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二师全体将士为巩固发展和保卫路西抗日根据地,与日、伪、顽展开了频繁而激烈的战斗,相继牺牲的官兵达几千人。为了缅怀先烈,定远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一、兴建陵园、公墓
(一)陵园民国32年(1943年),为纪念与日、伪、顽作战英勇牺牲的烈士,经上级批准,委托民主人士梅子明、范良甫等人筹建藕塘革命烈士纪念塔和烈士陵园。
纪念塔和烈士陵园坐落在藕塘镇北岗,坐北面南,占地十余亩。四周为砖砌花墙,高2米,正门有蔡中杰书写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联和“民族之光”四个大字。宝塔式的纪念塔矗立在陵园中央,高20米。塔顶上屹立着头戴军帽,打着绑腿,身背被包斗笠,手握长枪的新四军战士塑像;塔的正面书写着“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二师抗日烈士纪念塔”;塔前立有“藕塘烈士纪念碑”;塔身约1米高处玻璃框内珍藏着烈士名单;塔的正前方有两亭,东边的叫“前进亭”,西边的叫“踏血亭”,两亭中间建1座拱桥,桥下是金鱼池;塔后建有烈士祠2间,祠内墙壁上挂着用白布做底书写的烈士名单和3幅横匾,横匾上分别写着“三军楷范”、“精神不死”、“浩气长存”几个光彩夺目的大字。整个陵园纪念塔雕像高耸,鲜花翠柏簇拥,曲桥假山点缀,显得庄严、肃穆、雄伟。
民国35年(1946年)5月,新四军奉命北上。国民党77师进驻藕塘,用炸药将烈士塔炸毁,仅存陵园;后国民党138师接防,又将陵园拆除一空。
1964年4月,经省长黄岩批准,拨款16万元,指派杜国安、朱家海、汪明远、杨怀章等人重新筹建,并将塔址向东移动100余米。新建的藕塘革命烈士纪念塔矗立在藕塘镇中心,混凝土结构,塔高17米,四方形台体,两层座基。塔的南北两面,刻有从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拍照的毛泽东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塔栏四周,有苍松翠柏环绕,花卉草坪点缀。塔的南边有11间坐南面北的烈士纪念馆。馆的正门楣上有张凯帆题写的“藕塘革命纪念馆”馆名。馆内设有接待室和烈士骨灰、遗物陈列室,还有6室陈放着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烈士事迹简介、抗日战争要图、日本侵华罪行图片等资料。纪念馆后面,有铁栏环绕的拱桥1座,桥下池水清澈、金鱼多尾。塔馆四周是长230米、宽160米、高3米的砖砌花墙。全境占地45亩,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右有池塘,荷花争艳;左有元竹千株,亭亭玉立。整个烈士陵园青松翠柏满园,四季长青。每到清明时节,前来瞻仰、祭扫的学生、军人、党政干部、人民群众络绎不绝。
1980年成立了“藕塘烈士陵园管理处”。1985年为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县委、县政府组织宣传部、文化局、民政局等单位,将烈士陵园、纪念馆整修一新。9月3日县委在陵园举行隆重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大会。安徽省委代表杨晓武、滁县地委书记吴炎武、定远县委书记陈六、县长杨长文、县委副书记黄德成和县五大班子其他负责人,以及藕塘镇机关干部、职工、居民、中小学师生2000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二)公墓解放后,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为缅怀先烈,在烈士牺牲地修建革命烈士公墓5处:凌家湖革命烈士公墓、仁和乡小戴庄革命烈士公墓、观寺乡南全王革命烈士公墓、吴圩乡三板冲革命烈士公墓和程桥乡鸟阳寺革命烈士公墓。
凌家湖革命烈士公墓1948年10月2日,区委书记王平(又名宋长月)带领区队19人,在凌家湖战斗中英勇牺牲。1950年,炉桥区政府委派殷如玉负责用石块作材料,建此烈士公墓。1964年,兴建炉桥3级电灌站时,塔基被毁,碑文尚存。
鸟阳寺烈士公墓1969年5月3日,程桥乡连环大队干部群众,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陈春章等7位烈士,在村北一里许的鸟阳寺修建了3座烈士公墓。
二、编写传略和英名录
为了缅怀英烈,1985年,县民政局着手编写戴国兴、陈世新、余海清、汪立斌、陈康琪等15位烈士传略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卫国战争中牺牲的1764名革命烈士英名录(其中: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754名、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897名、卫国战争中牺牲的113名)。
上一篇:第二节 优抚
下一篇:第四节 救济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