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建筑材料
1、水泥
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建设高潮,县砖瓦厂在临淮关北窑建1个水泥生产车间,1960年停产,其间共生产水泥191吨。1970年11月,在发展地方“五小”工业中,筹建了凤阳县武店水泥厂,1984年,水泥品种由过去单一的矿渣水泥增加了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水泥2个品种。1985年,生产水泥24628吨。
2、砖瓦
早在楚汉之前县内就有生产绳瓦的历史,明初建中都城时,有生产城砖的窑坊。1949年之前,临淮关有私人窑坊,能够生产青砖和瓦。1954年建成临淮镇窑厂。1955年,小溪河中学办了一个校办砖瓦厂,长淮卫乡办了仇岗窑厂。1956年,县委研究决定,把长淮仇岗窑厂、小溪河中学砖瓦厂、临淮镇窑厂合并到临淮关成立“地方国营凤阳县砖瓦厂”。1960年地方国营凤阳县豪光陶瓷厂并入砖瓦厂。1968年改名为“凤阳县砖瓦厂”。1971年新建滁县地区第一座18门轮窑,年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块烧结粘土砖。
1977年,县城市基本建设局在临淮关新建了一座轮窑厂,1979年6月投产。1982年生产红砖247.6万块,瓦53.2万片。1984年产红砖906.4万块。1985年产红砖701万块,瓦100万片。
1980年以后各公社(镇)也建起砖瓦厂、轮窑厂,截至1985年,全县各乡先后办起23个轮窑厂和砖瓦厂。年产烧结粘土砖9487万块,瓦202万片。
3、石英石(砂)
县内生产石英石的厂、矿主要有县石英厂、县石英岩矿。此外府城白云石厂、县石粉厂也生产石英石(砂),但产量不大。
1955年县石英厂年产石英石4200吨。1980年石英岩矿年产石英石21000吨。1985年石英矿年产石英石24519吨,为华东地区优质硅砂基地。
4、石灰石
民国初年就有私人开采石灰石,修筑水(家湖)蚌(埠)铁路所需的道碴大部分都是从西泉山上开采的石灰石。1949年以后,西泉人三五结队成立石灰石开采队。1956年,成立凤阳县西泉采石场,1961年采石厂撤销,山场交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开采。1970年,重建凤阳西泉采石厂,年产石灰石12万吨,开采的石灰石供应蚌埠市钢厂。1980年生产石灰石8万吨。
5、蛭石粉
1971年筹建保温材料厂,设计年产蛭石及制品1万立方米,1972年5月正式投产,有12米蛭石焙烧炉1座,年产蛭石粉300立方米,蛭石制品453立方米。1977年年产蛭石粉8340立方米,蛭石制品1030立方。1980年研制微孔硅酸钙轻型保温材料。1984年底,微孔硅酸钙产品正式投产,填补了安徽省一项空白。拥有年产5000立方米微孔硅酸钙半自动生产线。1985年产蛭石粉17243立方米,蛭石制品724立方米,微孔硅酸钙制品1910立方米,完成工业产值155万元,利税15.7万元。产品销往上海、南京等地的化工、建筑、火力发电等行业。微孔硅酸钙由天津物资管理处统购统销。
6、水泥预制构件
1976年4月在临淮关建县建筑材料厂,主要生产水泥构件。1979年产砼210立方米。1981年生产的水泥制品有楼板、桁条、水泥砖、水泥花地砖等。1982年厂址迁到府城。1985年生产各种型号水泥预制构件1866立方米。同年县内还有乡镇办水泥预制厂42个,年产水泥制品32000立方米。
7、玻璃纤维瓦
玻璃纤维丝最早是1968年开始生产的,后来逐渐增多,从事拉丝的大多是门台子、城东公社、临淮关个体户。应用玻璃丝生产玻纤瓦最早在1969年,后来逐渐推广,开始由门台子、临淮关、城东公社个体户经营。1981年县办了玻璃纤维瓦厂。截至1985年,乡镇办、私人办的拉丝厂和玻璃纤维瓦厂已达百家,生产的玻纤瓦销往国内广东、广西、福建、黑龙江等11个省及苏联。
8、石灰
远在明朝初年县内就有生产石灰的私人窑坊。真正半机械化生产是从1982年开始的。1982年县成立全民所有制石灰厂,年产石灰7000吨。1985年固定资产21.9万元,完成工业产值16.97万元,利税3.26万元。
9、其它建材业
县内有数百家乡镇办和私人办的石子和彩色石子加工厂、石英砂加工厂、大理石加工厂,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
二、冶金
1958年6月在临淮中学对面建凤阳炼铁厂,9月,由县委第一书记挂帅,成立了钢铁师,各乡也先后成立了钢铁团、营、连、排等军事化生产组织,掀起了一个全县大炼钢铁的高潮。钢铁生产实行行动战斗化,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在大炼钢铁期间,全县共建起平炉3000多座、1立方米的小高炉875座、1.5立方米高炉163座、6.5立方米高炉2座、13立方米高炉2座、炼钢水摇转炉2座,分布在临淮关、府城、门台子、刘府、武店等地,并建有4个煤焦厂为钢铁生产供应燃料。1959年6月根据上级指示,全部钢铁工业停止生产,接着炼钢厂、炼焦厂全部关闭。在大炼钢铁期间,全县共生产生铁5808吨,钢905吨。1959年冶金工业完成产值155.51万元。
1970年,在大办地方“五小”工业时,由省、地、县三级投资13万元,筹建了凤阳县铁合金冶炼厂。1971年1月铁合金冶炼厂建成,建有400KVA炼硅炉1座,结晶硅产品正式投入生产,生产的结晶硅为省重点革新产品,陈列在省展览馆。1972年,生产结晶硅158.5吨。1976年9月,“凤阳县铁合金厂”更名为“安徽省凤阳县铁合金厂”,并新建了1800KVA电炉1座,开发生产了硅铁合金新产品,1977年产结晶硅、硅铁合金共400吨。1978年冶金工业产值102.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59%。1980年冶金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国家。1982年被列为出口免检产品。1984年,佳一牌结晶硅和佳一牌硅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铁合金产量达1238吨。1985年,主要设备有1800KVA结晶硅电炉1座、780KVA硅铁电炉1座、容量1吨反射炉1座,职工162人,年产铁合金694吨,产值160.8万元,实现利税36.8万元,上交利税16.5万元。
下一篇:第五节 食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