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土壤】建国后,土肥工作由县农业局内设之农业组(股)兼管。1976年开始实行专职管理。1980年1月成立“县土壤肥料工作站”,为县农业局下设事业机构。
▲土壤普查1982年,宣城县土壤普查领导组成立,并抽调60余人组建了县土壤普查队。经过技术培训后,于是年8月开始全面的土壤普查工作。历时4年有余,完成了普查的外业任务以及土壤化验、资料整理、绘制成果图等项工作。1986年5月,经省、地联合验收组检查验收,达到预计目标,质量合格。同年6月至1987年,县农牧局将普查所获资料、成果,汇编成《宣州土壤》问世,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和评价了全县的土壤资源状况。
▲土壤改良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主要以传统方法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如增施有机质以松散板结土壤,山丘区开辟环山截水沟、水渍田开挖排水深沟等。1982—1986年,以土壤普查结果为依据,提出高产土壤培肥和低产土壤改良利用的具体措施,并针对性地采取配方施肥、测土施肥等方法改良低产土壤,均取得良好效果。
【肥料】建国以来,肥料施用逐步由以有机肥为主,转变为以化学肥料为主。在有机肥中,由以泥肥、厩肥、堆沤肥、人粪尿、土杂肥等为主,转向以绿肥、稻草还田为主。随着化肥种类和施用量的不断增加,绿肥的种植面积逐步减少;1974年全县绿肥种植面积占水田面积的64.5%,而1987年仅占31.53%。同时,其他有机肥的施用量也日益减少。在化肥的施用中,以氮肥为主,磷肥和钾肥依次排后;1987年,全县氮肥的施用量占化肥总施用量的68.45%、磷肥占21.76%、钾肥占3.51%。
▲种类
有机肥料主要是农家肥料,包括:厩肥(圈粪)、人粪尿、堆沤肥(以河塘泥、稻草、猪牛粪尿、青草等在嫌气低温条件下沤制而成)、饼肥(主要有菜籽饼和棉籽饼)、绿肥(主要有冬季绿肥—紫云英、蚕碗豆、油菜;野生绿肥—刺槐、胡枝子、盐肤木、山槐等灌木、灌丛和大量的草本、藤本植物)、土杂肥(有熏土、草木灰、泥肥、垃圾、沼气发酵肥、糟渣肥、屠宰场废弃物等)、农作物秆秸、腐殖酸类肥料等。
化学肥料主要有:氮肥(尿素、碳酸氢铵等)、磷肥(过磷酸钙)、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等)等单质肥料,二元素(磷酸二氢钾、氮磷复合肥等)、三元素(氮、磷、钾)、多元素的复合肥料,以及西瓜、烤烟、棉花等作物的专用肥料。
间接肥料主要有石膏、石灰。六、七十年代曾推广施用“5406”抗生菌肥;1986年开始推广增产菌。
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酸和锌肥。
▲施肥
施用有机肥建国以来,人粪尿、厩肥、堆沤肥、泥肥、土杂肥等,由50年代前的作基肥面施,逐步发展到基、追肥并用,与化学肥料混用等,并采用了深施、集中施肥等技术。对稻、麦、油菜、棉花、烟草,以有机肥与化肥混合后在苗期集中施用。多年来,绿肥多以压青的方式直接下田;进入80年代,一些地方开始实行“过腹还田”(即先以绿肥作饲料,然后用家畜粪尿下田),有条件的农户还进一步将家畜粪尿投入沼气池,以沼气渣肥下田。
人粪尿除一部分用作菜园地基肥外,大多用作追肥,水稻秧田期的“断奶肥、接力肥、送嫁肥”均以人粪尿配施氮素化肥为当家肥;小麦、油菜等午季作物和棉花育苗期的追肥,亦以人粪尿为主。厩肥、沤肥主要用作晚稻基肥面施或全层施,亩施用量一般为1500—2500公斤。紫云英主要作早稻基肥,除少数留种田外,全部于4月中下旬(盛花至初荚期)耕翻入土作肥料。夏季绿肥和野生绿肥主要用作晚稻基肥,特别是在野生绿肥较多的丘陵山区,历来有“打青蒿”作肥料的习惯。土杂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少量作追肥;以面施为主;旱地施用较多。秸秆还田常见的是将(早)稻草直接还田,耕翻入土作晚稻的基肥,亩用量200—250公斤。
施用化肥1952年始用化学肥料,当年施用量为116吨。之后,施用化肥的数量和种类均不断增加,1953年为168吨,1980年增至47402吨。1982年开始推广施用钾肥。1986年全县化肥施用量达98505吨,1987年施用化肥85031吨。同时,化肥的施用技术亦不断改进发展。50年代,单一氮素化肥作基肥面施。六、七十年代,氮、磷化肥配合施用;磷肥全作基肥,氮肥主要作基肥、同时用以分期追肥;基、追肥均采用全层施、分层施、深施、集中施和球肥深施等方法。进人80年代,氮、磷、钾肥及二元、三元、多元复合肥、专用肥并用,同时推广施用微肥、菌肥等;根据不同作物的各个生长阶段,改进追肥技术;还推广了根外施肥、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新技术。1982年后推广水稻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技术,至1987年全县共推广近30万亩,一般可增产10—15%。1985年后,针对土壤缺乏磷、钾的普遍现象,以及长期偏施、重施氮肥,忽视磷、钾肥的状况,先后在全县分布面积最大的水稻土-沙泥田及黄泥田进行了早稻氮、磷、钾配方施肥试验、示范和推广。至1987年,全县共推广氮、磷、钾配方施肥2万多亩,增产效果显著。
施用微量元素肥料1979年开始推广施用硼肥。主要用于油菜根外施肥,对防止“花而不实”,夺取高产效果明显。油菜喷硼后,一般可增产10—20%,有的可达40%。1987年,全县已推广油菜喷硼和施用增产菌万亩以上。此外,1982年后,西瓜喷硼防止落果、茶园喷施稀土微肥提高茶叶品质、嫩度和产量,均取得明显效果。
施用间接肥料70年代以前,部分地方有在水田施用石灰和石膏的习惯。石灰与石膏均作为基肥施用。石灰的施用量视土壤的酸度而定,一般每2—3年施1次。石膏在绿肥压青田施用,作为栽秧前的耖口肥,有沉淀浮泥的作用;一般亩施5公斤左右。80年代,石灰与石膏已很少施用。1986年开始在水稻、油菜等作物上喷施增产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