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蔬菜种植
蔬菜品种清嘉庆《绩溪县志》载,蔬之属有:芹、荠、葱、薤、葫芦、瓜类等40余种。1981年全县主要蔬菜品种调查,有92种。其中15种选编入《安徽省蔬菜品种名录》。
【菜豆类】刀豆、豇豆、蚕豆、笼枝豆、重阳豆、白谷豆、花谷豆、红谷豆、青皮毛豆、大种毛豆、白豇豆、乌豇豆、扁豆、灵芝豆、老虎豆、五月结。
【叶菜类】白菜、青菜、菠菜、大白菜、苋菜、苦买菜、甜菜、鸡公花、莴笋、菊花菜、芫荽(香菜)、空心菜。
【根茎类】青秆芋、红秆芋、黑秆芋、红萝芋、细皮萝芋、莴苣、马铃薯、萝卜、胡萝卜。
【瓜类】西瓜(11个品种)、丝瓜、冬瓜、黄瓜、南瓜、菜瓜、地瓜、瓠(葫芦)。
【茄果类】茄子、香茄、辣椒。
【竹笋类】毛竹笋、元竹笋、金竹笋、江南笋、水竹笋、花笋、燕笋、实心笋、麻竹笋、木笋、大麦芒笋、小麦芒笋、红壳笋、尖笋、笔头笋和苦笋(加工后能食用)。
【多年生蔬菜类】金针菜、百合、芦笋、香椿。
【水生蔬菜类】茭白(菰)、藕、菱角、荸荠、燕菇、水芹菜、水芋、旱芋。
【葱蒜类】大蒜、洋蒜(南欧蒜)、香葱、洋葱、韭菜。
【野生蔬菜类】荠菜、马兰头、蕨、马齿苋、葛粉、()菜、发菜、白木耳、黑木耳。
【食用菌类】香菇、麻菇、平菇、草菇、凤尾菇。
蔬菜生产历来蔬菜以自产自食为主。城镇居民所食蔬菜,靠城郊农民市售。1958年建华阳镇西街蔬菜生产基地,专业队2个。后数年,扩大到11个蔬菜专业队。常年种植面积400至500亩,产品由蔬菜商店和蔬菜公司经营,年均售100万公斤。1982年后市场开放,蔬菜生产规模扩大。1985年城郊有专业菜田381亩,半专业菜田80亩,季节性菜田2200亩,年产商品菜140万公斤。乡村农户进城出售干鲜菜渐多。市场供应由蔬菜公司与农民自产自销相结合。乡村出产蔬菜主要由菜贩运销。
二、果瓜种植
果类品种、产量果树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咸丰十年(1860)《绩溪土特产》载:果之属有桃、李、梅、枣、柿、梨、棠、橘、桔、柑、羊枣、板栗、银杏、杨梅、菱角、石榴、林檎、葡萄、柧、棒子、鸡头菱、梅桃、樱桃、山胡桃、枇杷、山渣、无花果、猕猴桃、香椽、枳棋、木华树果等。今果类有:李、山核桃、枣、梨、柿、桃、黄桃(80年代引进种植)、柑桔、枇杷、栗等,还有香榧、白果和庭院零星种植的石榴、棠梨、葡萄、无花果、花红、杏等果树。野生水果有猕猴桃、樱桃、山楂、树莓、草莓、野葡萄、薜荔、扁榨、乌饭等。
城乡人家在家前屋后、山坡、丘陵零星种植果树,多为自食或馈赠亲友。山区农家多种植山核桃、板栗、桃、李、柿、枣等。卖果补家用或维持生计。民国24年(1935)全县水果总产1200市担。1951年园艺调查,水果面积119.5亩,果树25380棵,鲜果总产4.73万公斤。其中东村的芦柴湾、瀛洲的周仙村,抗战前产枣8100公斤,60%和80%人家主要靠枣子收入维持生活。抗战后仅1250公斤,建国初只供自食。1958年5月,在高迁乡前坦村头建县园艺场,占地4500亩,职工40人。1959年全县果园面积407亩,总产8.46万公斤。60年代水果产量徘徊。1970年水果总产6.14万公斤。70年代中期年产鲜果16万公斤。80年代后鲜果生产迅速发展。1980年冬至1986年春引进良种水果树苗29.2万株。“绩溪李”产量大增,成为县内大宗果品。1985年产20万公斤,占全县水果总产30.7万公斤的65.1%。1987年水果总产42.1万公斤,其中“绩溪李”产量占68.6%。
主要果瓜今县内主要果(瓜)有10种,已形成规模生产,且继续发展。
【李】有早李、黄脂李、酸李、林檎李、苦李、胭脂李、碓头李、小林檎李、水胭脂李、红心李、开裂李、鸡血李等,统称为“绩溪李”。以周家潭(周仙村)一带产品最佳。有200多年种植历史。北村乡杨林村今有50多年树龄李树。清咸丰年间(1851~1861)瀛洲乡周家潭商人汪应生从浙江遂安县(今淳安县)引进种植。镇头乡高山村于80多年前从浙江兰溪引种。今县内李树主要分布在澄源河两岸的北村乡扬林村,瀛洲乡周家村(周仙村)、王村、仁里,华阳镇川源、东街、长塘坞,临溪乡湖里、高车、周坑、墙坞村,镇头乡高山村等。1951年李树面积30.6亩,鲜果总产8137公斤。70年代后李树发展。1980年产果24.4万公斤。1982年,全县有李树27284棵,成年果树13780棵,产量25.5万公斤。1984年冬至1985年,引进浙江红心李种苗3.68万株,分配重点产区种植。1987年鲜李总产29万公斤。
【枣】有麻枣、羊屎枣、大吉枣、鱼鳞枣、薄莫枣、秤砣枣、木枣等。栽培历史悠久,主要产区和阳乡万富山、水碓下,瀛洲乡周村,扬溪镇东村、芦柴湾。1951年有枣树390株,年产1750公斤。1958年产4300公斤。1971年产枣9700公斤。1984年产鲜枣2100公斤。是年从肥东县调进木枣苗2万株。近年因枣疯病危害,产量下降。1987年产枣1800公斤。
【梨】有雁荡梨、金花早、明月梨、康德梨等。主要分布在东村、岭里、坑口、浒里、周家潭、瀛洲、璜上、镜塘、石()等村。1951年种植面积22.2亩,产量3000公斤。1952年30亩,产量4500公斤。60至70年代稳步发展,1980年创历史纪录,年产13.58万公斤。1984年春供销社引进梨树苗4.14万株,在大石门、瀛洲、伏岭、和阳、尚田、北村、校头、镇头等乡种植。是年产梨4.83万公斤。1987年3.76万公斤。
【柿】有无籽碓头柿、方柿、灯笼柿等。主产和阳乡坑、扬溪镇芦柴湾、上庄乡得水上、胡家乡桐坑源、瀛洲乡岭里等村,临溪、尚田等乡也有种植。1951年梨树面积12亩,250株,产量3200公斤。后每年有种植。1985年引进种苗2万株,种植94亩。产量1.84万公斤。1987年2.08万公斤。

【柑橘】有温橘、尾张、宫川、兴津、无籽蜜桔等。原为城乡居民庭院种植。经开发,1973年始产鲜果550公斤。1980年灵川、洪川农民,从浙江开化购进无籽蜜橘苗100株,在庭院种植。1983年瀛洲乡横行村40户农民,从浙江金华购进蜜橘苗2700株。1984年调种苗3.5万株,在仁里、耿川、湖里、高车、周坑、杨林等地种植。全县有9个乡镇,64个村,成片或零星种柑橘4万多株。均为浙江金华、海宁、开化种苗。品种有温橘、宫川、无籽蜜橘。
【猕猴桃】系野生中华猕猴桃,俗称杨桃。遍布境内低山、丘陵。旺川乡杨桃坑、杨桃岭,北村乡甘桃岭,元代皆以盛产杨桃得名。今扬溪、金沙、大石门、校头、伏岭、逍遥等乡亦多野生杨桃树。全县总产量超20万公斤,历来农民采果食用。1982年扬溪镇供销社食品厂,收购猕猴桃3000余公斤,试制猕猴桃系列糕点。1986年金沙乡38号桥食品厂生产猕猴桃罐头。
【山核桃】境内种植有200多年历史,是栽培最早的干果之一。分布于天目山脉,主产区荆州乡,其次和阳、家朋,逍遥,大障也有种植。1951年全县山核桃面积4000亩,3.5万株,年产1.5万公斤。1965年产7.4万公斤。1986年荆州乡栽种山核桃树苗1481亩,全县山核桃总产15万公斤。县供销社收购6.5万公斤。
【板栗】主要产区浩寨乡新川、扬滩。其次为尚田、板桥头、伏岭、北村,高迁等乡也有种植。50年代总产500至1000公斤。60至70年代产量增至3000至5000公斤。1984年引进板栗种苗540株。1987年总产1.2万公斤。还有野生的毛栗、油栗、锥栗、茅栗等。
【西瓜】西瓜,民国时期境内偶有零星种植。1962年镇头公社桐村引进浙江和上海“厚皮”及“解放”等瓜种试种。次年桐村、黄基坦生产队种植西瓜为主要副业。后,发展到浩寨、尚田、旺川等乡部分村庄,社员多种自留地、开荒地,生产队水田瓜稻连作。产品销往县内及旌德、芜湖、上海等地。1978年农村经济改革后,西瓜种植扩大到华阳、临溪、高迁、板桥头等16个乡镇。1979年引进“华东24”、“华东26”、“庆丰”、“蜜宝”、“新育”、“中盲”等品种和“旭马”、“旭华”、“郑蜜”无籽西瓜。全县种植70亩,总产6万公斤。1980年种植120亩,总产10万公斤。1982年引进杂交瓜种“新澄一号”。是年种植230亩,总产20万公斤。1983年引进杂交瓜种“密克”。1984年引进早熟瓜种“苏蜜一号”,始行地膜育秧,全县栽种西瓜450亩,总产75万公斤。1985年推广地膜育秧,栽培300亩,杂交西瓜占多数。全县西瓜面积1850亩,总产350万公斤。1987年引进良种“新红宝”、“郑杂五号”,使用地膜栽培。西瓜总面积9500亩,总产1900万公斤。产品多销芜湖、马鞍山和浙江、江苏等地。
【水芋】俗称芋头、毛芋,有红秆、青秆、黑秆之分。种植历史约数百年。水芋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等。以做菜为主,兼作粮食。全县种植,以瀛洲、北村、大石门、伏岭、高迁乡为集中产区,质量最好。多种在村边水田。清明前后在菜园地育秧、小满、芒种移栽。施足底肥、耘草后压绿肥。行株距1至1.2尺。8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收获。亩产3500至4000公斤,高产者达5000多公斤。全县年产300多万公斤。
三、蜂貂鹿放养
养蜂县境养蜂已有二三百年历史。清代以前山民捕捉林中土蜂,放在圆形桶里,置之阁上或墙洞、窗口饲养。民国32年西班牙传教士带入2箱意大利蜂,在庄川村饲养。后发展到孔灵、临溪、华阳等地。1958年社队办蜂场和养蜂专业队。引进意蜂、改良中蜂,用新式巢胚转地饲养。是年全县养蜂1305箱,产蜂蜜3600公斤。国家收购1350公斤。1960至1962年蜜源减少,越冬食糖紧缺,蜂群衰败。1970年存蜂328箱。70年代后,养蜂迅速发展。1979年养蜂2760箱,产蜂蜜7.8万公斤。县内收购9000公斤。1982年农村养蜂专业户和重点户增加,全县养蜂5230箱,产蜜14.9万公斤,县内收购1.65万公斤。每箱强群蜂年产蜂皇浆0.3至0.4公斤。养蜂专业户转地饲养到黑龙江、新疆、内蒙等地。临溪石榴村女养蜂员江藕玉,1980年至1984年转地养蜂,纯收入5000多元。板桥乡养蜂员叶建英,1980年有2箱蜂,1984年发展到45箱,生产蜂蜜4000公斤,蜂皇浆15公斤,产值9500元。1987年全县养蜂6556箱,产蜂蜜19万公斤,蜂皇浆1900公斤,价值60多万元。
养貂1974年县供销社引进貂种10只,在浩寨乡新川村建貂场。后发展到华阳、伏岭、北村、瀛洲、扬溪、高迁等乡镇。1979年收购貂皮128张,价款1.15万元。养貂以鱼类、畜禽下脚、蛋类为主食,配合玉米粉、黄豆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原素添加剂。1980年用蚕蛹代替部分鱼、肉、蛋类养貂成功。1985年华阳镇东街和伏岭乡六亩丘农民联户建貂场。全县养貂专业户中重点户93家,养貂4600多只,年产貂皮3600余张,价值30多万元。1987年全县养貂1万多只,全省最多。县供销社收购貂皮8886张,价值65.6万元。
养鹿1979年浩寨乡梧川村洪彭年捕获1只幼龄雌梅花鹿饲养,次年购1小公鹿,饲养至1985年,繁殖仔鹿9只,鹿茸和仔鹿出售收入1万多元。1982年校头乡田干村汪期贵购养梅花鹿两只,田鹿3只,1983年收入4700元,次年收入5520元。同村方增强,1985年养鹿17只,次年收入6000元。1985年县内浩寨、校头、荆州等乡11户养鹿51只。野生鹿驯养,以青草和蔬菜为主食,尤喜豆科饲草。冬季喂干青草、黄豆叶、山芋和花生藤叶、南瓜、萝卜及豆腐渣、豆浆、黄豆粉、玉米粉、麸皮等精料。鹿舍需宽大、向阳、通风、清静,并设运动场,供给清洁饮水。


下一篇:第四节 渔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