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农民生活】
▲经济收入解放前,县境农民生活贫困,正常年景能饱食三餐者为数不多,多数贫雇农则是食不充饥,衣难遮体,在无自然灾害的丰收之年,也经不起地主逼租、富户的重利盘剥和乡保的强征勒索,假名打网。四乡常有“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以致“锯镰刀上墙,米缸里无粮”的情景。据民国8年(1919)统计,全县农民有58.5%靠帮工谋生,月工资仅有3元。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国家支持农业建设,农民生活较过去有明显变化。1956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52.32元。1964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为58.40元,1978年上升到80.94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家庭经济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村中低收入户减少,高收入户剧增。198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1元,与1986年比较,增长10.6%,比1978、1964和1956年分别增加4.8倍、7.1倍、8倍。1987年,农民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的,由1978年的66.7%下降到1%,200—500元的温饱户,由1978年的33.3%上升到44%,500—1000元的宽裕户占53%,1000元以上的农户占2%。200—500元的户,由1985年的81%下降到44%,而500—1000元的户却由1985年的16%又上升到53%。
▲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农民的生活消费也发生了变化。1987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4.32元,比1985年增加了40.5%。食品:副食品所占比重不断提高。1987年,人均消费粮食315.7公斤,肉类11.7公斤,禽蛋4.7公斤,鱼虾2.6公斤,消费量分别比1956年增长了23.8%、4.6倍、3.8倍和2倍。现在农民已很少吃粗粮,主食的粮食占食品支出的比重下降,由1956年的78.5%下降到1987年的37.1%。衣着:过去“新三年,旧三年,补补连连又三年”的情景,现已少见。穿着消费模式不仅由一衣多季制向一季多衣制转换,而且开始向成衣化方向发展,面料档次有所提高,讲究色调款式。1987年,农民人均衣着支出41.76元,比1956年和1980年分别增长6.4倍和77.4%,比相隔两年前的1985年增长了29.2%;人均购买成衣1.05件,比1956年增长56.8倍,人均购买各种布料6.48米、毛线及织品0.1公斤、各种鞋0.7双,人均拥有呢绒服装0.1件。住房:旧时传统式的土墙草盖和土木结构的平房日趋减少。1979—1987年,农村翻建的新房占现有住房面积65%以上,所建住房面积达895万平方米。1987年新建房屋砖木结构占79.9%,钢筋混凝土结构占17.9%,其中楼房面积占48.8%.农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19.25平方米,比1979年增加9.35平方米,现有农民住房面积中,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面积所占比重已由1979年的15.3%上升到1987年的57.6%。
1987年,农民人均文化消费达24.95元,比1979年增长3.3倍,人均购买书报杂志1.16元,比1979年增长3.9倍。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在农民家庭逐年增长。1987年,每百户家庭拥有自行车55辆,缝纫机27台,收音机68台,钟表210只,(其中手表166只),收录机11台,电视机18台(其中彩电1台),电风扇33台,大型家具211件(其中沙发46只)。
【居民、职工生活】建国前,城镇居民由于苛捐杂税,通货膨胀,大多入不敷出,生计难维;职工所得微薄,常遭失业,生活无保障,如遇生、老、病、死、伤、残,情况更为凄凉。
解放后,城镇职工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1957年全民职工年人均工资为445元,1965年达470元。自1978年起至1987年曾连续5次进行过工资调整和1次工资改革,并实行职工奖励、津贴制度。职工收入普遍增加。1987年,全民所有制职工年人均工资1188.83元,较1978和1952年分别增长1.12倍、3.52倍;集体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达854.90元,比1978年增长1.06倍。城镇居民,1987年人均生活费收入达744.63元,比1957年人均生活费收入增长4.21倍,家庭成员就业面也在不断扩大,每个就业者生活负担逐渐减轻,1987年户均就业面达57.74%,每个就业者负担人数为1.73,比1957年的每个就业者负担3.21人,减少1.48人,比1978年的每个就业者负担1.82人减少0.09人;住房方面,解放初至70年代,居民人均面积仅7.6平方米,1987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1.84平方米。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也年年上升,1987年达6506万元,分别为1952年的309.8倍和1978年的15.3倍。
宣城县1978—1987年城乡人民生活收入一览表

宣城县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百户拥有量比较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