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电子及仪器仪表业
电子及仪器仪表工业起始于70年代。1970年初,秦栏磨具厂附设舌簧喇叭车间,在生产舌簧喇叭的同时,试制46.63厘米电子管电视机元配件,年产值约20万元,次年全部投入电视元件生产。1970年10月,县投资4万元,由县印刷厂负责建成地方国营天长县晶体管厂,次年初投产,生产超高频半导体二极管,年产值约1.3万元。1972年,被省电子工业局列为定点厂。1973年,电子工业调整,被迫下马。1977年10月,根据电子管产品更新换代的信息,秦栏电视元件厂开始生产40厘米晶体管偏转线圈、一体化回扫变压器八大件,产品经销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1980年上升为县办企业并迁入县城。在这前后,一些公社、镇办的五金、砂轮、轴承、阀门厂亦转向仪器仪表的生产,并出现一批生产铜电阻、热电偶、电度表、手表以及教学仪器等新企业,尤以安乐公社发展为快。1980年,全县有电子及仪器仪表制造企业26个,600多人,总产值达465万元。生产电视元件1.66万只,手表1500只,电瓶车30多台,电度表9万只,热电偶3.5万只。
1985年,电子及仪器仪表企业发展到48家,其中44家为乡镇企业,职工1900人,总产值达2657万元。全年生产电子原件146.21万只,电度表5.64万只。仅安乐乡就拥有元件、仪表厂9个,432人,创产值842.5万元,占全县同类产值的32%,被称为“仪表之乡”。县电视元件厂1984年从日本引进的彩色电视机用一体化回扫变压器生产线,已试车成功;县仪表厂研制的ZBW—82八路增能数字式温度巡测仪等产品亦将投入生产。电子及仪器仪表行业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之中。二、煤球、石油加工业
50年代末,城镇居民始以柴油、煤油或煤炭作燃料。1964年,县煤建公司开办煤球加工厂,原煤多由淮南、淮北等地水运来县。1979年以后,金集、新街、张铺等乡陆续办起小型煤基厂,以议价煤加工成煤球售给农民,数量少,价格也高。1985年,全县煤制品企业5个,53人,产值64万元。其中县煤球厂有职工45名,年产煤球13160吨,创产值59.22万元。由于天长交通不便,加上原煤计划限制,现有企业生产的煤球不能满足城乡群众需要。
70年代中期,省地质部门在天长西部地区发现石油并小规模开采。1979年,乔田公社组织20多人开办小型炼油厂,随后虞洼公社也办起1座,取石油部门开采的原油进行加工,1981年共加工原油483吨,生产汽油21吨,煤油180吨,柴油282吨,创产值18万元。乔田炼油厂因经营不善,已下马停产。1985年,虞洼炼油厂创产值20万元,实现利润2.3万元。
三、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建国前,县城和一些主要集镇设有家具店,俗称“嫁妆店”,手工生产家具。民国23年(1934)全县从事木材加工的有28家,近1000人,年产值7.7万元。县城“吴福大”、“崇福元”嫁妆店的家具古朴典雅、坚固耐用,较有特色。
1954年,全县木作业11户,18人,有资金8274元。此外,农村还分布着大批木匠。1952年5月,小关4名技术工人率先组成木器组,联合经营,年产值约3000元。1954年小组迁入县城成立木器社,产值提高到4万元。1956年,秦栏、汊涧、铜城也相继组成木器社,全县有木器社4个,从业人122名。各社根据市场和季节,手工生产各种家具和秧扒、犁、耙等农具,并制作少量木船。
1958年,为适应工具改革的需要,在城区爱国木器生产合作社基础上,成立县东方红农具厂,以毗尼庵的5间大殿和周围草屋为厂房,职工由43人发展到161人,并添置了8826瓦柴油机带动圆盘锯,转入半机械化生产。各公社也成立木器社或木器车间,生产冶炼用的鼓风机和脱粒机、打稻机、风力水车等。为支援淮北地区的水稻改革,全县还组织生产400多部水车。但由于粗制滥造,产品报废极多。1959年农具厂一度改为家具厂,专事木制家具生产。
60年代初,为支援农业,家具厂复改称东方红农具厂,转产农具。1966年,曾试制成功脚踏式打稻机,并批量生产2000多台,受到市场欢迎。1970年以后,各公社建立一批综合厂、农机厂,并安装龙门刨床和磨床等设备,以木制农具生产为主,兼营办公或家庭用具。东方红农具厂转入生产工具的生产,兼产农具。1975年,县木材公司建成木材加工厂,1976年,全县生产木制农具1.84万件,日用木制器2万件,其中家具1.82万件,其品种主要为各种柜橱,办公桌椅等。
1979年以后,家具需要量日益增加,铁制和铁木合制家具逐渐兴起。1982年,东方红农具厂分为轻工机械厂和家具厂。
1985年,全县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企业共11个,210人,年产值139万元。其中家具制造企业9个,制造家具0.63万件,创产值约39.8万元。
四、饲料加工业
60年代中期,各粮油加工厂将谷壳、皮糠、麦皮等混制成统糠出售。农村社队也出现了一批小型饲料加工厂,以粉碎机、打浆机等为群众加工干草(藤)以及水浮莲等水生植物。1974年以后,铜城、天长、金集、秦栏米厂先后建成饲料加工车间。1975年,全县加工饲料0.45万吨。1985年,生产配、混合饲料1.7万吨。近年来,本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外运比较困难,而县内养殖专业户大量涌现,饲料需用量急剧增长,1985年5月,省批投资61.4万元,兴建年产5000吨混合饲料的县饲料厂,1986年投产。

工业企业、产值情况

国营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核算工业企业主要效益指标

集体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集体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效益指标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上一篇:第六节 电力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