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存款
民国25年(1936年),安徽地方银行定远办事处成立,办理私营商业存款、放款和储蓄业务。当时定城绝大多数是小商小贩和小手工业者,生意平淡,在银行开户往来者甚少。民国26年(1937年)3月底存款余额为18927元(法币,下同),活期储蓄存款余额为133.04元;5月20日分别为11428.13元和8.04元。抗日战争开始,办事处撤退。另据省地方银行总行民国30年7月1日抄转定远办事处负债目录:甲种活期存款,电话费73.15元,金某6.51元,共79.66元,利率均为3%;乙种活期存款四户,徐某1.52元,汪某1.22元,刘某1.76元及契税局0.01元共4.51元。
民国36年,省银行炉桥办事处设立,主要办理金库和汇兑业务。当时通货膨胀,币值狂跌。据该处民国37年上半年决算表内载:乙种活期存款收、付双方发生额均为24,000,000元,没有余额;储蓄存款没有一分钱。
建国初期,银行存款有两方面来源:一是私营工商业存款;一是国营企业、合作社及机关团体存款。银行对私营企业及个体手工业者采取以贷款促存款的方法,凡是向银行申请贷款,必须事先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建立业务往来关系,然后根据其信用情况和物资保证给予贷款。
1950年,一方面国营商业实行贸易金库制度,各专业公司等在银行开立结算户,营业收入当日缴存银行,由银行上划省贸易金库,县银行对这一部分存款的利用率不大;另一方面全面实行现金管理,各单位除保留一定限额的库存现金外,其余全部存入银行。1953年起银行工作发生了三个变化:国营企业取消贸易金库制,银行增加短期信用贷款,促进国营商业和合作社的业务迅速发展;实行货币管理,扩大了公公之间、公私之间的转帐结算;银行信用社机构遍及城乡,农村金融趋向活跃,农村存款迅速上升。1957年底,企业、机关团体及农村存款余额达313万元,为1951年的9.5倍。
1958年大跃进,银行千方百计地聚集资金,在城乡增加“预约存款”和社员“折实存款”,因而存款数字有些上升。在“大跃进”的浪潮推动下,一些钢铁厂和工厂胡乱上马,银行敞口供应资金,贷款迅猛上升,产生一些摊派存款。年底存款余额比上年净增248.8万元,上升173%。
60年代前期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控制货币发行,大力组织回笼,1962—1965年存款数额虽然有所减少,但没有“水份”,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状况。
“文革”开始,农村和工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受到干扰,银行存款业务发展缓慢。在1967—1976年10年中,年平均递增7.3%,其中有些年份下降。
1978年以后,农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工商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扩大了自主权,单位自有财力增多,80年代又扩大存款计息范围,各种存款数额不断上升。1985年底余额达2863.4万元,较1976年净增2112.4万元,年平均递增14.5%,创建国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1986年,县工行采取“承包存额,超奖久罚”措施,各专业银行改善服务态度,采取存贷挂钩,确保存款增长。年底,存款总额达 502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5.6%。1988年市场发生抢购风,存户纷纷提款购物,存款余额大幅度下降。同年9月,人民银行提高了各种存款利率,但到年底,存款余额比上年同期仍有所减少。经过治理整顿,紧缩货币投放,增加商品供应,物价有所回落,银行存款逐渐回升。1990年底,存款总额达81621万元,创历年存款最高纪录。
历年银行各项存款统计表

二、储蓄
50年代初期,县银行由私人业务股负责办理,配备专人。同时,宣传储蓄政策,动员储蓄存款,各基层银行也同时开展。首先举办定期、活期两种储蓄;1950年增办货币定额和保本保值定期储蓄(简称双保),后因物价币值稳定,1951年5月停办双保储蓄;同年9月又增办有奖定期储蓄(贴花)和农村爱国有奖储蓄,年底余额达9432万元(旧人民币,下同),农村爱国有奖储蓄至1952年9月止,我县共推储七期计35677份,吸收存款71354万元。后因在推储中有摊派现象,银行为了完成任务也发生赊销,奉上级指示停办。
1954年底为了配合统购统销,减少货币投放量,帮助农民积累生产资金,以优厚利息开办“农村优待售粮定期定额储蓄”。推储的限额在农民售粮金额20%以内,受到农民的欢迎,该项储蓄年底余额达27259万元。嗣后,农村储蓄业务交给信用社办理。
1956年5月设立储蓄股,广泛进行储蓄宣传,同时在定城建立“中大街储蓄所”。年底储蓄余额达16.9万元(新人民币,下同),比1951年增长17倍。
1958年大跃进时期,银行为了集资大办工业,开办工业投资储蓄。由于实行“五员合一”的工作方法,交接手续不清,帐务混乱,造成储蓄存款透支。另外定期有奖贴花储蓄,实行处所兑付、支行销帐的办法,在凭证传递的过程中,会计董某乘机将存单抽出重兑。1963年支行和上级行抽出专人查了三年,最后认定,活期储蓄错帐损失11173元,储蓄错帐1318元,给国家造成损失9855元。董某后被依法判刑。
“文革”期间,储蓄股被裁并,1968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31号文件,对所谓“叛徒”、“特务”、“党内走资派”等人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实行冻结,年底全县计冻结22761元。冻结户产生恐惧心理,其他人存在观望态度,有钱不敢存入银行,储蓄存款发展缓慢。1970年底余额为47.5万元,比1960年下降19.6%。
1973年根据政策,解冻了“十类人”(叛徒、特务、党内走资派,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分子,反革命资产阶级分子和反革命知识分子)的储蓄存款,县支行恢复储蓄股,重点抓城镇储蓄和保证定期储蓄持续稳定地增长。1978年底余额达119.3万元,比1970年增加一倍半。
银行连续五次调高储蓄存款利率,增加定期存款三年、五年、八年的档次;并在定城增设了东大街、西大街两个储蓄所,先后开办“华侨储蓄存款”、“城乡实物有奖定期储蓄”和“定额定期有奖储蓄”,储户猛增,存款上升很快。
1983年5月开办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把储蓄与贷款挂起勾来,为储户解决部分建房和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资金。
1985年3月成立“定远县储蓄指导委员会”,较大单位相继成立了储蓄促进委员会,动员全社会力量抓储蓄存款。城镇人口人均储蓄325元,储蓄户达37134户。年底工商银行储蓄余额达1030万元,为1980年的4.75倍,年平均递增163万元。
农业银行自1980年起在农村集镇不遗余力地开展储蓄业务,1985年底余额达163万元,年均递增25万元。
1986年,建行也办理储蓄业务。是年,三个专业银行共设立10个储蓄所,一个服务组。本年开办实物有奖、有奖有息和定活两便三种储蓄,年底储蓄总额达1910万元,比上年增长60%。1987年储蓄存款超历史记录,年终总额达2816.4万元,比上年增长67.8%,信贷资金的自给率也有较大提高。1988年,市场物价波动,抢购风起,储蓄存款数两次下降三次上升。银行适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宣传政策,稳定民心,分工包储,任务到人,超额有奖,开办保本保值、摸奖、贴花有奖储蓄(奖品为高档电器、金戒指),年终总额回升。以后,市场银根抽紧,物价回落,存款储蓄逐渐趋于正常。到1990年底储蓄总额达6594.2万元,比1985年增长452.6%。
另外,定远县邮电局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于1987年开始办理邮电储蓄,但收储金额必须全部存入人民银行,邮局不得使用,人行按月平均余额分季度给0.22%的手续费。1990年底,该局收储余额达158.5万元。
银行历年储蓄存款余额统计表


上一篇:第二节 货币
下一篇:第四节 信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