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古代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古宣州人杰地灵,自宋以来人文蔚起,名篇佳作代不乏人。
宣城梅氏自宋至清,名儒彬彬郁郁,绵亘辉映。据《梅氏家谱》和《宣城县志》载:“梅氏有著述者五十有四,刊行于世的各类著作二百三十余种,其中被编入《四库全书》的有一百二十五种。梅氏入儒林文苑传者一十有七”,其中以诗文称著者有梅尧臣、梅鼎祚、梅清、梅庚等。
梅尧臣有“宋诗开山祖”之美誉,《宋史》称:“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梅诗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上力求平淡。梅诗对宋之诗风影响很大。一生所著有《宛陵集》、《唐载》、《毛诗小传》以及《孙子注》13篇等。
梅鼎祚系明代戏曲作家,16岁诗文名噪江南。清王士祯称评其为“诗文博雅”。留有诗文集《梅禹金全集》20卷、《古乐府》,另有由其奠基开山,经施闰章、蔡象山、施竹山等几代人续编集宣城诗歌之大成的《宛雅初编》。梅氏后致力于戏曲创作,现存有《玉合记》,有汤显祖为之立序。此外还有文、史、佛学方面著述百余卷。
梅清系清初画家,时“黄山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初以家乡山水为画,“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也。”(自谓)他的画既学前人,又师自然,一生所作画轴浩繁,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省博物馆均有珍藏。诗文和书法所作有《天延阁集》等。
清弟梅庚,常作山水、花卉、兼白描人物与清齐名。现安徽省博物馆珍藏有其水墨山水画《敬亭棹歌图轴》。其诗词所作有《天逸阁集》、《雪坪诗钞》等。
清初施闰章古宣州负有盛名。他与邑人高咏据东南诗坛数十年,创立“宣城体”诗歌。清人王士祯称评:“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闰章)北宋(琬)右者。”有“南施北宋”之称。施文辞句清丽,擅长五言。所著《学余堂文集》28卷,《愚山诗文集》50卷、拟《明史》5卷、《青原志略补韵》13卷。
除上所述,宣城县自宋至清留有作品于世的还有400余人。宋周紫芝工诗词,著有《太仓秭米集》、《竹坡诗话》、《楚辞赘说》等。元初贡奎年少便以文学出名,所著诗文有《云林小稿》、《听雪斋记》、《青山漫吟》、《南州纪行》等120卷。其子贡师泰,元天历二年进士,以文学知名。留有诗集《诗经补注》等。后人贡汝成,著有《三礼纂注》等。明宛溪先生梅守德,著有《理学诠粹》、《宣风集》、《徐州志》、《宁国府志》等。明代状元沈懋学,著有《郊居集》,主修《宁国府志》等。明代进士汤宾尹著有《睡庵诗文集》等。清初高咏工诗,亦善书画,世称“三绝”,著有《遗山诗集》、《若岩堂集》,传载《清史稿·文苑传》、《清史列传》。清贡生张汝霖,曾发广东任知县,著有《诗文集》30卷、《西坂草堂诗集》,又与施禹州同辑《名贤誉稿续刻3编》。清初书法家、篆刻家刘光畅选历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李白、苏东坡、黄庭坚、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28位真迹82件,精工摹勒于石,于康熙十六(1677)年集刻成丛贴10卷,定名为《翰香馆书法》,被后人誉为“集贴学之精华,蔚成墨林宝库”。
泾县自宋有善诗文画者数百,留有作品的有400余人。历代堪称卓著者有:
徐旸宋代画家,尤擅画长龙。今泾县灵惠寺仍可见其壁画。
赵崇礼明代画家,诗文亦清雅。留有《文燕斋遗稿》。
朱(珔)清嘉庆年间进士,藏书万卷。少时研究说文之学,千言立刻便就。一生所著《小万卷斋文集》24卷、《诗集》32卷、续稿12卷、《经文广异》12卷、《说文假义证》28卷、《紫阳书院诗钞》24卷,后者留存至今。
包世臣清嘉庆年间举人、书法家。其《小倦游阁》帖是我省三大法帖之一,现珍藏于省博物馆。包对书学理论研究颇深,著有《艺舟双楫》(计76篇书法论文)。其他著述有:《倦游阁文集》和《小倦游阁稿》2卷、《慎伯论文》1卷、《包安吴说储》(上)和《安吴四种》36卷(含《艺舟双楫》)。
赵青藜清乾隆年间第七名进士,人称江左鸿儒,一代名臣。赵生而颖异,9岁能文,一生“学以不欺为主,爱古文于方苞,风格似之,诗宗昌黎,尤长史学。”(《中国名人大辞典》赵青黎条)著有《星阁正论》、《星阁史论》、《读左管窥》、《徐禹和传》、《漱芳居文集》16卷等,书法亦造诣精深,包世臣《艺舟双楫》里将其书法列为“逸品”,评其达到了“楚调自歌,不谬风雅”的艺术境界,可惜今已无墨迹留存。其后人赵绍祖善文、工诗画,一生致力于史籍研究,著述颇丰。
胡承珙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皖派学系中颇为著名。早岁工文,习为骈体文,后研究经史作考据之文,著有《议礼古今文疏义》17卷、《小尔雅义证》12卷、《毛诗后笺》30卷、《求是堂诗集》22卷、《骈体文》2卷。
古建平(郎溪县)也是文人辈出之地,历代著名者有:
章汝钧宋代淳祐元年进士,号月华山人,有《月华山人集》24卷。
宗玺明宏治12年(1499)进士,自幼颖异过人,操笔立就。生平爱读书,好周易,不废吟诵。著有《竹溪诗集》6卷,《毅斋文选》12卷,《史汉节要》20卷。
韦杰明嘉靖年间国子鉴学录,学问渊博。著有《诗经明辨》10卷、《北游艺草》2卷、《杜诗五言注》2卷、《杜诗七言注》2卷。
吕明伦明万历元年(1573)任浙江定海县知县,其间采择戚继光平倭史实见闻撰成《海防捷报录》。迁任山东乌撒军民府同知期间撰《说郛》2卷。
广德县自宋以后,人文蔚起,留存作品于世的百人以上,名显一时的主要有何大圭、张光藻等人。
何大圭宋代著名词人,其代表作《小重山·惜别》脍灸人口,被收入《词品》、《词综》、《绝妙词选》。
张光藻清进士,1870年2月出任直隶天津知府时蒙冤被发配到黑龙江。其间作了不少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诗篇,汇成《北戍草》2卷。其诗文笔凝炼,感情真挚。1872年减刑获释,回归故里,在广德协修《广德县志》。
宁国县历代文人现留有作品于世者亦有百人。宋代吴潜和清代周赟颇为著名。
吴潜南宋嘉定年间状元,长于诗词。所作多感怀时事,风格激昂凄劲。明人梅鼎祚为其辑《履斋遗集》4卷、《许国公奏稿》。
周赟清同治年间音韵学家、书法家,首创“六声韵学”。著有《周氏琴律切音》4卷、《山门新语》4卷、《史学骊珠》4卷、《说文说》、《九华山志》、《蓉裳文集》等,现存有《青阳县志》和《周氏琴律切音》。
二、近、现代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这一历史时期全区人才竞生,涌现出不少全国闻名的学者和文艺创作家,产生了较多的著述和作品。其中泾县胡姓和吴姓成就尤显。
胡怀琛系南社成员,与柳亚子有金兰之契。胡一生好学,喜深思,勤著作,曾任《神州日报》、《太平洋报》等进步报刊和商务印书馆、上海通志馆编辑,参与编辑了《万有文库》中古籍部分。著有:《国学概论》、《墨子学辨》、《老子学辨》、《托尔斯泰与佛经》、《文字源流浅说》、《中国文学史略》、《中国小说研究》、《中国民歌研究》、《中国诗学通评》、《中国戏曲史》、《中国文学的过去与未来》、《文艺丛谈》、《上海外记》、《大江集》、《胡怀琛诗歌丛稿》等。自民国6年(1917)之后的20余年间,各类著述存目就多达152种,约1500余万字。
胡朴安一生从事新闻、教育工作,曾出任上海通志馆馆长。晚年半身偏废,遂闭门著述百余种。主要有:《中国学术史》、《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文字学研究法》、《周易古史观》、《中华全国风俗志》。《宣纸说》等著作多收入其《朴学斋丛书》。
胡道静著名学者,一生著述颇多,民国17年(1928)17岁时写出第一本书《公孙龙子考》,六年后问世。30年代编著成《上海图书馆史》、《上海新闻事业史的发展》。建国前夕开始研究《梦溪笔谈》,1956年春,《梦溪笔谈校正》问世,深得海内外学术界重视。1957年,法国巴黎出版的《科学史评论》第10期评说:“这两卷校正本,对于这部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科学史著作来说,无疑是汇集了最丰富的文献。”1959年胡出版《新校正梦溪笔谈》,日本19名学科专家组成翻译小组,费时15年把《梦溪笔谈》译成日文,“例言”中说明全书译注皆以胡所著两本《校正》为依据。1966年,胡写完《梦溪笔谈补正》书稿40余万字,惜在“文革”中化为灰烬。1981年3月,胡被国际科学史院(院址法国巴黎)选为通讯院士,这是研究院建立60年来第一次接纳中国学者。
吴则虞4岁习字,6岁赋诗。后半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历史、哲学、古籍的校勘整理达260余卷。在考证上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对诸子专著的整理方面,所著《淮南子集释》28卷价值颇高,他集几十年心血考校了99种不同版本、稿本、辑本、注本、批校本,引用210余种书籍,精选诸家学说,慎加断语,五易其稿而后成。
著名作家吴组缃在新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从中学时代起发表诗文、小说,产生较大影响。建国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倾心古典小说研究并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曾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专事文学研究和评论。
著名书法家吴玉如不弄险逞怪,哗众取宠,而以平正规矩取胜,于平淡中见光彩,寓妩媚于苍劲之中,法似疏而意境高远,体神情于点画外,笔墨简而气象万千,留有《吴玉如书法选集》传世。
吴作人民国19年(1930)出国留学于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暑期油画会考中,名列第一。回国后开始画国画。36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出访英国,并举行个人画展。后又在日内瓦和巴黎展出,载誉归来。建国后,创作了大量歌颂新生活的画卷。1954年完成杰出油画代表作《齐白石》。此后用水墨画技法画形态各异的熊猫,堪称一绝,赢得众多国际友人的赞誉。在周恩来逝世一周年之际,创作画《展翅重霄》,以表现周总理为祖国、为人民勇于斗争的精神。1985年3月,法国政府授予吴最高文化艺术勋章,是我国得到这项荣誉的第一人。
宣城梅光迪是我国现代有影响的学者,曾在国内外几所大学教授中国和西方文学。新文化运动初期,曾创办《学衡》杂志,后他致力于向国内介绍西方文学,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学,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广德县建国前有著述者有钱文选(钱士青)、陈拜石、邹恩雨、杨正宗(杨默仁)等,惜所著多数散失,钱文选留有《广德县志稿》和文集《士青全集》,杨正宗存有诗集《花圈》。
三、当代文艺创作
1、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50年至1951年,各县成立文联,组织作者开展各种创作活动。后因经费困难,停止办公。1958年,各县重新成立文联,由县委宣传部领导。1961年撤销。
1958年,专区成立文联,由地委宣传部领导。“文革”期间瘫痪。1978年恢复地区文联,领导、组织全区文艺创作活动。
2.创作队伍
建国初,区所辖5县仅有数十人的文艺创作队伍。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群众性创作热潮,文艺创作骨干发展至200余人。“文化大革命”以后,文艺创作步入正轨,一批文学新人涌现,全区形成了一支以业余作者为主体,以专业作者为骨干,老、中、青三结合多层次、多档次、多格局的队伍。截止1987年底,地区成立8个文艺工作者协会,计有会员1057人,其中文学协会会员104人,美术协会会员1057人,书法协会的会员109人,根雕艺术协会会员65人,老年书画联谊会会员300人。全区参加省各类文艺家协会有243人,其中省作家协会会员10人,民间文学家协会会员4人,美术家协会会员36人,书法家协会会员28人,摄影家协会会员12人,剧作家协会会员73人,音乐家协会会员38人,根雕艺术家协会会员6人,老年书画联谊会会员31人。其余为舞蹈、曲艺、电影、电视家协会会员。各类会员中在省文艺家协会担任理事、常务理事的有17人,其中摄影家协会1人,美术家协会2人,书法家协会1人,剧作家协会4人,音乐家协会2人,民间文学家协会1人,根雕艺术家协会3人,老年书画联谊会2人,曲艺协会1人。参加全国各类文艺家协会有40人,其中摄影家协会会员2人,美术家协会会员4人,作家协会会员1人,戏剧家协会会员10人,音乐家协会会员1人,书法家协会会员1人,老年书画联谊会会员21人。
全区文艺创作者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小说的有18人,发表报告文学的2人,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严啸健,从业余作者成长为专业作者,作品数量较多。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的有19人,其中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年诗人鲍国刚所写新诗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60余首,在青年中颇负盛名。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学评论文章的有7人,出版专著的2人。原宣城中学教师吴文惠,潜心于《红楼梦》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并出版了专著。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音乐作品或所作乐曲获省级以上奖励的7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陈凤祥是多产作家,他在全国性专业刊物上发表作品365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戏剧作品和作品获省级以上创作奖的1人。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张亚、杨跃庭长期致力于农村题材的现代戏创作,1979年后,张亚创作《柯老二入党》获省首届戏剧节创作二等奖;杨跃庭《春嫂》由皖南花鼓戏剧团排演,1982年晋京为党的十二大作汇报演出,受到好评。美术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展览和出国展览、交流的近30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张贞一工国画,擅画鸡。参加省级以上书法展览和出国展览交流的10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安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赵鸿恩,不仅精通国画版画,且是书坛一绝,并能双管书画,中国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及国外的一些美术馆都收藏有他的作品,赵被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名鉴》、《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曾荣获“世界铜奖艺术家”称号。有作品参加省级以上摄影展览的4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鲍克被编入《中国摄影家辞典》,两次参加全省摄影展,参加全国首届体育摄影展,参加国外摄影展并获奖。有作品参加省和全国根雕、木雕、石刻艺术展览的5人。
另客居外地宣州籍文艺创作家1O余人,如文学评论和翻译家有吴小如(泾县籍),音乐创作家有朱践耳(泾县籍)、画家韦君琳(宣城籍)、书法家有郑伊农(宣城籍),还有旅台著名诗人羊令野(泾县籍)和散文家张拓芜(泾县籍)。
羊令野旅台著名诗人,亦擅写小说,散文、杂文,原名黄仲琮,泾县籍人。他的诗特点是汲取古典精华,溶于现代节奏中,语言既凝炼,亦自然。他在大陆时已创作格律诗300余首。到台湾后,陆续出版了《血的告示》(诗集)、《笔队伍》(诗、散文、小说合集)、《感情的画》(散文集)、《贝叶》(诗集)、《必也正杂文集》、《千手千眼集》(杂文集)、《见山见水集》(杂文集)、《石壁赋》(散文集)。
张拓芜旅台著名散文作家,泾县籍人。50年代初开始写诗,发表了不少作品。70年代后潜心于散文写作,作品多写对童年往事的记忆,描写家乡民情风俗、山山水水。他的散文笔触细腻,质朴自然,感情真挚。1988年他回乡返台后写《家乡四吃》一文,娓娓地如数家珍般地道出家乡四种土特产琴鱼、火青茶、蜜枣、香菜神话般的来龙去脉,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家乡的眷念之情。张出版有《五月狩》(诗集)、《代马输卒》(散文,另有手记、续记、余记、补记、外记与册)、《张拓芜自选集》(诗歌、散文集)等。
3、创作辅导
“文化大革命”前,地、县文联和各县文化馆负责组织、辅导文艺创作,在文联和文化馆的组织指导下各县均成立专业和业余创作组。“文革”以后,地、县文化局专设文艺创作研究室,组织、辅导作者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发现和培养创作人才,扩大创作队伍。1980年,行署文化局设地区书画院,组织、辅导全区业余书画活动,书画院经常组织各文化馆、站及基层文化单位举办书画展览。1987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安徽省分校第七教学点在宣城成立,由地区书画院负责全区和江南片的书画函授辅导和教学。
4、创作内容
小说所发表作品多为短篇,题材多是写农村生活的。1957年,查汝申首先在《江淮文艺》发表短篇小说,至1987年底全区有80余篇短篇小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1985年,严啸健出版短篇小说集《小城三作家》。1983年,严在《小说界》发表中篇小说《风灯》。1984年,刘庆汉在《振风》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祖传秘方》。
报告文学1954年,解正中在《人民中国》英文版发表报告文学《从工人到大学生》。1985年许宏宽先后在《安徽工人报》和《人才天地》发表报告文学《回声》、《他上任以后》,分别获征文一、三等奖。至1987年底,全区有9篇报告文学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
诗歌散文所发表诗歌多是新诗、短诗,亦有不少儿歌、歌词。1955年李芯首先在《文艺月报》发表《顺着滚滚的江水》,至1987年底,全区有170余首诗歌在省级报刊上发表。散文多是抒情散文,1957年,汪学乃首先在《江淮文学》发表《春天的种子》,至1987年底,全区有70余篇散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多是赞美家乡的山和水、人和事,抒发热爱家乡,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戏剧作者主要是为地方戏编写剧本,所写多为小戏,内容亦多是写农村生活,歌颂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策,乡土气息浓郁。80年代产生了数量不多的历史剧。至1987年,全区共创作整理改编剧本30余个,有6个获省级以上嘉奖。
文学评论至1987年底全区(含客居外地作者)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评论文章有50余篇,其中多数是论文,也有文艺随笔和杂谈,另有专著本。这些文章和专著主要是对我国古典小说和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评论。
歌曲至1987年底全区乐曲作者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歌曲有数百首,主要是民歌。1959年陈凤祥创作《茶女歌唱共产党》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作每周一歌节目播放。1960年创作《幸福生活靠哪个》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选作每周一歌播放。同年他创作《庄严美丽的北京》被苏联乌克兰《青年一代》转发。1983年,刘毅作曲的《妹妹挑土哥挖塘》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并灌制成录音磁带。另有泾县籍全国著名的作曲家朱践耳60年代创作《打得好》、《接过雷锋的枪》、《唱支山歌给党听》脍炙人口,1981年创作《交响幻想曲》获全国第一届交响乐优秀奖。
书画摄影绘画作品以国画、年画、宣传画为主,亦有水彩画、油画、版画、木刻等,作品内容主要是描绘家乡风情。书法作品正楷、行书、草书、硬笔皆备。曹寿槐硬笔书法1985年至1986年曾获全国优秀奖和三等奖。至1987年底,全区有400余件书画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参加省级以上展览。摄影作品多表现农村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和五谷丰登的兴旺景象及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貌。到1987年底,全区有百余件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或参加省级以上展览。根雕、木雕、微雕、剪纸等作品主要是动物造型,形象活灵活现。1987年,郎溪县有6件根雕作品参加全国根雕艺术展览。泾县李宁剪纸作品《就像当年大军进村来》1984年参加安徽省军区部队民兵书画作品展,获二等奖。宁国县周克强微雕艺术颇有造诣,能在一米粒大小的物体上刻1660字,可刻由22只骆驼组成的驼队画面,这画面可从26毫米的绣花针眼里穿过。1982年,自借合肥长江路二小教室举办公展,轰动省城。1986年,自撰《微雕》一书,自费出版。
5、文艺期刊
1958年至1959年,各县文联和文化馆创办文艺期刊,刊载县内外作者的小说、诗歌、剧本、曲艺、革命回忆录等,不久皆停刊。1958年,宣城县文联和文化馆联合创办季刊《鳌峰》,县内发行,刊发4期后停刊。1959年,泾县文联创办季刊《光芒》,仅出刊2期。
70年代后,各县文化馆又相继创办文艺刊物,后亦多数停刊。1972年,广德县文化馆创办半月刊《革命文艺》,发行一年停刊。1978年又创办《广德文艺》,1979年底停刊,共刊发5期。1973年,郎溪县文化馆创办《郎川文艺》每年1至4期,直至1987年。1974年,宁国县文化馆创办《宁国文艺》,至1986年底停刊,共发行22期。1978年,宣城县文化馆创办《宛陵文艺》,仅发行1期。1979年,宣城县文化馆编印《演唱》不定期刊,主要发表表演唱作品,发行4期停刊。1980年,宣城县文化局创办季刊《敬亭山》,刊发4期停刊。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