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安徽工会组织的活动
19世纪60年代,安徽工人阶级产生以后,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他们为了维护自身最基本的权益,自发地组织了一些团体。但这些组织的领导权多数操纵在官府和雇主手中。“五四”运动以后,安庆、芜湖、六安等地的进步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中,创办工人夜校,宣传马列主义,帮助工人提高阶级觉悟和文化水平。民国10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加紧了工会的组织工作。民国11年3月29日,安徽省第一个现代工会芜湖劳工会宣告成立。此后,安徽各地工人又相继建立了一批自己的工会,并为提高工资待遇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罢工斗争。大革命时期,安徽的工人运动进一步高涨。到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安徽工人开展各种斗争160多次。
民国16年2月,北伐军进入安徽后,安徽的工人组织日益壮大,工人罢工斗争有了新的发展。3月,安徽全省总工会筹备处、安庆总工会公开成立。全省总工会筹备处领导人舒传贤和安庆总工会负责人王绍虞都是共产党员。在安庆总工会领导下,劳工联合会、鞋业工会、挑水业同人工会、报业工会、实业协会等纷纷建立。这时期,全省工会会员达8万多人,成为全省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久,蒋介石在安庆、芜湖相继制造了“三二三”反革命事件和“四一八”反革命事件,捣毁、查封了包括全省总工会筹备处在内的全省所有进步工会,并在安庆、芜湖、六安等地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工会领导人,组织黄色工会。安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民国16年5月,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简称“省临委”)成立后,重视和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随着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各地赤色工会组织相继建立。民国18年4月21日,全省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临时安徽省总工会,决定了全省工运工作计划。这时期主要是开展以争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罢工斗争,嬴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民国19年6月以后,在“左”倾路线的影响下,安徽白区工人运动遭受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全省白区的工人抗日运动又蓬勃兴起。他们不畏国民党当局的封锁和镇压,坚持游行示威,进行抗日宣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皖西革命根据地,民国20年5月30日皖西北特区工人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的皖西北特区总工会,领导六安、霍山、霍邱、商城4个苏区县总工会,工会会员12570名。民国21年10月,皖西北苏区大部被国民党军队侵占,特区总工会结束。
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徽工人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7年2月19日,第五战区职工抗日联合总会在徐州成立,它包括淮南铁路、淮南矿山、烈山矿区等安徽重要区域。2月23日成立的第五战区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也组织、培训工人,开展抗日活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淮北、淮南、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普遍地建立了工会或工人抗日救国总会等工人群众组织。在淮南抗日根据地,民国29年5月成立了淮南津浦路东工人抗敌协会,民国32年4月成立了津浦路东8县总工会,民国34年5月30日又成立了津浦路东职工联合会。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民国30年下半年成立了工人抗日救国会,民国31年10月,成立了淮北苏皖边区工人抗日救国总会,民国32年8月正式成立淮北苏皖边区总工会。在皖江抗日根据地,民国27年7月起皖中地区各县先后成立了工人抗敌协会,民国31年秋,皖江工人抗敌协会成立。民国33年9月10日,新四军七师也成立了总工会。这些工会主要任务是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向工人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组织工人参加抗敌斗争,谋求自身的解放。在沦陷区,广大工人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也同日伪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安徽工人阶级接受了新的战斗任务。在解放区,自民国34年10月起,中国共产党在淮北新解放的城市,以工人为主体,团结广大城市贫民,开展了惩奸、清算运动。通过运动,各地工会组织迅速建立和发展。在国统区,国民党为加强对工人的控制,相继成立了一些黄色工会。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下,国统区的工人仍开展了一系列的经济斗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期间,安徽工人积极投入支前工作,还开展了护厂保资,迎接解放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工人阶级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成了国家的领导阶级、社会的主人,工会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支柱,重要的社会团体。1949年10月6日、11月8日,皖南、皖北区分别成立了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2年8月19日,两区工会合并,成立了安徽省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3年3月16日至23日,在合肥召开了安徽省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安徽省总工会正式成立。9月1日,根据中国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工会章程》,安徽省总工会改称安徽省工会联合会。1961年7月21日,中共安徽省委又决定将安徽省工会联合会恢复为安徽省总工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各级工会机构被砸烂,被以“工人造反派”为主体的各级“工人代表大会”所取代,工会工作遭到严重摧残。1973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建工会组织的通知,安徽省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出省总工会第五届委员会,但其负责人都是造反起家的。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各级工会组织经过整顿,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新时期。1979年、1983年、1988年在合肥分别召开了省工会第六、七、八次代表大会。到1992年底,全省职工由1950年的29.39万人发展到507.61万人,基层工会由1950年的19.6万人发展到316.85万人,占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事业单位职工总数的91.4%。全省建立了从省、市、县总工会和各产业工会到基层工会完整、独立的组织系统,有专职工会干部2.32万人,成为党联系本阶级群众组织的纽带,人民民主专政的支柱,职工群众的重要代表者。
建国后,安徽各级工会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发动职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安徽省各级工会组织职工开展了多种内容的竞赛活动。如建国初期,开展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一五”期间,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进而掀起了先进工作者运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开展了争创先进班组的竞赛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四化”建设,先后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内容的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竞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内容的立功竞赛和“创佳”(创最佳经济效益)、“创优”(创优质服务,争一流水平)竞赛。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时,全省各级工会还积极推动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积极推动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开展职工技术协作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劳动模范工作,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评选、表彰、宣传、培养教育、使用和管理。同时,还开展了技术有偿服务,组织技术培训(讲座)和技术表演等。二是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搞好企业民主管理。安徽解放后,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参加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到1953年底,全省公有企业普遍建立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制度。1957年后,全省各级工会在党委的领导下,在企业中逐步推行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使这项制度成为发动职工参加企业管理和加强自我教育的良好形式。“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该项活动被迫停顿和中断。1978年底,安徽省工会开始部署恢复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作。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颁布后,进一步推动了职代会工作的发展。1992年,全省有1.17万个单位召开了职代会,共提出议案8万件,有355个单位民主选举行政领导人,2882个单位开展了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活动,共评议领导干部3.34万人,经评议受奖励的有3324人,被免职的有408人。三是加强职工的政治、文化、技术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主要包括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开展群众性的职工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使职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四是关心群众生活,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全省各级工会加强劳动保险事业的建设和管理,协助、配合企业行政搞好职工生活福利和工资工作,不断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努力做好职工疗(休)养和退(离)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还加强了劳动保护及职工信访工作。到1992年底,全省已建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3103个,车间工会劳动保护委员会9887个,建立基层工会劳动(生活)保险委员会1370个,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3815个。
二、安徽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五四”运动以后,安徽各地学生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广大青年学生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民国9年(1920年)8月,全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在上海成立后,安徽进步青年学生积极响应。民国10年春,蔡晓舟、刘著良在安庆主持召开了建团筹备会。10月,舒传贤、周新民、皮言智、詹善良等,在安庆正式建立了团组织,取名“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全国最早成立地方团组织的地区之一。民国11年秋,因舒传贤等人先后赴日留学,安庆团组织无形解散。民国12年1月5日,社会主义青年团芜湖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王坦甫为委员长。这年初,中共党员柯庆施受命来安徽,重建安庆团组织。6月13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时期,寿县、宿县也建立了团组织。国共合作后,一些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民国14年,“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安徽共产主义青年团”。5月,陈独秀又派徐梦秋、薛卓汉到安庆恢复党团工作,建立了团安庆特支。12月13日,在团中央巡视员彭振刚指导下,又将特支改成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的有关规定,民国15年1月、4月,安庆、芜湖的超龄团员分别转为中共党员。
安徽各地团组织建立以后,一方面继续发展和健全组织,建立了学生联合会、爱社和青年协进会3个青年团外围组织,一方面深入到群众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安徽各地团组织被破坏,许多团员遭到杀害。自武汉迁至芜湖的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决定整顿各地团组织。当时,安徽省的共青团组织为团安徽特委。由于客观原因,团安徽特委很少开展工作。各地共青团的恢复、建立主要由各地党组织分别领导。民国17年9月,团中央书记任弼时以中央特派员身份来安徽巡视党团工作,但不久遭国民党逮捕。到年底,直接和团安徽特委发生联系的仅芜湖、安庆、南陵、潜山等地的团组织。为加强团的独立活动能力,民国17年12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和团安徽特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凡有党组织的地方应成立团的相当组织。此后,安徽不少地方团的组织都建立起来了。到民国24年,安徽白区先后恢复或建立了皖南、长淮团特委,芜湖、安庆、合肥、南陵、广德、宣城、萧县、太和、无为、定远、凤阳、凤台、宿县、怀远等团的中心县委、县委。这些团组织建立后,以团员为骨干,组织各种进步组织,如在学校中组织学生会或跨地区的学生联合会、读书会、学术讨论会,在工厂、农村中组织平民夜校、识字班,部分村镇还成立了少先队、儿童团,从而吸引、教育青少年,掩护团组织活动。各地团组织还带领青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如民国17年在凤阳县省立第五中学掀起了驱逐反动校长的斗争;“九一八”事变后,广泛开展了抗日宣传与抵制日货及募捐活动,积极组织义勇军抗日,反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响应“一二九”运动等。民国25年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中共政策的改变,安徽青年的抗日救亡活动更走上了新阶段。
在皖西革命根据地,团组织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积极发展青年农民、士兵和工人加入。民国18年7月,成立了共青团六安特支,8月成立了共青团六安中心县委。民国20年春,皖西苏区形成。4月,少共(团组织在苏区称“少共”)皖西北特委成立,下辖19个县团组织,有团员2971名。到8月份,发展到5053人,有团支部276个。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民国20年2月,成立了少共鄂豫皖特委。5月,随着鄂豫皖中央分局的成立,相应成立了少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陈昌浩为书记,全苏区团员有万余人。民国21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处于困难时期,团的活动趋于低潮。民国23年初,鄂豫皖苏区团的组织被迫解散,团的活动停止。在苏区,团员青年积极参军参战,保卫革命根据地,参加土地革命和苏区建设,还积极从事宣传教育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适应青年抗日救国的要求,改变共青团组织不适应抗战的状况,决定取消共青团组织,成立公开半公开的青年组织。安徽抗日民主根据地,成立了安徽省青年抗日救国会、安徽省抗日少先队(又称少年抗日团、儿童抗日团)等青年抗日组织。它们组织各界青年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国3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民国37年冬,安徽已解放地区的党组织开始在城市学校和工厂试建青年团。民国38年5月安徽全境解放,7月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皖北、皖南两个工作委员会。9月,建团延至农村。1952年2月,团皖北、皖南工委合并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安徽省工作委员会。1954年4月,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安徽省委员会。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省团的机构瘫痪,团的活动被迫中断,后被省“红卫兵代表大会”取代。1968年10月,团省委机关解散。197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团建团工作的通知》,安徽省对基层组织进行了整顿和建设。1973年4月共青团安徽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团省委恢复。但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共青团组织依然没有形成自身的组织系统。直到1978年10月,共青团十大的召开,才最后完成了组织系统的重建工作。解放后,安徽共青团工作,除“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破坏外,共青团组织和队伍不断壮大。1950年,全省只有6229个团支部,14.25万名团员,1901名专职团干部,到1992年9月共青团安徽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时,团支部已发展到93877个,团员已发展到250多万名,专职团干部已发展到7248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共青团组织继承和发扬青年运动光荣传统,紧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主要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突击队作用。安徽团组织发动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如1954年全省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江淮堤岸上有50多万名团员青年组织了1.5万多个突击队与洪水奋战,数十万名团员青年参加了长江复堤工程。1958年至1959年两年间,全省发动数百万名农村青年参加水利建设,先后组织了30多万个青年兴修突击队、组,在各个水利建设工地上担负了最艰巨最紧急的突击任务。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安徽共青团组织开展了“新长征突击手”、“争挂七五建功者奖章”、“奉献在八五、成才在岗位”等主题活动。在全省农村青年中相继开展了助耕包户、“两个开发、两个进军”(即开发农村青年的智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向山水进军,向多种经营领域进军)、“一团两户”(即青年科学致富报告团、青年专业户、科技示范户)、“科技扶贫”、农业小开发、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等活动。安徽城市各级团组织紧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广泛开展“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革、小设计、小建议)智慧杯”、“为重点工程重点企业献青春”、“创优质服务”、个体青年光彩杯等活动。1992年又在全省大学生中开展了科技创造和科技服务活动。二是在培养教育青少年中发挥党的助手作用。共青团组织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不断变化的形势,通过开展各种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实践活动,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和文化技术教育。建国初,安徽各级团组织配合抗美援朝,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同时结合青年特点,开展了宣传贯彻婚姻法工作。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青少年中进行四项基本原则和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教育、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安定团结教育,还先后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树新风”、“帮教送暖”(帮助教育失足青少年给他们送去温暖)、普法教育等活动,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团组织加强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技术知识教育。1992年,团省委为了提高青年农民的科技素质,会同省直有关单位在全省农村团支部,广泛开展了学习“两高一优”农业实用新技术知识的竞赛活动。三是组织实施“希望工程”。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委托,共青团安徽省委1990年开始在金寨、庐江、六安、宿松4县实施“希望工程”,并在金寨建成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到1992年底,共向海内外筹款264万多元,兴建5所“希望小学”和全国第一所“希望中学”,在23个县救助12058名失学少年重返校园。
三、安徽妇女组织的活动
“五四”运动时期安徽省就有一批进步女知识分子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她们为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求得妇女自身的解放进行了斗争。北伐军进入安徽后,推动了妇女运动的发展。在国民党(左派)安庆市党部的领导下,民国16年(1927年)3月2日,安庆市妇女协会成立。之后、太湖、宿松、绩溪、芜湖、合肥等市、县妇女协会相继成立,各地妇女协会组织会员积极参与政治,投身社会,以求得自身解放,安徽省妇女运动进入高潮。但不久,蒋介石叛变革命,国民党右派捣毁了安庆妇女协会等妇女组织。安徽妇女运动进入低潮。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皖西北特委建立了妇女工作委员会,广大妇女参加了皖西北苏维埃政权建设:参加农民协会,投入减租减息、反霸斗争,一些妇女还参加了农民赤卫军和红军。在红军转移、革命处于低潮的艰难岁月,许多妇女坚持斗争,为革命英勇献身。这时期,安徽共产党组织对白区妇女工作也极为重视。许多地方党组织派专人负责妇女工作。民国18年2月3日,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作了关于纪念“三八”妇女节决议案,要求各地党组织利用一切机会和可能,把广大劳动妇女组织起来,领导她们做日常切身要求斗争。民国20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成立后,设立了全省妇女工作领导机构——妇女运动委员会,统一领导安徽白区妇女工作。4月,中共安徽省委机关破坏后,各地妇女工作分别在特委、工委、县委等党组织领导下继续进行。一些地方相继建立了妇女会、妇女解放协会、姐妹团等妇女解放组织。这些组织绝大多数处于秘密状态,从事地下活动。也有部分地区利用公开的合法的形式成立妇女组织。如芜湖市妇委组织了平民夜校和妇女互助会等公开的妇女群众组织。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安徽白区妇女开展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在农村,他们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扒粮、割麦、反苛捐杂税的斗争。在城市,发起了提高女工待遇的斗争。他们还参加了抗日爱国活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安徽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都成立了妇女抗日救国会和联合会,许多妇女积极参军、支前、传递情报、救护伤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安徽全境解放后,为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1949年9月、11月,皖南区、皖北区分别成立了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2年7月25日,两区民主妇女联合会合并成立安徽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3年1月5日至10日,在合肥召开了安徽省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安徽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1957年,安徽省民主妇女联合会改名安徽省妇女联合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妇女组织受到摧残。1973年6月,安徽省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后,省妇联及各级妇女组织相继恢复。到1992年底,全省有1734个乡镇建立了妇联会,占应建数的99.6%,城市有317个街道建立了妇联会,占应建数的94.6%,城乡已建基层妇代会3.16万个,占应建数的94.3%。全省县以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已建妇委会948个,女职工较多的乡镇企业已建妇委会1831个,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已建妇委会34个。一些机关、学校或不同行业还成立了各种妇女联谊组织,如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女企业家协会等。全省有专职妇联干部3391人。
建国后,安徽省各级妇女组织一直围绕着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根据妇女工作的特点开展工作。主要活动是动员广大妇女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从解放初期到1956年,各级妇联组织贯彻以生产为中心的妇运方针,发动妇女参加生产自救、兴修水利和土地改革运动,为安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7年到1966年,各级妇联组织贯彻“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工作方针,发动妇女参加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安徽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开展了“三八”红旗手、“爱国比贡献”、“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等竞赛活动。城镇女职工还参加了“巾帼建功”系列活动。各级妇联组织也注重提高妇女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技术水平,进行了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任务教育,国情教育,“四有”、“四自”(自尊、自信、自主、自强)教育;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职业技术培训班;发动妇女创建“五好”家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等。二是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安徽省各级妇联组织始终维护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仅1992年全省乡以上妇联就处理来信4045件,接待来访11477人次。三是组织妇女参与管理国家大事。如1992年,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利用撤区并乡和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时机,积极推动妇女参政议政。省妇联和9个地、市妇联共同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副处级以上女干部人选267名。这样,据1992年统计,全省95个县(区),党政班子中至少有一名女干部的有76个县(区),占80%。各级人大、政协也都有一定比例女代表、女委员。省八届人大女代表126人,占代表总数22.8%;省七届政协女委员119人,占委员总数17.9%。她们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参政、议政,代表妇女的意愿参与管理国家大事。四是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50年代初,安徽各级妇联组织就注意了妇婴福利工作,大力推进普及新法接生,在农村建立了农忙托儿所,在城镇也兴办了一批托儿所、幼儿园。1981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少年儿童工作的指示后,安徽各级政府均成立了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妇联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在全社会支持下为儿童办了许多实事。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