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在安徽的革命活动
中国民主党派最早在安徽开展革命活动的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民国19年(1930年)8月,农工党的前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后,就把安徽省列入该会中央区组织范畴,并积极发展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发展而来的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民国27年,派李伯玉、吴建东、李湘若等组成皖中工作委员会,在桐城、庐江、潜山等县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同年夏,该组织有的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缴械,有的因不能坚持而解散。
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在安徽的活动开始活跃。民国35年8月,李湘若在上海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后,根据民盟总部的指示,以“安徽盟务联络员”的身份来到合肥,发展盟员,建立民盟组织,开展盟务活动。这年,安庆、芜湖也分别建立了民盟组织。但不久,安庆的民盟联络小组因人事变动无形解散。民国38年10月,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民盟总部迁往香港。芜湖民盟组织与总部失去联系,活动停止。民国37年春,合肥的民盟组织与解放军皖西军区第三军分区取得联系,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工作。6月,芜湖的民盟盟员詹云青、俞锡恩与解放军皖西军区第四军分区所派的中共地下党工作人员程效安取得联系,并在其指导和帮助下开展工作。同年,李湘若到芜湖,以“安徽盟务联络员”和“农工民主党中央特派员”的双重身份活动。为适应形势发展,李湘若、詹云青与民盟、农工党的部分成员多次酝酿协商,并取得程效安同意和支持,决定民盟盟员一律加入农工党。10月,成立了农工党芜湖市临时工作委员会,詹云青为主任委员。该组织按照解放军皖西军区第四军分区的指示开展工作。这年冬,农工党安庆市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吴健吾为书记。该组织在解放军皖西军区第二军分区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农工党芜湖市和安庆市临时工委会均由农工党华东局领导。其后,农工党芜湖市临时工委会扩大,另组成农工党皖南临时工作委员会,民国38年2月又在屯溪市建立直属党组织。民国37年,农工党华东局还指派吴子培为皖南特派员,负责到屯溪一带建立组织,开展策反及迎接解放。10月,农工党特派员办公室成立,并先后发展党员438人。它与省内其他的农工党组织无横向联系。到解放前夕,在安徽的农工党党员有近600人,他们多为文教界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国民党军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码头工人。
这时期,安徽民盟盟员仍继续开展革命活动。民国37年冬,原在合肥的盟员李湘若、倪学渊等随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南迁来到安庆。在安庆汇合民主革命老战士光明甫、房秩五、沈子修,发展盟员,开展盟的活动,并建立了以沈子修为首的皖中工作委员会。民盟在安庆地区的工作受解放军皖西军区第二军分区指导。到解放前夕,安徽省内有盟员近100人,活动地点包括合肥、安庆、芜湖、蚌埠、六安、屯溪、全椒、繁昌、宁国、肥西等。但解放前夕,民盟在安徽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有的地区曾成立过临时的组织机构,有的地区则没有。
民国37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在香港成立后,在安徽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一些国民党左派、民主进步人士余亚农、朱子帆、戴戟、陈天任、李海等积极响应,分别与民革中央领导人李济深、朱蕴山、何香凝等秘密取得联系,利用私人社会关系,寻求中共地下党的帮助,对国民党党政军各界开展策反工作。4月、7月,合肥分别成立了两个民革小组,从事革命活动。共有成员10多人。
到民国38年4月,合肥、安庆、芜湖、屯溪相继解放。根据当地军管会的通知,民主党派暂时停止活动。
以上3个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与中共安徽省地方组织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在斗争中逐步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们与国统区共产党人一道发动群众,开展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在国民党军队溃逃时,组织护厂、护校、维护治安,进行反对迁移、反对破坏的斗争;配合中共地下工作者一起策动部分国民党地方军政人员起义、投诚,使安徽很多重要城市(如合肥)得以和平解放;在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时,民主党派成员也做了大量的策应工作,为安徽全境的解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社会主义时期各民主党派在安徽的革命和建设活动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安徽,各民主党派组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主党派的成员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949年7月,民盟总部华东执行部经与合肥市军管会联系,批准成立了民盟合肥市分部临时工作委员会。9月、10月,民盟安庆市、芜湖市分部临时工作委员会相继成立。1950年3月,民革安徽省分部筹委会和农工党芜湖市整理工作委员会成立。各民主党派组织成立后,对其成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审查。1950年底,民革、民盟、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农工党、九三学社中央分别作出发展组织的决定。此后,在中共皖北、皖南区委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协助下,各民主党派安徽地方组织分别制定了发展成员的计划,并有组织地实施。1951年1月,民盟在合肥成立了皖北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皖南、皖北两大行政区合并后,两区的民盟组织于1953年1月合并成立了民盟安徽省支部筹备委员会。1954年5月成立民盟安徽省支部委员会,1956年7月改称民盟安徽省委员会。民革在1954年6月成立了民革安徽省委员会。农工党由芜湖市工作委员会(1951年8月~1954年7月)和合肥市工作委员会(1954年8月~1958年10月)代行省级组织职权。九三学社在1953年和1955年相继成立了安徽大学小组和安徽农学院小组。1953年10月,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成立后,按照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总会的指示,省工商联主任潘锷車等负责筹建民建省级组织。这时期,全省各民主党派组织工作的重点是调整和巩固基层组织,党员数量有一定的增长。到1955年底,全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到167个,分布在合肥、蚌埠、安庆、芜湖、屯溪等5个省辖市;成员有1435人,其中民革506人、民盟777人、农工党89人、民建81人。
1956年,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高潮时期,中共中央提出了要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统战方针,周恩来总理发表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各民主党派组织有较大发展。1957年,安徽省统战系统开展了反右派斗争,不少民主党派人士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严重地损害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关系。但在这前后,省级民主党派领导机构基本建立。1957年1月成立了民建安徽省地方工作委员会,1958年8月正式成立了九三学社合肥分社,10月成立了农工党安徽省委员会。
1959年下半年起,安徽省总结了统战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认真贯彻各项统战政策,调整统一战线内部的各种关系。在民主党派工作中,通过会议和开办政治学校等方式,贯彻“三不”(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原则和“三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答问题)方针,帮助各民主党派成员提高思想觉悟。这时期,各民主党派有所发展。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全省各民主党派成员共有2279人,其中民革562人、民盟905人、农工党375人、九三学社84人、民建353人。民主党派机关配有专职干部141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省不少民主党派人士受到冲击,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1977年下半年,安徽省各民主党派逐步恢复组织活动。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民革、民盟、民建、农工党、九三学社共有省级组织5个,市级组织20个,基层组织166个,有成员2023人。1980年5月,民革、民盟、民建、农工党、九三学社分别召开全省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级领导机构。1981年12月民进安徽省直属支部成立,1984年12月正式成立了民进安徽省委员会。1986年8月,中国致公党安徽省工作委员会筹委会宣告成立,1989年1月,改称中国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筹委会。1990年9月,中国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正式成立。从1980年起,在安徽的各民主党派着手组织发展工作。他们在注重素质,把好政治关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组织,并在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分别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一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德才兼备,又能联系群众,年富力强的成员进入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到1992年底,全省各民主党派成员已从恢复组织活动时的2128人发展到9607人,其中民革1713人,民盟2600人,民建1149人,民进984人,农工党1587人,九三学社1265人,致公党245人。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发展到45个,基层组织发展到605个。通过组织发展工作,各民主党派吸收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人士和业务骨干,成员中获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占80%以上。
安徽省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参政意识逐步增强,参政水平不断提高。建国后,一些民主党派人士被安排到政府、人大、政协担任领导。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担任省一级领导的有:余亚农、朱子帆、戴戟、沈子修、许杰、光明甫、陈荫南、吕季方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和党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这主要体现在积极参加各级人大、政协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活动。到1992年,全省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有364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有1475人,其中,担任省人大副主任的有:刘儒林、赵敏学、杨纪珂、陈天任等,担任省政协副主席的有:吴彦求、刘儒林、王泽农、孙友樵、赵敏学、潘锷車、操震球、陈天任、光仁洪、滕茂桐、刘一平等。杨纪珂还担任了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83年机构改革时,一些民主党派成员又担任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工作。1992年,全省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72人。一些民主党派成员还受聘担任省、市级监察员、检察员、廉政监督员、教育督导员和审计员。全省各级民主党派组织领导还经常参加相应的中共党政部门召开的座谈会、民主协商会,就有关大政方针、人事安排、经济建设、反腐倡廉等问题进行政治协商。
各民主党派成员除立足本职,做好岗位工作外,还发挥人才优势,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他们广泛开展科技咨询、办学培训活动。发挥成员和联系人士中台港澳及海外亲朋较多的优势,广交朋友,宣传政策,争取人心,为实现祖国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还通过各种途径向“三胞”介绍安徽,鼓励和吸引他们前来安徽开展经贸活动和投资兴办企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