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据旧志记载,明清时期,本县收入绝大部分上解,县内支出主要是俸工、修缮、祭祀、乡饮、驿递(驿马、骡、驿夫、铺司兵)以及科举费用等项,其余建设经费一概以捐募行之。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县内支给总计银4941两。其中知县项下俸工等银789两,典吏员下俸工等银67两,儒学教谕员下俸工等银101两,其它各项支给3984两(祭祀、乡饮、春宴、科举各项费用、驿递、过往上司支应、孤贫布花口粮银、修缮银等项)。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县内支给总计2225两,其中各俸工银同上,其它各项支给1268两。另光绪末年起,创办学堂等公事,所需经费主要从地方征课中支给,如:田赋附加、盐税附加、厘局征收的出境粮食捐等。
民国年间,全椒县民国政府的财政一直是量入为出,维持现状,有时入不敷出,对公务人员薪俸、即发行代金券以维持。支出项目主要是财务费、保安费、教育费、建设费、积谷费、慈善救济费等,其中建设费、积谷费、慈善救济费较少,主要是教育、保安费支出。尤其是民国后期,战争迭起,保安费支出数量较大,如田赋中代征保安费附加,初期只占田赋正税的38%,后逐渐增加至64%。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汪伪县政权建立,因日本驻军由日本政府统一支付军需,“中央军”、省保安队派驻全椒的部队则分别由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及“蚌埠省保安处”供给军饷,所以汪伪县政权的财政开支主要是县、区、乡、坊的经费开支和地方武装(自卫队)的供给。抗日民主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是部队给养和干部供给等项。
建国后,全椒县人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始终贯彻“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项目有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卫生费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其它支出四大类。经济建设支出有工业基本建设和农业基本建设两项:工业基本建设包括建筑安装、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以及其它建设费用三个部分;农业基本建设包括农、林、水利、气象基本建设投资,事业费和国营农业企业流动资金,支持农村人民公社支出(主要是帮助穷社队发展生产和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社会文教卫生费主要有抚恤事业费、社会救济费、自然灾害救济费、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卫生事业费、通讯广播事业费、体育事业费、文物事业费、地震事业费、计划生育事业费等项,其用途主要是工资、福利和人民助学金。行政管理费支出有国家机关经费、行政业务费、干部训练费、其它行政费四项,其用途主要是工资、福利以及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差旅费、会议费、取暖费、租赁费、报刊费、车船油料及修理费、设备购置费、培训费、业务费等。其它支出类主要是民族补助费、地方外事费、兵役征集费、看守所及拘留所经费、流窜犯收容费等。
1949和1950年两年,支出项目只有行政管理费和社会文教费两项,行政管理费是主要支出项目。1951年,增加经济建设费支出和其它支出两项。以后,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开展,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文教费支出逐渐成为全县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1984年,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文教支出分别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34%和41%。
在各项支出中,经济建设费支出波动幅度比较大。1951年支出总计5.29万元,1961年支出总计117.68万元,每年递增36.4%。1962年至1964年国家实行国民经济调整,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是压缩工业投资),支出压缩在30—90万元之间。1965年开始回升到百万元以上。1967年、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停产闹革命”,基建投资下降到百万元以下。1970年以后,经济建设支出量比较大,基本上保持在200万元左右。而1976至1979年,由于强调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度上升,1976年支出283万元,比1975年增加25%;1979年支出718万元(水利占549.9万元),比1975年增加217%。1979年为建国后基本建设支出最高年份,占全县财政支出总额的53%。1980年以后,第二次国民经济调整,支出量压缩在200万元左右。
附:全椒县历年财政收支决算统计表单位:元







上一篇:第一节 收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