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众教育
一、民众教育馆的民众教育
民国18年(1929年)县通俗教育馆建立于城关文庙。主要是张贴日报,宣传通俗科学知识。民国26年(1937年)改为民众教育馆,内附设图书馆。设立民众问字处,备有平民千字文识字卡片,教民众识字。同时在馆内开办民众识字班,学员50多人,多为年轻的手工业工人。同年12月初,馆舍为进城日军烧毁。民国27年(1938年)1月县城收复后,馆址迁郎溪小学。抗战时期,学员成立抗日宣传队,进行街头演讲、出墙报和开展民众识字教育。民国28年(1939年),该馆创办中山民校2所,一在南门村,3个班,学员168人;一在中山(今南丰乡),3个班,学员140人。民国31年(1942年),先后开办两个识字班,学员100多人,多为工人、居民。民国34年(1945年)馆址迁潘氏宗祠后进(今县人民电影院处)。民国36年(1947年),在馆内开办两个识字班,学员60多人。同年改为中山纪念堂。
二、抗日民主政府的民众教育
民国27年(1938年),抗日民主政府在涛城沙桥办农民识字班,学员10多人,教师李允功。民国33年(1944年)秋,抗日民主政府在凌笪乡(抗日游击区)开办青年夜校和识字班,以识字为主,进行抗日爱国教育。同年12月,丁浩等抗日民主政府干部在凌笪乡董树头办冬学1所,学员都是农村基层干部,计28人。以识字学文化为主,同时,宣传共产主义、游击战争和减租减息等革命道理与方针政策。
(二)农民教育
全县从1949年起办冬学149所,入学农民4600多人。1950年全国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之后,县成立冬学运动委员会,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出现了“父子一道上冬学,夫妻共桌学文化”的热潮。1952年,改冬学运动委员会为扫盲委员会。1950~1952年,培训冬学教师1110人。1952年,冬学学员36400人。同年还采用解放军某部文化教员祁建华创造的“速成识字法”进行扫盲。1953年2月,县文教科成立扫盲工作队,到经村乡重点扫盲。同年全县由冬学转为常年民校的有63所。1955~1957年,县内学员代表、民师代表计60多人先后出席了省、地、县召开的扫盲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8年农民入学达48411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扫盲机构解散,工作停顿。1978年11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安徽省政府发出《关于积极开展冬学工作的通知》,1979年县成立扫盲委员会,配备了乡镇扫盲干部。1980~1983年,共办扫盲班817个,小学班56个,28117人入学。1984年办扫盲班317个,入学农民9583人。1985年办扫盲班181个,学员4944人。1986年办扫盲班163个,学员4023人。1987年办扫盲班156个,学员3517人。1980~1987年,全县共扫除文盲13176人。城关、建平、定埠、姚村和城南5个乡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郎溪县1949~1959年冬学民校概况统计表
(表29-6)

郎溪县1986~1987年农民教育开展情况统计表
(表29-7)

(三)职工教育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指定县总工会负责行政领导,文教科负责业务辅导,开展职工教育。1950年下半年,县总工会在城关西门关岳庙开办县职工业余学校,设初小、高小共两个班,学员80多人。1952年县职工业余学校开办3个班,学员180多人。1953年梅渚、定埠、东夏、毕桥等集镇相继开办职工业余学校。城关职工业余学校采用速成识字法教学,经过30多天学习,达到了运用拼音字母认读汉字。1954~1955年,职工业余学校还开办了簿记班、会计统计班等专业。1958年全县有职工业余学校12所,扫盲班21个,学员771人。高小班6个,学员238人;初中班2个,学员60人。从1950~1957年,入学职工中,脱盲的861人,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357人,初中文化程度的60人。
1958~1961年和“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职工业余学校停办。1980年县总工会创办职工业余中学(夜校),自1980~1985年,共招收3届学员,开6个班,有410名青工在初中部毕业,190名青工在高中部毕业。1986~1987年招收初中两个班,100人,高中1个班,60人。
1983年起,职工教育属县职工教育委员会领导。1985年,县职教委撤销,保留职教办公室。1984年9月,县职教办公室先后举办4期职工脱产培训班和厂长、经理培训班,共培训干部、职工2305人。
(四)干部业余文化教育
1950年,在县政府饭厅开办机关干部扫盲班,学员25人。1951年,将机关干部扫盲班迁西门东岳庙(现房管会大楼处),开办扫盲和初小2个班,学员36人。1954年增设初中1个班,学员21人。1956年设初中2个班,高小2个班及1个扫盲班,学员200多人。
1958年,机关业余文化学校已初具规模,除1个扫盲班外,有初中班6个,学员212人。高小班3个,学员141人。1958年秋,因大办钢铁和大跃进,机关业余文化学校停办。县机关业余文化学校自1950~1958年,有84人脱掉文盲帽子,有70多人达到高小文化程度,100多人达初中毕业水平。
80年代以来,全县很多科局十分重视干部的岗位职业培训。统计局开办了中国统计干部电视函授学院安徽省分院郎溪县分站,报名干部62名,学员来自县直单位、十字铺茶场、宣郎广茶叶公司和上海市白茅岭农场。开设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学制3年,承认大专学历。物价局开办了中国物价自学函授学院安徽分院郎溪县辅导站,学制3年,承认大专学历。县财政局、税务局合办了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郎溪县教学点财税班,学员38人。县财政局还先后派人到省电大、行政干部管理学校、上海财经学院和宣城行署财政局培训班学习、培训。
(五)市民业余文化教育
建国后,有关部门开办了市民业余文化学习班。1949年冬,城关镇开办1所扫盲班,学员70多人。1951年改扫盲班为市民业余文化学校,设在仙坛内(今政府大院西北),1953年开4个班,学员158人,教员3人。1958年,城关、梅渚、毕桥等乡镇都办有市民业余文化学习班。全县计扫盲班26个,学员1725人,脱盲人数864人;高小两个班,学员70人。1959年后,市民业余文化学习班停办。
(六)广播电视教育
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芜湖分校郎溪教学点于1979年开办,设在县教育局内,开设机械、电子、中文3个专业。学员来自县直机关干部、教师和厂矿职工,学制均为3年,全科生脱产学习,学双科的半脱产。考试合格,承认大专学历,享受大专毕业生待遇。1982年,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考试,省电视大学审批录取中文专业全科正式生11人,全科自学视听生5人。1985年招收文科全科正式生28人,全科自学视听生6人。
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郎溪县分校于1981年设立,具体工作由县农牧渔业局负责。学制3年,各科及格,国家承认中专学历。招收农村基层干部和回乡知识青年,开设专业课。县农业经济委员会从1986年起开办了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郎溪分校,为全县培养不少农林技术人才。
(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安徽省郎溪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于1984年10月成立,设在县教育局,只开考,不办学。凡县内公民,不受学历、年龄限制,均可报考。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考试合格,获得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大学本科或大专学历。1984年安徽省开考汉语言文学、党政干部基础和会计3个专业,全县报考68人。1986年增考统计学、法律、物价、工业经济管理和英语等专业,报考434人。1987年,报考各专业人数:党政干部基础141人,汉语言专业412人,法律162人,英语86人,人口学12人,会计专业146人,统计学54人,价格学8人,工业经济管理43人,总共1064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