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储蓄
民国时期,泾县县城有钱庄,吸收富户商店存款,低利率计息,同时亦有少数商店直接吸收存款按月计息。民国25年后设有安徽省地方银行泾县办事处和泾县银行,开办储蓄业务,因通货膨胀,储蓄业务很小。民国33年,上级行下达泾县银行2000万元(法币)“公益储蓄”任务。名称“储蓄”,但非储户自愿存储,采取分配方式,任务分配到各集镇商会和各乡公所。各地按各户富力大小,划分等级,强行摊派。
泾县各乡镇公益储蓄富力等级标准表

泾县各乡镇公益储蓄配额一览表

1949年解放后,物价仍有波动,县人民银行支行开办“折实储蓄”。1950年改“保本保值”储蓄,年终储蓄余额2000元,占银行存款6.9%。1951年改“活期储蓄”,同时开办“农村爱国有奖储蓄”和“定期有奖(3个月)储蓄”,年终余额增到7.6万元,是上年的38倍,占本年银行存款余额36.19%。后逐年均有上升。1953年开办“整存整取储蓄”,分半年、一年和一年以上3种(1979年增加五年期,1982年增加八年期)1955年开办“零存整取储畜”。50年代初还开办”贴花有奖储蓄”。1958年末,银行储蓄余额136.8万元,占当年银行存款余额26.3%。1960年始逐年下降,至1962年,银行储蓄余额由100多万元降至30~40万元上下。“文革”初期几年徘徊在100万元左右。后来逐年略有增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和城市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城乡储蓄大幅度增长。1980年末城乡储蓄余额达499万元,1987年5649.2万元,占当年银行存款余额68.1%。
1987年增加开办面额分20元、50元、100元、500元4种“定额储蓄”,存满6天后可取,利率按实存时间长短之相应档次支付。此种储蓄又称“定活两便”储蓄。
二、存款
建国后,人民银行泾县支行开办单位存款业务。1950年10月开户单位15户,年末存款余额2.9万元。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财政等部门存款。后开户单位逐有增加。1987年县工商银行一家开户已达1003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部分企业单位同时在数家银行开户,或在一家银行开立几个不同使用方向的专户。
银行对单位存款,按活期储蓄利率计息,每季结息一次,但财政存款和财政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采用存不计息,汇不收费的办法。
1980年以后,企事业单位的自有闲置资金,可转存“定期存款”。为方便和开拓个体经营,允许个体户开设结算帐户,并视同单位存款。随着工农业和贸易的发展,财政收支的增长,银行存款总额逐年增长,信贷投放相应扩大。
1981年至1984年,各银行县支行存款数内有信贷基金175万元。1984年,工商银行泾县支行开办信托业务;农业银行县支行也于同年成立信托部吸收信托存款。1985年末,有信托存款余额57.6万元,1987年增至565.6万元。
其他存款,1955年末,银行余额为77.7万元,1987年达348.8万元,是1955年的4.49倍。
泾县国家银行存款分时期余额统计

下一篇:第四节 信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