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2月,日军侵略铁蹄即践踏嘉山县沿铁路线集镇,烧、杀、淫、掠。1939年5月10日,中共苏皖省委派皖东津浦路东临时前敌委员会书记方毅、朱绍清指挥的新四军第四支队挺进纵队和汪道涵任团长的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挺进津浦铁路以东,在嘉山、来安、盱眙、天长等地发动群众抗日,开展统战工作。1939年11月,中共盱(眙)嘉(山)工委成立。1940年3月中旬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于自来桥镇成立,汪道涵任县长。隶属皖东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下设5个科室:民政科、科长杜李(秘书兼民政科长);文教科,科长包之静;财政科,科长蒋鸿飞;粮食科,科长曹毅斋;军法处,法官童钧。
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刘郢(今盱眙县龙山乡)下辖4个区:
自来桥区(第一区),辖4个乡镇。
津里区(第二区)辖3个乡镇。
古沛区(第三区)辖6个乡(其中小溪、井头、石巷今属五河县)
潘村区(第四区),辖4乡1镇。
1940年12月,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简称嘉山政府)隶属皖东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1942年1月改属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直辖7个乡。1942年3月县恢复区建制;下辖4个区公所:自来桥区、涧溪区、仇集区、河稍桥区(仇集、河稍桥今属盱眙县)县政府驻地刘郢(今属盱眙县龙山乡)。
至1943年2月,盱嘉两县抗日民主政权机构合并,嘉山县政府撤消。
二、盱嘉办事处
1943年2月,根据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经中共淮南区党委决定,盱眙、嘉山两县抗日民主政权机构合并为盱嘉县,原两县县政府撤消,成立盱嘉办事处,隶属淮南津浦路东专员署。下设5个科(局)及10个区公所。其中今属嘉山县的为自来桥区(辖9乡1镇)涧溪区(辖10乡1镇)。
至1944年9月,盱嘉两县抗日民主政权机构分设时,盱嘉办事182处撤消。驻地为高家港(今属盱眙县桂五乡)。
1944年9月,重建的嘉山县抗日民主政权嘉山县政府,隶属淮南津浦路东专员公署。内设5个科(局),下辖自来桥、横山、独山、复兴4个区。驻地自来桥镇。来桥区辖10个乡1个镇。其中张浦郢乡今属滁州市,宝山乡今属来安县。横山区辖5个乡。其中矾山乡今属定远县。独山区辖2个乡,独山区今属滁州市,马矾、严集2个乡今属嘉山县。至1945年5月,又从盱眙县划归嘉山县津里区(辖6个乡), 10月,将桑戴区划归嘉山县。
三、盱凤嘉县联防办事处
1940年9月,成立盱凤嘉县联防办事处,隶属皖东北专署,下辖1个区和8个直辖乡(其中5个乡今属五河县)。驻地今嘉山县古沛附近南庄。办事处主任刘起源。
四、盱凤嘉县办事处、县政府
1941年9月,县办事处撤消,成立盱凤嘉县政府,隶属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下辖潘村、古沛、紫阳、女山湖、花园湖、湖东及井头(今属五河县)、枣巷(今属凤阳县)8个区、驻地古沛附近邱庄、卞庄。
附:县参议会
嘉山县参议会(1941年4月——1943年2月)
1941年4月,为团结和争取各阶层爱国人士共同抗日,县长汪道涵在仇集乡大许吨(今盱眙县)召开了嘉山县第一次参议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县工抗、农抗、青抗、妇抗的代表,参议员有张雪徵、周正渭、许克俊、雷国勋、李贤杰、周鹤元,宋干卿、孙新甫、吴相臣,仇集的周石如、何寿之等人都参加了县参议会。汪道涵当选为参议长(1941年4月——1942年1月),何寿之、周鹤元当选为副参议长(1941年4月——1943年2月)。
盱凤嘉县参议会(1941年7月——1945年8月)
1941年7月,盱凤嘉县参议会成立。第一届参议会姚子健当选为参议长(兼 1941年7月——1944年3月),陈条根当选为副参议长(1941年9月——1945年3月)参议员有:彭惜阴、吴荫南、黄国澄、蒋华甫、董敬修等。
1942年冬,盱凤嘉县召开第二届参议会,蒋鸿飞当选为副参议长(1942年—— 1954年8月)。刘起源当选为县长,董铨为副县长。
1943年9月,盱凤嘉县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黄国澄当选为参议长(1944年3月——1945年8月),华醒以农民代表身份当选为副参议长(1944年3月——1945年8月),董铨当选为县长,王成文为副县长。
嘉山和盱凤嘉县县参议会的成立,在争取开明人士及团结广大人民共同抗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