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食品制造
1、酿酒
白酒1949年以前,县内就有酿酒槽坊,生产原料为高粱、大麦等。均是手工操作,私人经营或雇工经营。府城有5家槽坊,较为著名的有刘万隆槽坊、常大新槽坊。1958年实行烟酒专卖,停止个人私营。县财政投资2.8万元兴建地方国营凤阳酒厂。1980年县酒厂挖掘传统工艺、研制成功龙兴大曲酒,远销省内外和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
汽酒1984年前,县供销社轧花厂的一个汽酒生产车间生产汽酒。1984年划出成立凤阳汽酒厂专门生产汽酒。
果酒1974年县农业局三合输园艺场果酒厂开始生产果酒。
2、糕点糖果
糕点、糖果的生产,1956年前均系手工操作,私人经营,只能生产云片糕、羊角蜜、芝麻糖、冰糖、小糖果等。1956年以后供销社和商业局组织小型糕点、糖果加工小组。直到1973年才有专营的糕点、糖果制造厂。
县食品厂是县内较早专门生产糕点、糖果的工厂。1973年就开始生产糕点、糖果等。1980年临淮粮油食品厂建立后生产糕点。1981年府城粮油食品厂建立后也专门生产糕点、糖果。1985年全县糕点、糖果产量达670多吨。
3、酱品
建国初期,府城、临淮关有酱品园15户,武店、刘府也有十几户酱品园。府城的瑞泰酱园、熊德和酱园较为出名。1956年公私合营时,有瑞泰、熊德和等4家合并成立府城酱醋厂,1958年改为地方国营厂。主要生产酱菜、酱油等酱制品。1980年生产酱制调味品430吨。1985年生产酱制调味品358吨。
临淮关酱品业于1956年公私合营时,由公泰、立泰等较大的酱园合并成立临淮酱醋厂,1958年改为地方国营工厂,主要生产酱菜、酱油等。1980年生产酱制调味品344吨。1985年生产酱制调味品367吨。该厂的名优产品是大头菜。武店甜酱瓜是省名优产品,销往合肥、淮南、蚌埠、怀远、定远、长丰等市县。
4、盐水鹅
盐水鹅是梅市乡农民李治祖传名优特产,建国后,多年停止生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治用中草药配方重新进行盐水鹅的生产。开始在梅市和小溪河制作销售,1982年被凤阳制鞋厂接收为一个独立核算车间,专营盐水鹅,成为府城地区菜馆、宾馆每餐必备的菜肴。1985年4月改为凤阳县中都副食品厂,当年生产盐水鹅26吨。
二、粮油加工
1、米加工
建国初,府城和临淮关都有加工大米的砻坊,先把稻谷用砻去稻壳加工成糙米,再用石臼石锤把糙米加工成精米。1952年以后,工商部门将主要城镇个体户砻坊组成合作组,1955年以后,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砻坊主要是为粮食部门加工大米。
1951年5月粮食部门在临淮关筹建“临淮浚淮米厂”,当年投入生产,完成工业产值11.3万元。1955年改名为“临淮关米厂”,年产值111.8万元。1958年改为凤阳第一米厂。1985年改为凤阳县临淮米厂,年产大米1.45万吨,完成工业产值498.24万元,实现利税20万元。
1955年在府城又建凤阳第二米厂,1956年工业产值39.2万元,1959年完成工业产值20.4万元。1980年固定资产12.7万元,完成工业产值134.5万元,1985年改为凤城米厂,固定资产达33.52万元,年产大米1.3万吨,产值521万元,利税21万元。1985年乡镇米厂加工大米达0.67万吨。
2、油加工
建国前,府城有油坊10余户,夏家油坊和花庆旺开办的万全涌油坊最为著名。建国初,油坊为乡镇村的手工业。1953年成立凤阳县油厂,1954年油厂转为全民所有制,年产值43万元,1959年完成工业产值68万元。1980年固定资产25.8万元,年产植物油605吨。1985年固定资产51.4万元,产值243万元,生产的“凤阳麻油”远销上海、浙江等地。
1985年,乡镇油厂加工植物油达0.22万吨。
下一篇:第六节 轻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