年,金沙义务植树3万余株,全县23万株。
1950~1987年绩溪县造林面积表


三、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清代幼林多间种杂粮,中耕除草兼抚育。林山砍毛柴(草)留树木,岭南地区砍杂柴留松、杉。民国时期亦然。
建国初至70年代,社、队对林山和林场的抚育渐成制度:前3年春秋中耕除草,第2年留苗除萌,第4年除草或刀抚(钹草、砍灌丛)至成林。1980年林业部门发幼林抚育补助费,每亩补助3元、供应粮10斤。1982年,全县发抚育补助金13.59万元,供应粮123.9万斤。迄1987年累计幼林抚育面积82.5万亩,1979年后占45.6%。
成林抚育历代皆以间伐抚育为主,兼砍杂草施绿肥提养苗木。松树,伐桠留枝。建国后沿旧法。
次生林改造建国初县境天然次生林占林地总面积25%,主要分布华阳、扬溪、浩寨、伏岭、家朋、金沙、大源等地。沿袭旧法,砍小留大抚育生长。
丰产林1959年浩寨、扬溪、金沙等公社培养杉木速生丰产林2161亩,扬溪林场培养8亩。1965年县林业局以甲种育林基金在大源、扬溪和金沙公社建丰产林1750亩。其中,杉木1658亩,马尾松92亩。1976至1983年,丰产林以杉木为主,兼马尾松、毛竹、阔叶树种。1984年4至6月,县林业局规划速生丰产林基地589块8.52万亩,造林7.13万亩、疏林改造5179亩、未成林培育2013亩、幼林培育6192亩、竹林培育504亩。1985年营造9466亩,省验收合格率90.7%。迄1987年,共完成1.6万余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