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组织
民国19年(1930),皖南红军独立团在花鼓塘、董家冲、白家村、东湾、余家、黄家等地创建苏维埃政权时,即建立了赤卫队,青年童子团等群众性武装。20年8月,发展至2000余人,遍及150余个村庄。
民国32年11月,新四军十六旅挺进广德。次年1月广德县抗日民主政府相继在花鼓、流洞、开化、东亭、西湖、凤井等乡建立了民兵队。民国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时,全县民兵已发展到2000余人。民国35年1月至36年12月,在反击国民党军主力对留守广德的武工队等革命武装的三次“清剿”中,民兵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民国37年元月,全县已有民兵4000余人。
1949年4月底,广德全境解放,随着县及农村基层政权的建立,全县普遍建立民兵组织,区、镇建民兵大队,乡建中队,村建分队或小队,是年10月底,全县有持枪民兵2045人,普通民兵42639人。
1953年1月,广德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成立,同时组建了广德县民兵基干团。基层以区建营,乡建连,行政村建排,自然村建班,基干团下辖4个营、34个连、248个班,持枪民兵13172人。
1956年,根据《兵役法》规定,对历年退伍军人进行预备役登记、统计,并将全县登记的2100人全部编入民兵组织。
1958年9月,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实行全民皆兵。10月4日,正式成立广德民兵师,辖10个团、63个营、415个连、1689个排,有民兵74027人,其中基干民兵男23088人,女16079人,县长兼任师长,县委书记兼政委,兵役局长任副师长兼参谋长,兵役局政委任副政委。
1961年,按《民兵工作条例》规定,按照公社建团,大队建营,生产队建排,县直属各厂矿建连的做法,对民兵师进行了调整。整编后,民兵师下辖29个民兵团、278个民兵营、17个民兵连、有民兵75117人。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县成立了民兵指挥部,运动中民兵建设一度无法正常进行。1968年8月,各级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后,一年一度的民兵整组制度得到恢复,当年即对持枪民兵进行严格审查,调整配齐了民兵干部。1969年11月,县成立了基干民兵独立团,下辖3个营,计16个连,64个排,256个班,共2550人。1974年,基干民兵独立团扩编为5个营、36个连、130个排、453个班,共6167人,装备各类武器1853件,同时还组训了29个打坦克爆破班和29个女子武装班。
1981年,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民兵组织改革方案,对本县民兵组织进行了全面调整改革,县、公社分别取消了师、团组织,并在公社建基干民兵连,大队建基干民兵排。对基干民兵、普通民兵的年龄也作了压缩,把符合预备役条件的一类预备役退伍军人编入基干民兵组织。1986年,根据中央提出的“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方针,再次对民兵组织进行调整,经过调整,基干民兵由1985年12111人缩减到6127人,全部系退伍军人和受过基本训练的基干民兵,普通民兵由1985年的43149人增加为43528人。
二、训练
土地革命时期,皖南红军独立团对广德赤卫队员和青年童子团员,只进行政治训练和队列动作、武器使用等简单的军事训练,且多利用战斗间隙进行。抗日战争时期,本县民兵组织经常在农闲时组织民兵进行射击、投弹、埋设地雷等训练。解放战争时期,本县各乡民兵都能在一年内组织1至2次训练,内容有操枪、射击、投弹、爆破及游击战术等。战争年代更主要的是组织民兵参战,以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解放初,县、区、乡人民武装部成立后,民兵工作逐渐步入正规。1951年起,在“劳武结合,以劳为主”的方针指导下,对全县民兵每年进行一次集训。在冬闲季节,先集中培训民兵干部作为骨干,再回乡就地组织民兵普训,时间10天左右。训练内容为各种武器使用,如瞄准、射击、投弹、爆破及战斗动作、防空常识等。1962年,为达到民兵工作“组织、军事、政治”三落实的要求,强化了军事训练,训练内容增加了急行军、紧急集合、战场勤务等。同时大办民兵俱乐部,以此为阵地,加强政治教育。
1966年至196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中发生武斗,民兵武器全部上缴,训练停止。1969年,恢复民兵一年一次的军训制度,时间15天,即在每年三、四季度安排,基干民兵以乡为单位集中训练,普通民兵在行政村参加普训。1970年时,增加了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的“三打”训练内容,还有防原子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细菌武器的“三防”训练。1973年,规定民兵训练实行周期制,4年为一周期,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民兵参加训练。1974年11月,全县基干民兵参加了南京军区在广德县境举行的苏浙皖3省7县联防指挥部反空降演习。1978年,训练时间由每年15天增至20天。
1981年,训练周期改为2年,每期15天。如一年完成,每期则为30天。是年全县建立了民兵教育协作网。1983年,训练民兵1820人,合格率达97.6%。1984年,县人武部在县城建立民兵训练基地,将分散训练逐步过渡到在县城集中训练,由县人武部统一组织实施。1986年基地建成,改周期训练为年度训练,时间仍为30天。是年,基地集中训练基干民兵280人。1987年基地又集中训练民兵280人。
三、活动
参战支前民国19年至20年(1930~1931),皖南红军独立团活动期间,赤卫队员、青年童子团员踊跃支前,为红军筹粮、运粮、抬担架、护理伤病员并参加反“围剿”战斗,在红军独立团攻打东冲、柏垫、姚村等战斗中,赤卫队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国34年2月至5月,在天目山新四军三次反顽自卫战中,全县民兵积极参战,配合地方游击队伏击向天目山增援之敌,并出动2000余人为前线部队当向导、运粮食、抬担架、送伤员,还随时为主力部队补充兵员。
解放战争时期,全县民兵配合游击队参加大、小战斗十余次。1949年4月,在广德围歼战中,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在独山、彭村、杨邯桥等地阻截国民党逃军,捕捉俘虏,缴获大批枪支弹药。5月至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广德向东南进军时,全县以民兵为骨干的广大群众,为过往军队运送物资23100公斤,粮食44000公斤,木柴10余万斤,抢修桥梁2座,保障了解放大军顺利开进。
清剿匪特解放初,清剿残留武装匪特时,各区、乡民兵为清剿部队搜集情报,担任向导并参加清剿战斗。1950年冬,誓节区民兵大队长郑家良率民兵搜捕残匪时活捉逃匿匪首曹启明,女匪黄金凤,1951年12月,郑被授予“皖南军区民兵模范”称号。1952年1月,数千民兵参加搜捕并生擒台湾国民党空降武装特务9名。
维护社会治安1950年冬土地改革时,各村民兵昼夜监视地主分子和其他反动分子的活动,保护了土改的顺利进行。1952年起,各乡镇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组织社会治安联防小组,配合公安部门维持社会秩序。1959年,誓节、花鼓、杨杆、高湖、赵村等乡民兵配合公安部门追捕白茅岭农场逃犯267人,送押犯人2844人次。
兴利抢险除害1954年大水灾,全县民兵参加抗洪、抢险、排涝、抢种。1958年,全县各乡镇有17800名民兵参加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生产建设。
1960年,广德城乡狼害猖獗,常噬咬人畜。139名基干民兵组成13支打狼队击毙豺狼6只,活捉8只,并击毙老虎1只、豹子22只及其他害兽1609只。
1983年6月,县境连降大雨,山洪暴发,桐氵内河、无量溪两岸堤埂多处溃破。6万余民兵突击抢险、救灾,维护社会治安,抢修道路、电话线,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