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城池
宋淳熙六年(1179),广德城建“有六门,设子城于内”。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令部属筑城墙,城周8里,高15尺、宽8尺;濠阔16尺,深6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8),复修砌砖墙、城垛,以石砌城门并设窝铺派兵快把守,践更巡夜。清康熙三年(1664),重扩建城池,城周9里13步(每步5尺),城楼飞阁高耸,城墙雉堞齿立,墙里有马道。咸丰五年(1855),城河再次流浚,阔1丈4尺,深1丈2尺,及至民国初,时有维修。
民国26年(1937),日本侵略军陷广德后,驻城日军凭城池据守,翌年1月逃离。第三战区司令部及安徽省政府遂命令广德县政府将城墙、碉堡限期拆除。民国28年1月,县政府调集5个区民夫将城楼、城墙全部拆除。民国32年10月,日本侵略军四陷广德,扶植建立伪政权,意欲长期占领,为加强城防,日伪强派民夫于城墙墙基编筑竹篱,以代城墙。民国34年12月,国民党发动内战,广德县政府又征派民夫沿城墙基建筑碉堡,夯筑土城墙基,每间隔1丈留一射击孔,险要处筑机枪掩体,以防游击队攻城。
建国初,土城墙毁,县人民政府于原城墙基修建成环城公路。
二、汛地
清代,广德设有汛地11处,即:界牌汛、东亭湖汛、千口汛、杭村汛、誓节渡汛、三十六都汛、柯匠汛、青洪岭汛、前冲汛、杨滩汛、长洪关汛,各汛地场设有烟墩营垒。
三、机场
广德机场始建于民国21年(1932),时称飞行场,位于东乡十里沟,占地400余亩,县长王树功下令各乡镇摊派民夫修建场坪。修成后,南京国民党政府派员验视,认为机场狭小不适用,复于民国23年在县城北郊高湖保邓家村重建。年底场坪建成,总面积1200亩(约合80万平方米)。场长张锡富。因机场房舍及其他建筑设施未竣工,开始时机场在场部和城内两处办公,通信电台1部,设城内东街育婴堂内,医务室设城北三里店杨小圩子村内。全部建成后,场坪南端有12米高能容10架飞机的机库1座,附近有平房百余间,南京教导总队的1个连担任机场警卫任务。
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时,国民党空军第二轰炸大队进驻机场,为中国空军出击轰炸上海吴淞口、杭州湾等地日军、日舰的重要基地之一。
广德被日军占领后,机场遭破坏。数年后机场被复垦为田。其四周壕堑及残存飞机库棚建筑物一角,今仍历历可见。
四、防空
抗日战争初期,广德设有防空监视哨,在县城遇日军空袭时,广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即鸣笛报警。第一次鸣笛为空袭警报,第二次为紧急警报,第三次为解除报警。县城沦陷,广明电器公司被焚。民国27年(1938)1月,日本侵略军逃离县城后,县政府又在原县衙鼓角楼楼基悬挂一口自“天寿寺”移来的大钟,日机来袭时,撞钟报警。县城内筑有防空壕11条,防空洞13个,可容纳900余人。
1950年至1952年,城厢区人民武装部在横山顶设有对空监视哨所,每晚,有3名民兵住哨所值班,遇有情况,立即报告。1958年8月,人武部门在独树、砖桥、庙西、卢村、同溪、杨滩、东亭等地建立对空监视哨,由当地民兵值勤。1971年,县人民防空小组在东亭公社石媳坞建立对空观察所,常年观察。1981年,改为临时对空观察。
1973年,为落实毛泽东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全县厂矿、机关、学校普遍构筑了防空工事和壕沟,其中多为永久性工事,同时南京军区部队亦在本县境内挖防空洞多处,其中多为分割成房间的水泥建筑。
五、碉堡工事
民国23年(1934),安徽省政府命令全省在各县城、村镇要隘及交通要道普建碉堡。广德因当年干旱,财力不敷,仅“择要处略建数处”。26年,为加强城防于北门城楼侧建砖石碉楼1座。
民国32年,日本侵略军盘据县城期间,在东街日军警备队部驻地内筑碉堡3座,南门城门口筑碉堡1座,西郊祠山殿日军警备司令部驻地筑碉堡6座,山关岭、横山顶各建碉堡1座。南郊三里店、东郊大木桥及誓节渡、门口塘、流洞桥、彭村等地的日伪军据点均筑有碉堡。抗日战争胜利广德光复后,碉堡大部被拆毁。
民国34年冬,为内战需要,县政府奉命在各乡镇据点筑碉堡,全县共筑碉堡36座。
1968年,南京军区某部进驻广德,分别在县境内建有战备国防工程多处。
上一篇:第四节 民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