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21年(1932)11月,经国民政府内政部及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置嘉山县,县治所在地为三界,嘉山县政府设于三界大街吴氏祠堂内一处房屋。经安徽省政府委派嘉山设治筹备负责人、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委员李蔚唐任县长。县政府内设机构有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建设科、司法科、财委会,司法科下设监狱。李任县长一年多,主要办理设治遗留事宜及设治之初机构、人员、经费筹划,教育方面新办了县立三界西门外小学。财政方面则由财政科、财委会整理地方财政收入、税赋和教育款产、学田租金收缴管理、使用等。旋由马馨亭接任县长。时三界附近有多股土匪,拉牛绑票,杀人放火,劫财抢虏,危害极大,马馨亭为行伍出身,遂积极率领县常备队剿击土匪,先后捕捉土匪匪首数名,严励惩办,三界等地山区社会秩序稍有安定。
民国27年(1938)元月,嘉山县城三界被日军侵占,焚烧民房近3000间,人民遭受日军烧、杀,十室九空,惨不忍睹。时由县常备队队长李蒸任代理县长、率县常备队撤至明光附近,仅与日军交火1次,对日军进行袭击后,即撤退去山区自来桥镇。民国28年(1939)10月,周少藩接任县长,周是来安县屯仓人,距嘉山县自来桥镇很近,任县长后,对抗日动摇不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五支队战地服务团团长、共产党员汪道涵经党组织派遣,与周少藩取得联系,向周介绍中国共产党关于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正确主张,争取周少藩不要逃跑,共同抗日。周少藩仍准备撤逃,汪道涵得知后不顾个人安危,前往找周,周少藩避而不见,竟派人将汪道涵软禁,周少藩则暗中率其人员逃往全椒县古河一带做了流亡县长。汪道涵经五支队派出部队及时营救始得脱险。
民国34年(1945)8月,日本投降,嘉山县政府遂迁回至嘉山县明光镇。县长周少藩以“接收大员”身分带领县府几名办事人员回到嘉山县。时三界部分士绅积极提倡还治,要求将县政府迁回三界,终因明光镇地处铁路线,商业繁荣,人口稠密,“还治”,一事不了了之,明光成为嘉山县城。嘉山政府隶属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公署亦迁至明光。
民国37年(1948)12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于淮海战役取得伟大胜利,嘉山县政府人员于是年底纷纷撤离,县政府及所属机构瓦解,1949年1月21日,嘉山县解放。
一、民国县政府机构人员
民国21年(1932)11月,设治之初,县政府机构设置为: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教育科、司法科,财务委员会、警察局、监狱。秘书室设秘书一人,文印、收发、书记员各一人,各科科长一人,科员及办事员二、三人。警察局局长一人,警佐、巡官、警士共十余人。监狱有典狱员一人及看守员三、四人。
民国26年(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至年底,县政府人员、机构均因战争撤逃,机构、人员均减少,至民国29年(1940),县政府迁至全椒县古河,仅有县长及少数人员。
民国34年(1945)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县政府迁回嘉山县明光镇,虽有部分士绅倡议应将县政府迁回三界,终因明光地处铁路线,交通便捷,经济较发达,成为嘉山县城。县政府机构有:秘书室、会计室、民政科、财政科、军事科、教育科、司法科、税捐稽征处、田粮处、契税局、警察局、看守所、调查室等,秘书室有主任秘书及秘书二、三人,会计室设主任及会计,各科科长一人,科员、办事员三、四人,调查室设专员一人及办事人员七、八人。
二、区、乡政府
民国21年(1932)11月设治后,全县设置五区,即:一区(自治区)有嘉山堡(即三界)、江宁后、管店、刘家集、大越营、凤现集、罗家岭。
二区(自治区)有自来桥、尹家集、乌石山、黄寨、鲁山堡(涧溪堡)。
三区(自治区)有张八岭(即三者六堡)、樊山寺、小岱山、盈福寺、马垣墙、嘉山集、张浦营。
四区(自治区)有三和集、潘家营、槐墟院、大横山(即大南、及大东、大北)、河东(即江淮街里)。
五区(自治区)有明光、石坝、许家河、马家岗、红庙、查家埠、西永兴、爱棠等。后设3个区署,各区设区长一人,办事人员5至7人,保设保长一人。自民国34年 (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至民国37年(1948)底民国嘉山县政府下辖16个乡镇:明光大街镇、河下镇、管店镇、张八岭乡、三界乡、石坝乡、自来桥、横山乡、鲁山乡、三官乡、三和乡、马岗乡、洪武乡、高圹乡、蒲子岗乡、新街乡。各乡、镇设乡、镇公所,每乡、镇任命乡、镇长1人,办事人员3至5人。
附:嘉山县参议会
民国34年(1945)冬,国民党嘉山县临时参议会成立,会址设于县城明光镇南大街。由明光地方士绅胡菊潭任议长、李云程任副议长,参议员有汪仲权、姚成球等9人,民国36年(1947年)7月,嘉山县第一届参议会正式成立,会址设于明光镇大马路。地方士绅李云程任县参议长,自来桥地方士绅李佩实任副议长,县参议员有李佩实、童季云、李星北、孙长卿等22人,县参议会曾推选姚成球为省参议员。参议会每年开会3至4次,审议本县财政预、决算和田赋、税收以及地方重大事项,直至嘉山解放,参议会解散。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