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驿铺驿道
古代,文檄交驰,各有程限,驿、铺是传递公文的专设机构。驿为马传,铺是步递。
一、驿站
明洪武八年(1375年),建平知县王克友,建郎川驿于县城东郊,供传递公文的人员换马、休息或住宿。原设马3匹,马夫2名。后,提请裁减马1匹,马夫1名。清雍正六年(1728年)全部裁革。
二、递铺
明嘉靖《建平县志》载,洪武八年(1375年)前,建平县额设14铺,总铺在县治(县城)前。
总铺东南设桥南、钱旦(今南丰乡钱家埠)、傅村、忠义(今南丰乡新风大队境内)、高庙(今南丰乡梵王寺大队境内)等5铺,前行入广德境,此为旧道。洪武八年(1375年),知县王克友因山径崎岖,行走不便,废原5铺,改道东行,别立浮塘、涛城、长乐、白茅4铺,与广德王家铺相接,此为新道。
总铺向南10公里,设方家铺,再10公里,设十字铺,此为县城通往南乡和连接宣(城)广(德)古道的大路。十字铺既是递铺,又是宣广古道的腰站(中间站)。由此西行经广宁铺至诸塘铺,出县境,进入宣城花桥铺,再前行5铺达宁国府(宣城)。从十字铺东行,经分界山达广德柯匠铺,再经5铺达广德州。
从总铺北行,经邵家铺、阳春铺、谢家铺至顾置铺(每铺间隔为5公里),前行抵江苏高淳县境。
明嘉靖年间,全县设铺舍13处,铺司兵共47名。清沿明制,仍设13铺,铺司兵共44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办邮政,递铺革废。
三、驿道
郎溪古驿道主要有4条:1.建康(今南京)至高淳,进入建平(今郎溪县)的顾置铺,经谢家铺、阳春铺、邵家铺,过钟桥抵达县驿,再折向东南经浮塘铺、涛城铺、长乐铺、白茅(山下)铺到达广德州,至临安(今杭州)大驿;2.县驿经方家铺、十字铺,向东过分界山至广德州;3.县驿经方家铺、十字铺,向西经广宁铺、诸塘铺至宣城(宁国府);4.县驿经方家铺、十字铺,向南经天子门、姚村镇、夏家桥、鸦山镇,翻越唐猊岭(今鸦山岭)至宁国、泾县和徽州,世称鸦山古道。
(二)机构
一、邮政局、所
《皖政辑要》载,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大清邮政兴起,安徽省设芜湖、大通两个邮政总局及安庆、徽州、宁国等7个邮政分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平与邻县高淳开始设立邮政代办所,均由芜湖总局兼管。同年,设立毕家桥邮政代办所,由宁国分局管理。
民国时期,县城设三等甲级邮局,承办民间信函、普通包件、小款汇兑等邮政业务。县局下有涛城铺、毕家桥、飞鲤桥、东夏、钟桥、梅渚、定埠等7个设在私营商店内的邮政代办所,较小乡镇共设信箱5处。当时,十字铺邮政代办所属广德邮政局管辖。抗日战争期间,县邮政局曾一度随同县政府迁至姚村。
建国后,邮政事业发展很快,至1952年,全县共有邮政代办所17处,均由私营商号代办,其中十字、姚村、飞鲤、毕桥、东夏、梅渚、定埠、涛城、长乐等9处办理小额汇兑、普通包裹、平常函件和挂号函件寄取业务。凌笪、汤桥、北山、施家桥、管村、水鸣、钟桥及城区邮票代售处等8处,只代售邮票、收寄平信。1954年,撤销城区邮票代售处,收回十字代办所,成立十字邮政营业处。其余各地邮政业务,分别移交当地供销社办理。
二、邮电局、所
1952年8月30日,电话管理处人员、机械、器材、家具、什物等全部列表移交县邮政局。9月1日起合并办公,原电话管理处同日撤销。
1953年5月30日,正式成立郎溪县邮电局,承办县内邮政、电话、电报业务,共有干部、职工15人。随着邮电事业的发展,县局下设机构逐渐增加,至1957年,县内共设十字、梅渚两个邮电支局和东夏、飞鲤、小墩岗、涛城、姚村、毕桥、分流7个邮电所。1958年底,根据省邮电工作会议精神,县局除保留十字邮电支局和分流邮电所外,其余下属机构,分别移交当地人民公社经营管理。1962年上半年,下放机构收回,经过调整,县局下设4个邮电支局(十字、梅渚、涛城、凌笪),5个邮电所(东夏、毕桥、姚村、分流、长乐),6个邮电代办所(定埠、钟桥、水鸣、飞鲤、南丰、宗家庄)。1966年,收回飞鲤代办所,设立飞鲤邮电所;撤销长乐邮电所,增设白茅岭邮电所。1969年底,邮政、电信分开,邮政局属国家企业,由省局管理。电信局实行军管,归县人武部领导,下属机构也同时分设。1971年,县邮政局收回水鸣邮政代办所,设立水鸣邮政所。1973年底,邮政、电信合并,重新成立郎溪县邮电局。此后,根据各地邮电事业发展情况,下属机构又作过几次调整。到1987年底,县局下设邮电支局5个(十字、梅渚、涛城、东夏、白茅岭),邮电所7处(其中姚村、毕桥、飞鲤、凌笪、定埠5处办理邮电业务,水鸣、分流两处专办邮政业务),代办所8处(其中幸福、南丰、钟桥、岗南、姚家塔、宗家庄、下湖等7处代办邮电业务,水鸣专办电信业务),邮票代售处49处,信筒、信箱72个。全县邮电系统干部、职工共142人,其中县局干部、职工87人。
(三)邮路
民国26年(1937年)以前,县内有肩挑背荷的步班邮路4条:东至涛城,南经飞鲤桥至毕家桥,西至东夏,北经钟桥、梅渚至定埠,单程总长72.2公里。抗日战争期间,邮局一度迁设姚村,邮路改为南与宣城水东通递,西与宣城水阳、北与江苏高淳接通。抗战胜利后,恢复战前四条邮路并向前延伸:东至涛城、长乐;南经飞鲤、毕桥至姚村;西至宣城水阳;北经钟桥、梅渚、定埠至高淳县漆桥。县局共有邮差4名,原订每差日行30公里,邮路伸长后,每差日行加至35~40公里。
建国初期,邮路调整为县城至毕桥、县城至十字铺、县城至梅渚、县城至涛城、县城至凌笪5条邮路,单程总长约94公里。1952年,县内干线邮路及农村投递路线均有发展,部分邮递员由步班改为自行车班。年底,全县自行车邮路达133公里,步班邮路为145公里。1958年,为加快“发展农村的电话网和邮政网”,县内邮路迅速扩展,除有自行车邮路173公里外,步班邮路骤增至1232公里,并委办汽车邮路54公里。1959年~1961年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邮路逐年缩减,至1961年,步班邮路下降到265公里。后来,农村形势好转,邮路又逐年增长,至1966年,全县有自行车邮路653公里,步班邮路289公里。1975年,芜湖局开通自办芜湖至广德汽车邮路,办理沿途局、所邮件交换。邮车每日一班,从芜湖出发,途经宣城、十字、水鸣至郎溪,带回进口邮件,再经涛城、白茅岭至广德;再由广德经原路复至郎溪,每日一班,带走县局出口邮件,返回芜湖。1985年4月,芜湖局邮车停开,宣城局接办宣城——广德汽车邮路,邮车每天一班,途经十字、郎溪、涛城、白茅岭、广德、十字回宣城,沿途局、所进出口邮件一次交换。1987年底,全县有干线邮路13条,其中:委办汽车邮路10条(县城分别至凌笪、梅渚、分流、定埠、东夏、飞鲤、毕桥、姚村、南丰、幸福)单程总长202公里;自行车邮路3条(县局至水鸣,姚村至姚家塔,涛城至宗家庄),单程总长27公里。农村投递路线单程总长1145公里,其中自行车投递963公里,步班投递182公里。
(四)邮政业务
一、函件
民国时期,县内收寄信函分明信片、平信、快信、单挂号、双挂号等数种,收费各不相同,明信片邮资最低,双挂号邮资最高。
建国后,信函业务项目陆续增多,函件出口量也逐年增加。1952年,开办保价信函业务,现钞可装入邮局特制的保价信封内寄出,限额为16万元(旧人民币,折新人民币为16元),1957年改为20元(新人民币),后因此种寄款方式欠安全,1961年8月15日停止。1957年开办机要通信,专为各级党、政机关传递机要文件。1959年,为便于群众寄递户口、粮油转移证明和粮、油、布等票证,增加特种挂号信函业务。1987年创办有声信函业务,并出售特制磁带和专用信封。同年,全县出口函件106.76万件,比1949年的0.4万件增加266.9倍。
二、包件
民国时期,县内只收寄普通包件,业务量很小。建国后,包件业务项目增多,有普通包件、快递小包和保价包件等。保价保件又分为甲类(包括手表、金银及金银饰品、外国铸币、珠宝玉器等寄递)和乙类(包内物品总价值超过30元)两种。1980年后,为适应商品流通需要,实行民包、商包分类收寄,适当提高商包收费标准。1987年,县出口包件1.29万件,比1949年的0.03万件增加43倍。
三、汇兑
建国前,县邮政局只办理小款汇兑,通汇面很小。建国后,先办普通邮政汇兑,各邮电支局和邮电所均办理。1958年3月,开办电报汇款业务,仅县局办理。1987年,全县开发汇票3.12万张,比1949年的0.12万张增加26倍。
四、机要通信
建国后至1956年,中共郎溪县委机关内设机要交通班,配有机要交通员5名,县内、县外机要文件,均由机要交通员交接。1957年,机要通信工作交县邮电局办理,县内机要文件由投递员代递,县外机要文件由机要投递员交接。
郎溪县1949~1987年邮政出口业务统计表
(表12-14)

五、报刊发行
建国前,报纸由商人或报贩推销传递,邮局不经办此项业务。1950年3月,《人民日报》交邮局发行后,全国各地报纸也陆续把发行工作交邮电部门办理。1951年,全县累计发行报纸176548份,主要是《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皖南日报》,其他报纸较少。1953年元月,县邮局正式接办定期出版物发行业务,县新华书店不再经办期刊发行工作。1957年元旦,《郎溪报》创刊,报纸全部由县邮电局发行。自1951年起直到1980年,报刊发行一律实行定期定额计划发行制度。1981年,开始办理报刊零售和批销业务,并在城关地区设立报刊零售点3处。1987年,全年发行报纸期发数为2.63万份,累计数为381.27万份;杂志期发数为3.54万份,累计数为48.32万份。荣获1987年全省报刊发行“四比”(比服务、比质量、比管理、比协作)竞赛先进集体称号。
郎溪县1950~1987年报刊发行统计表
(表12-15)

六、集邮
为满足集邮爱好者需要,1985年7月1日,县邮电局设立集邮专柜,经售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普通邮票、明信片、首日封、纪念封及部分集邮用品,至年底,集邮票品营业额达7000余元。1987年12月26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郎溪县集邮协会,同时在县图书馆举办首届集邮展览。
七、邮政储蓄
1986年10月,县邮电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分活期和定期两种,利率按照国家统一标准。1987年4月,县局发行有奖储蓄券1万张,储额20万元。同年底,全县共有邮政储蓄点5处(县邮电局、白茅岭、涛城、十字铺、凌笪),存款余额45.736万元。
附:抗日战争时期递步哨
民国28年(1939年),郎溪递步哨干线西接宣城,设立毕桥、飞鲤两站,分所哨兵4名,办公费每月5元;哨站哨兵3名,办公费每月3元。其他各站以郎溪为总所。郎溪西至东夏;东至廖店、涛城、方里村,然后至广德;南至水鸣桥、十字铺、姚村,由姚村至广德苏村及七塌;姚村至鸦山,由鸦山至宁国;姚村至大袁村,由大袁村至宣城。北至钟桥,由钟桥至梅渚、定埠,由梅渚至岗南麻园,由麻园至江苏省溧阳;由定埠至江苏省高淳东坝。
下一篇:第五节 电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