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电话
民国24年4月泾县始建电话管理处,设县城东五里岗,毗邻地区均可直接通话。县内章家渡、榔桥河、晏公堂、马头、赤滩乡镇公所、邮电所均通电话。
民国27年,泾县电话管理处有县营长途电话干线3条,杆2660根,线程133公里,2座总机15门,话机为西门式、瑞典式,分别由泾县城经桑坑、琴溪、蔡村与宣城县周王村电话衔接;县城经山口铺、晏公堂、石山铺、伏梓溪、巧峰、乌溪、白华、榔桥,浙溪与旌德县三溪镇电话衔接;县城经沙河里、甘露庵、湾滩、章渡、秋阳里、包村、厚岸、查村与太平县电话衔接。境内各要镇区署所在地架有支线,可相互通话。
民国28年,泾县境内通话支线有:县城~赤滩(7.5公里),县城~溪头(35公里)、县城~马头(15公里)、县城~漕溪(43公里)、县城~湖冲(20公里)、县城~丁溪(58公里)、县城~晏公(7.5公里)、县城~章渡(20公里)、县城~榔桥(30公里)、县城~蔡村(18公里)、泾县~茂林(35公里)等11条支线,线路长1289公里。基层装总机的乡镇有章渡、榔桥、赤滩。民国29年日军一度入侵陷城,日机在城乡轰炸,县内支干线多处遭毁,翌年冬修复。民国32年,黄村、后山、茂林、孤峰、焦石、董村、上坊等乡镇架设路线并通话。民国33年,全县电话线路减为150公里,话机30余部。
长话民国25年前后,泾县长途电话分两类,一种属地方事业,不收费,限于政府机关通话;一种为企业性质,对外营业收费。本县营业性质长途电话开通至芜湖、南京、宣城等地。民国26年,抗战爆发而中断,抗战胜利后又恢复营业。由于设备差,电话线路转接不易,通话地区少,民用业务极少。
解放后泾县电话(长话、市话)仍由电信局经营。1951年9月泾县邮电局建立后,业务合并经营。长途电话业务扩大,分为普通长话、新闻长话、公务长话等7类。1953年,泾县至宣城开通直达话路。1957年8月始,开办夜间减价长话业务,每天零时到7时叫人叫号电话半价收费。后调整为每日19时至次日7时半价收费。1959年,泾县邮电局装备磁石式长途交换机10门1台,增设单路载波终端机1部,1964年增加到2部,1966年又增设3路载波终端机1部,1973年增加到3部3路载波终端机,县局有30门磁石式长话交换台1部60路(门),3路载波终端机60路(门),12路载波增音机各3部。泾县至芜湖、宣城、合肥、南京、等地载波电话直达电话先后开通。1975年,县局开始办理国际长话业务。
60年代始,县内各地支局和部分邮电所开办了国内长话业务。
1987年底止,泾县邮电局有3路载波终端机11部、12路载波增音机2部,长途磁石交换机1部容量30门。有泾县至宣城明线4对;泾县至芜湖明线1对,泾县至旌德明线1对;开通直达电话线路5条,其中直达宣城4条(内有租用1条)。县局设有专门长途台,长话有效接通率为90.77%,逾期率为11.03%,同年长话业务量63100张,是1950年的49.2倍。
建国后泾县部分年份长途电话业务量统计表

县城市话建国初期有50门总机1台,通话单位为县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1953年末用户43户。1957年始按规定定期收取市话用户月租费和市通话费。1959年增设磁石式交换机,容量10门。1965年增设20门磁石交换机。1974年增设30门磁石交换机,架空明线203对公里。1987年县城装单机584部,架空明线17公里,电缆27.5皮长公里,杆路10公里,用户中继线市话19对。基本营业范围:东至泾川山庄,北至县园艺场,西至县化肥厂、香山纸厂,南至火柴厂。市话业务种类有12种,1983年修订为14种:即普通电话(正机);电话副机及副件;同线电话;合同电话;用户交换机或通话机;分机;中继线;专机;临时电话(专线);公用电话;复用设备;租杆挂线;租用管道;代为维修用户机线设备等。
建国后泾县部分年份市话网、设备及用户统计表

农村电话民国时乡村电话仅限于当时乡镇公所通话使用,对外不营业,由县电话管理处管理、架设、维修、接转。建国初,农村电话业务属县邮电局指导。1952年10月始,农村电话移交县邮电局管理,电信人员费用由县地方财政解决。1957年,将县内电话划分为特种电话、军事电话、企业电话、事业电话及一般电话5类,同时规定机关、团体及事业单位电话的话机缴纳固定月费,免收话费。1961年12月,县内电话在原5类基础上增加防空情报电话和军政首长电话两类。1963年1月起,县内电话无论军政、企业和普通电话,均实行收费。直至1973年9月,省邮电管理局颁发《安徽省农村电话管理使用办法》规定县内除直接接入电信局市内电话总机上的用户外,均属农村电话。区间电话改称为农村长途电话。1980年1月起,将农村电话用户划分为甲种用户和乙种用户两类。
1951年全县农村电话安装单机40部,杆线总长仅157公里,为架空明线。1958年后发展较快,1961年达748杆公里,按装单机电话280部。1987年安装单机317部,杆路总长469公里,架空明线849对公里,电缆总长5.3皮长公里,县城至乡镇直达中继电路25对。农话交换机35部,总容量1420门,单路载波终端机18部,用户除乡镇机关外,重点为乡镇企业。
泾县农村电话设备、交换量统计表

二、电报
民国初,泾县邮政局开始办理电报投递业务,后收受电报,用电话报送芜湖局拍发。民国23年(1934)泾县电报局成立,有一台5W无线电收发报机,可与安庆(当时省府)及邻近市、县电报通讯。当时电报局只办理军政与商务电报两种。嗣后普通民用电报都由邮局电话收发,后又归泾县电讯局营业。民国30年泾县专设无线电台机构,台址在城郊戴家冲,不对外营业,设备有三管异步式收报机1台和哈脱莱式发报机1台,波长68M,电力5瓦特,射程1000公里。当时国民党第六区专员公署驻泾,可与当时省府所在地立煌县(今金寨县)、皖南行署屯溪所在地及本区10个县电报通讯。至解放前夕,无线电台仍为军政专用。民用电报仍归电讯局电话发收。
建国初,民用电报业务仍属电讯局。1951年后邮电局成立,统一由邮电局营业,1958年有人工发报机1台。1964年,泾县邮电局架设无线电台,开通直达芜湖等地幻线电路2条。1975年增设电传机1台,人工报机2台。1985年有电传机3台,无线电台2台,5单位自动发报机1台。1987年县局已有电传机4部,5单位自动发报机3部。是年,全县电报业务量去报44500份,计费42500元。
1984年前电报种类按总局规定分为11种,1984年12月始,调整为天气、水情、公函、政务、新闻、汇款、普通、公电等8类,保留“特急、加急、分送”和邮送改发电报特别业务。
自50年代末起,各基层支局及营业所开始农村电报营业,去报电话报送县局发出。
电报投递分直投、邮送、专投3种。其中直投量为多,占投递量80%。1987年县局投递电报日频次7次。时间分别为: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
发往乡村电报,由就近支局投送收报人。
泾县电报设备及业务量统计表

上一篇:第一节 邮政
下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