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分布
全县18个乡镇,由于历史,地理、资源等诸多原因,致使乡镇企业分布不均匀,发展也不平衡。
1983年,各乡镇企业总收入(指乡村两级集体企业)完成情况:100万元以上有两个乡镇,依次为涛城、定埠,其中涛城最高,完成总收入142万元;50~100万元的有5个乡镇,依次为梅渚、建平、南丰、凌笪、城关;10~50万元的有11个乡镇,依次为城南、东夏、下湖、钟桥、幸福、姚村、十字、岗南、毕桥、水鸣、飞鲤。
到1987年底,各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情况:总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有两个乡镇,依次为梅渚、南丰,其中梅渚最高,完成总产值1148万元;总产值500~1000万元的有7个乡镇,依次为涛城、建平、定埠、东夏、城关、十字、城南;100~500万元有9个乡镇,依次为凌笪、下湖、姚村、毕桥、钟桥、幸福、岗南、飞鲤、水鸣。5年间,各乡镇的乡镇企业总产值平均增加了10倍左右。
1987年,各乡镇乡(镇)村两级集体企业总产值完成情况:500万元以上的有两个乡镇,依次为南丰、定埠,其中南丰最高,总产值为533万元;250~500万元的有4个乡镇,依次为涛城、梅渚、建平、城南;50~250万元的有10个乡镇,依次为东夏、凌笪、姚村、城关、下湖、钟桥、岗南、十字、飞鲤、毕桥;50万元以下的有两个乡镇,依次为幸福、水鸣。5年间,各乡镇的乡(镇)村两级集体企业总产值平均增加3倍以上。
1987年,总产值最高的村是梅渚镇李家庄村,共完成产值118万元,在全县174个村中率先突破百万元产值大关。同年,涌现出50万元产值以上的企业共10个,其中工业企业6个;产值最高的企业是南丰乡黄砂站,共完成产值330万元。
郎溪县1983~1986年乡镇企业总产值统计表
(表10-1)

郎溪县1987年乡镇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10-2)

郎溪县1987年乡镇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10-3)

郎溪县1987年乡镇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10-4)

(二)结构
一、所有制结构
1984年以前,乡镇(社队)企业主要以乡村(社队)两级集体企业为主,联户和个体企业很少,未被列入统计范围。1983年乡镇企业共302个,其中乡办168个,村办134个;企业人数5486人,其中乡办3751人,村办1735人;乡镇企业总收入925万元,其中乡办674万元,村办251万元。
1984年以后,联户个体企业,特别是个体企业,在专业户的基础上,利用当地资源和有利条件,迅速发展起来。至1985年底,联户个体企业在规模总量上就已超过了乡村两级集体企业。
1987年,乡(镇)村两级集体企业完成总产值4094万元,约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40%;联户个体企业完成总产值6214万元,约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60%。联户个体企业已成为全县乡镇企业的主体部分。
全县相对集中并具有一定特色的联户个体企业有:梅渚、定埠的花炮户;姚村、四青等村的小造纸厂;下湖新村的木材交易市场;涛城、南丰的个体车辆运输;梅渚、定埠的联户个体砂站;下湖、凌笪、东夏的小化工厂;东夏沿湖的个体船舶运输;飞鲤湖滨、裴村的捕鱼户等。
二、产业结构
1958年至1976,社队企业主要为社办工业企业,产业结构比较简单。1977年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伴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农业企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其它企业也有所发展。1983年产业结构状况为:工业企业153个,企业人数3465人,总收入549万元,分别占全企业的50.7%、63.2%、59.4%;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其它企业94个,企业人数922人,总收入254万元,分别占全企业的31.1%、16.8%、27.4%;交通运输企业18个、企业人数102人、总收入60万元,分别占全企业的6.0%、1.9%、6.4%;建筑企业10个,企业人数724人,总收入32万元,分别占全企业的3.3%、13.2%、3.4%;农业企业27个,企业人数273人,总收入31万元,分别占全企业的8.9%、5.0%,3.4%。
1984年以后,联户个体企业的兴起,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乡镇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乡镇工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仍为全县乡镇企业的主导产业。相反,农业企业发展滞后,在全企业中所占比重逐年减少。
1987年全县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状况如下:工业企业2868个,企业人数11826人,总产值4624万元,分别占全企业的33.3%、49.2%、44.9%;交通运输企业1724个,企业人数2530人,总产值2188万元,分别占全企业的20.0%、10.5%、21.2%;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其它企业共2850个,企业人数6235人,总产值2177万元,分别占全企业的33.1%、25.9%、21.1%;建筑企业1155个,企业人数3390人,总产值1283万元,分别占全企业的13.4%、14.1%、12.4%;农业企业10个,企业人数79人,总产值37万元,分别占全企业的0.1%、0.3%、0.4%。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