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国县政府地方武装及民众自卫组织
嘉山县保安大队
民国21年(1932),三界、鲁山、铺子岗等地及山区土匪猖獗,县组建保安大队进行清剿,大队长由县长兼任,副大队长马磨亭,大队150人。下辖四个中队,每个中队约40人,装备简陋。
警察队
民国21年(1932)12月,明光设警察局,隶属明光区领导。有巡官一名,警长二人,10余人枪。其任务是保卫区公所,维护地方治安,粮饷主要由地方征集。至民国26年(1937)12月,日军侵占嘉山时,人员解散。
明光商会防护团
民国20年(1932)12月,明光商会组成防护团,团长李康衢,有100余人和枪支,属于民众自卫组织。
民国26年(1937),明光商会防护团由李康衢任团长,人员100余人。
嘉山县常备大队
民国26年(1937),县成立常备大队,李蒸任大队长。大队下设二个中队,兵力约一个营。常备大队在李蒸率领下驻于明光“北训大”,有电台一部,轻机枪一挺及步枪等武器装备。民国27年(1938)春,李蒸率部活动于蒲子岗、张浦营、自来桥等地。在自来桥将土匪孟金魁和吴厚安属部自卫武装合编为三个大队,共600余人。同年4月,来安屯周少藩任嘉山县长将李蒸挤走。是年夏,周少蕃在自来桥重新组建嘉山县“常备大队”,大队长由周少藩兼任,大队部驻自来桥东南朱山港,有60余人。民国29年(1940)3月,周少藩率县“常备大队”与国民党政府军秦庆霖常备旅一部配合,消极抗日,向我新四军四、五支队不断进犯。被我新四军击败后,周少藩率残部逃至全椒古河一带,充当流亡县长。
“红枪会”
民国26年(1937),以范焕章为首的红枪会,在五河县大河南和古沛、小溪、紫阳一带活动。民国27年(1938)9月,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盛子瑾率部到皖东北,将范焕章红枪会改编为“淮河两岸民军司令部”。民国28年(1939)秋,新四军五支队十团一营教导员谢曙光率部至古沛一带开展抗日活动,在中共盱凤嘉工委丁明志等密切配合下,将红枪会范焕章部200余人改编为抗日武装。
保警大队
民国34年(1945)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嘉山县政府设于明光,下设军事科,同时组建保警大队,下辖三个中队,共400余人,装备有步枪及机枪数挺。其任务:为国民党正规部队充当作战导向,保卫县政府机关及维护地方治安。胡明玉任大队长,副大队长石裕霖,大队部设县城明光。
附:汪伪政权地方武装
民国27年(1938)伪嘉山“维新政府”成立,组建自卫团,团长沈干臣,该团约80余人,枪60支。驻明光中心街,各区有区队。民国30年(1941)自卫团改为“防共自卫团”,分为四个中队,共700余人。枪支主要从地方征集,团部设于明光。
县政府设立警察局,共100余人,驻明光。局长胡天生、张向欧、高彬。装备日式“三八”步枪,有“勃朗宁”轻机枪一挺。各区有分驻所,每所一个班。
民国32年(1943),汪伪安徽省政府成立保安司令部,各县奉命组建县保安大队。大队部下辖四个中队,一个修械所(制造简易兵器,地点在南大寺李家祠堂),所长沈白杨。大队部及一中队驻明光,二中队驻管店,三中队驻三和集,四中队驻三界。另一特务中队设在大队部,负责大队部警卫工作。全大队有460余人枪。其中:大队部57人,一中队93人,二中队86人,三中队93人,特务中队99人,修械所31人,武器装备简陋。大队长有赵慕儒等,副大队长李建中、吴荫堂、郁学全等。
二、共产党地方武装
嘉山县总队
1940年2月,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自来桥成立,同时组建县人民武装“嘉山县总队”。总队下辖一个独立营,有二个连的武装。总队部设自来桥,总队长由县长汪道涵兼任,副总队长先后为刘沛霖、杨嘉恩,政委江平秋(兼任),各区设区大队,乡成立中队有十余人至三、四十人不等的脱产武装基干民兵组成。同年10月,全县地方武装作了调整,以自来桥民兵为基础扩充一个连,以仇集、白沙王等地民兵为基础组建一个连,后以县政府警卫排为骨干又组建一个连,县总队武装保持三至四个连的建制。民国30年(1941)至民国32年3月,地方武装蓬勃发展,县总队下辖一模范营(三个连武装)。营长杨嘉恩,一个教导队,三个区中队。各乡50至100人的抗日自卫队,区设联防队。民国32年(1943)全县自卫队总人数发展到了7850人,其中基干队2300人。县总队活动范围:自来桥、仇集、鸟石山、鲁山、张蒲营、涧溪、河梢桥等地,部队常驻自来桥。县总队任务:①伺机袭击日伪军;②打“资敌”(资助日军者);③粉碎国民党军队挑起的“磨擦”,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民国32年(1943)3月,为响应中共中央“精兵简政”的号召,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淮南区党委决定津浦路东八个县调整合并为盱嘉,来六、天高、东南四个县,相应建立四个办事处和支队。盱嘉支队相应成立,民国33年(1944)10月,盱(眙)、嘉(山)两县分设,嘉山县总队重新建立,总队部驻自来桥,总队长胡坦 (兼),副总队长杨嘉恩,政委汪少川(兼)。民国34年(1945)3月,嘉山县总队李占彪任总队长,政委许午阳(兼)。县总队下辖一个便衣队和三个连,并直辖自来桥、横山、独山、复兴四个区大队:自来桥区大队长刘仲民,横山区大队长谢璞山,独山区大队长余道全,复光区大队长李忠诚。乡设中队。县总队主要任务:①继续开展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②打击日军,分化伪军,扩大抗日根据地;③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巩固路东,增援路西,战胜日伪军等。6月,嘉山县总队和师部学兵连,在总队长李占彪、政委许午阳率领下,便衣队率先出击,消灭了驻黄泥岗附近伪军独立支队黄金龙部及其所属第一、二、三中队。从民国33年(1944)10至民国34年 (1945)8月日军投降一年间,嘉山县总队除建立扩大抗日根据地、发展自身武装外,还做了以下工作:①打通交通线,护送首长过路,护送军用物资;②搜集情报,打击日军,分化伪军,开展统战工作,反击来犯的国民党顽固派。1944年冬,根据情报,滁县乌衣、水口一带驻有国民党桂系军队一七一师及第五战区第十挺进纵队司令柏承君派出的特工队近百人,自称柏大队,群众称“白刀队”。他们白天拦路收捐收税;夜晚冒充我军强奸妇女,杀人抢劫。嘉山县总队在汪少川率领下,多次进入这个地方,在水口附近两次战斗,打死打伤并活捉70余人。1945年8月,嘉山县委迁至燕耳王,县政府迁至姚家郢,县总队改建嘉山支队。支队部驻施家岗,支队司令员李占彪、政委许午阳,支队下辖一个主力营,一个便衣大队。同时成立民兵总队,扩大了人民武装。总队长刘长煜、张翼中。1946年,嘉山县支队精简,改为嘉山大队,大队长范国章,大队副王春,政委胡少聊,组成三个连,主要活动于嘉山一带。至1949年4月,嘉山县总队再次建立,总队长由县长杨如新兼,政委朱子渔。
盱凤嘉县总队
1939年1月,古沛地方人士周少南、王耀东在古沛组织“山元”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活动。10月中旬,新四军五支队派阚开田、范明家到潘村又组织和发展一支抗日游击大队,有200余人,大队长阚开田。同年秋,青年学生朱允弼在凤三区积极发展群众武装,组建一支抗日独立大队,发展人数50余人,大队朱允弼。古沛上楼张陈英组织一支有70余人的青年自卫先锋队。群众自发组织抗日武装时间虽短,影响很大,民国29年(1940)春,组建一个淮南独立营,营长朱允弼,副营长李成东,政委张家志。下辖三个连,200多人使用武器有“湖北条子”、“捷克式”步枪,每人发二发子弹。该营发动范围,淮河以南,津浦铁路以北,女山湖与花园湖之间。是年8月,淮南独立营改称盱凤嘉独立营,下辖三个连,其中有二个主干连,浦子岗乡大队改编为第三连。10月,第一连奉命上升主力部队,11月,二连重返盱凤嘉,驻古沛北大蒋庄,连长史德玉,带领全连叛变投敌,少数几个人未随。该连叛变后,盱凤嘉全县除县政府有一特务连约几十人外,没有其他基干武装力量。县委、县政府立即从各区乡抽调人员在邱庄组建新一连,连长冯宝宪,指导员贺庆,县政府特务连编为二连,连长冯廷。
为清除潘村湖一带匪患,民国30年(1941)6月,盱凤嘉独立营选配精干人员成立“草滩游击大队”,大队长刘有玺,指导员华人和。该大队主要活动于潘村湖草滩以内。同年11月,盱凤嘉独立营两个连与新四军第四师三十四团三营合编成“盱凤嘉大队”,大队长吴守训,副大队长李成东、金果,教导员刘衡,下辖五个连近500人。民国31年(1942)下半年,新四军三十四团三营归还建制。民国32年(1943)春,盱凤嘉县大队改称“盱凤嘉县总队”。总队长由县长兼,副总队长吴忠泰,下辖二个营。总队副政委崔文斌调走后,又配备副总队长许志彬。1944年冬,盱凤嘉大扩军,很多地方干部参军,县总队成立两个营,副总队长吴忠泰,政治处主任林逸,一营营长贺庆,副营长靳旭,教导员王昆山,二营副营长范迪安、副教导员赵理光。总队设军需供给处,配备20余人。医务卫生所1个,所长邓芝茂,医务员卫生员约10余人。县总队还统辖各区中队,每区中队40余人枪,有的乡还有三、五人或七、八人不等的乡队。盱凤嘉县脱产武装人员约1000人。同地方党组织和政府一起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壮大地方武装,伺机袭击日伪军,为主力部队培养输送兵员等。民国33年(1944)4月,该营350人奉命上升主力部队。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盱凤嘉总队撤销,成立一个大队,不久,改为盱凤嘉支队,支队长王成文(兼任),副支队长史少英,政委陈一民,参谋长贺庆。下辖三个连,连级干部有:孙大明、张兴武、吕德华、周世广、朱德武、梁日俊、安华、杨连清。
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向淮南根据地大举进攻。9月,解放战争开始,我军北撤,盱凤嘉县干部北撤,一部分北撤山东,另有一个连和支队参谋长贺庆等撤出盱凤嘉,在洪泽湖与原洪泽湖地方武装一起在湖内坚持斗争。民国36年(1947)6月,复于洪泽湖建立中共盱凤嘉工委,书记方忠国,委员贺庆、吕德华等。并组织盱凤嘉武工队,队长贺庆,政委方忠国。重新开辟盱凤嘉,建立政权和发展武装。是年9月至民国37年(1948)6月,盱凤嘉县总队总队长为张百锷,副总队长张家其,政治委员沙流辉,参谋长贺庆,仍辖两个营,兵力近千人。1948年6月至1949年5月,改为盱凤嘉支队,支队长方忠国,副支队长郑保玉,政委姚文玲,参谋长贺庆。1949年5月,盱凤嘉县工委、县办事处撤销,人员分别列入五河县和嘉山县。
盱嘉支队
民国32年(1943)2月,淮南津浦路东根据地八县组成盱嘉、来六、天高、东南(仪扬)四个办事处,盱嘉支队随之成立。支队政委由县委书记岳明兼,许言希任盱嘉办事处主任兼支队司令,副司令黄仁廷,参谋长祝平安,副参谋长杨嘉恩,下辖二个营(六个连)、二个县大队。同年8月,朱云谦调任盱嘉县委书记兼支队政委,司令田贤成,张百锷任民兵总队长。不久,田贤成调走,朱云谦兼支队司令。支队司令部设于高家港,后迁至山芤港的龙王庙。1944年,盱嘉县委决定把原属四个边区的几个乡划成一片,建立中共盱嘉临城区委、区政府,同时组建区大队。胡坦兼任临城区委书记、区长、区大队政委,沙流辉为副书记、副区长、副政委;大队长傅明锐,大队副谢在银,区大队部设于红字庙。下辖黄龙、三九、十里营、漫岗、三塘等乡,大队下属四个中队。同年10月,盱嘉分开,嘉山县总队建立。
铁路便衣大队
1943年春,新四军二师和中共淮南区党委决定成立中共津浦铁路南段工作委员会(简称铁路工委)和铁路便衣大队。铁路便衣大队隶属二师师部,大队部驻自来桥,大队长张宜爱(二师五旅十四团副团长)),副大队长胡彬甫(二师五旅十四团参谋长),政委程明(二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铁路工委书记)。大队下辖三个中队、一个直属队。一中队活动在明光到施郢地段,中队长蒋本兴,教导员胡大海;此段为第一工区,植品三任区书兼区长;二中队活动在施郢到滁县地段,中队长张开科,教导员李辉;此段为第二工区,张翼中任区书,谭仁三任区长;三中队活动在滁县到浦口地段,中队长余道全,教导员张翼中(兼);此段为第三工区,胡彬甫任区书,纪立纲任区长。每个中队配有短枪分队、机枪分队、手枪分队,从队员到队长,都是从部队选调的排、连、营级干部,战斗力强,全大队120多人。
铁路便衣大队的任务是:打破敌人封锁,保证路东、路西交通,护送首长和物资过路。当时,津浦铁路线情况十分复杂,日伪顽匪等反动力量同时存在,而且不断地干扰和阻止新四军及地方工作人员的行动。铁路便衣大队从1943年2月开始对津浦铁路南段的反动力量进行军事打击,先后拔掉了滁东程老集日伪军据点,铲除了张八岭伪自卫队长张汉西,消灭了土匪“黑头陀子”和“麻脸抄子”,改造了三界伪大队长王占鳌和张八岭伪保长李长青,控制了梁庄的日军密探李五。同时,铁路便衣大队还深入到日伪军内部,开展内线作战,与明光据点的秦惕忱,管店据点的邱九香,石坝据点的齐立功,三界据点的万福生等人交上了朋友。利用他们掌握敌情,通风报信,惩治恶棍,掩护我方人员。
民国32年(1943),铁路便衣大队在嘉山县城明光东部开辟了一条横穿津浦铁路的交通线,从曲亭,经草塘子、大拥到荒冲,在小王郢、李庄越过津浦铁路到山头赵,再经嘉山集、张铺郢、自来桥、长山、古城,进入新四军二师所在地半塔。
在曲古交通线上,铁路便衣大队出色地完成了护送大批党的干部和物资转运任务,保证路东、路西根据地的联络。
经常过往曲古交通线的有罗炳辉、谭震林、徐海东、曾山、魏文伯、黄岩等。
盱凤嘉第八交通分局
民国32年(1943),豫皖苏边区建立以后,日本侵略军不断向边区清剿和扫荡。为了保证我党政军方面的通讯联络;保证新四军四师和二师的通讯联系,并通过二师再与五师、七师联系;保证干部安全转移。三月,边区在盱凤嘉县开辟了淮(河)明(光)临(淮关)交通线,北至淮河,南至女山湖,连接池河到明光;东至淮河下游与女山湖汇合,通到洪泽湖;西至明光到临淮关津浦铁路,方圆80余华里。并建立豫皖苏边区盱凤嘉县交通第八分局,吴学英任局长。
边区交通第八分局根据任务的需要,组织了两套交通队伍:一套是新四军派出的公开的武装交通;另一套是从农村党员中挑选可靠的人员担任的秘密交通。交通第八分局下设八个交通站和一个转运站,每站配325名武装交通员。转运站有近20人的武装小分队,专门担负护送我方人员过津浦铁路敌人封锁线的任务。民国33年(1944)冬,转运站武装小分队护送新四军9名干部到二师。
盱凤嘉第八交通局常驻古沛、紫阳,转运站武装小分队常驻蒲子岗、岗子集一带。1943年7月,淮南铁路工委在盈福寺东南草塘山坳里举行了独山区(铁路工委二区)政权成立仪式,阮官清任区长,张翼中任区书,区署设柴郢。独山区下设十个乡,北至小王郢,东至复兴、练子,南接滁城,西达牛头山。组织“铁路飞行队”,炸日军火车,劫夺日军军火和物资,支援铁路便衣大队行动。
民国33年(1944)10月,中共淮南铁路工委和铁路便衣大队在“精兵简政”中撤销,大队长张宜爱、政委程明调回二师,其余人员归属嘉山县总队,嘉山县委决定成立铁路大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