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封建地主武装
巡检司明代设巡检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巡检司派弓兵20名驻城门乡(今湖滨乡),保护高邮湖商旅船只。另有民间服徭役的定额军丁516名。
巡防营民国元年(1912),天长县知事张叔洁为推行政令,维护治安,招募壮丁成立巡防营,约40人枪,营部设在县城财神庙,一部驻火星庙。民国3年,邻县来安、盱眙的土匪侵扰汊涧、张公铺等地,县知事宋毓衡将巡防营扩充至八九十人枪。
清乡局、自卫团民国8年春,成立天长县清乡总局。县知事陈肃启兼局长,孙嵩龄、何绣园为副局长。总局设县城儒学(今天长中学)内。下设两个自卫团,孙芷秋、李钟乔分任团总,另设军事管带1人。自卫团由改编的一部分安武军和招募的部分新兵组成,计100余人。分驻县城和铜城、汊涧、金集、秦栏各镇,并于各乡镇设清乡董绥靖地方。但清乡局官员很少下乡巡查治安,当时民谣有:“清乡不下乡,管带不管打”。
保卫团民国15年秋,县知事陈炳之改组清乡局为保卫团总局,陈兼局长,谢祝华、欧阳翰为副局长,赵佛亭任军事管带。自卫团改称保卫团,扩充为5个中队,每中队不足100人,分驻县城与西乡、北乡,轮流换防。保卫团总局设在县城城隍庙。
二、国民党武装
县保安大队、常备队民国20年冬,天长保卫团奉命改编为保安大队,大队长由县长魏善润兼,张洛英任大队附,原保卫团5个中队缩编为4个,分驻四乡。次年春,保安大队改编为安徽省第五分区(滁县)保安十二团第一大队,仍为4个中队驻天长。县政府另组建地方公安队,由张洛英掌管,后改为常备队,有人、枪100余,负责县政府警卫和维持治安,粮饷在户捐中列支。县政府重点抓壮丁训练,成立天长社训总队,负责训练各区、乡壮丁骨干,社训教官祝玉荫专司其职。
民国26年冬,日军由扬州首犯天长,县常备队逃散。次年1月,省府委原社训教官祝玉荫为天长县代理县长。祝收容常备队残部,重新组成天长县保安大队,自兼大队长。张洛英任大队附兼城防司令。
县警卫队、常备大队民国27年秋,石经阁代理县长,组织县警卫队,张洛英为大队附。不久,石经阁发觉张洛英等人难以控制,便径自向二十四集团军请求,改编被韩德勤收编的洪泽湖土匪部队钱怀宝部为县常备队,驻防县城。原县警卫队改为独立中队,叶金魁任中队长。另设司令部,委张洛英为无实权的副司令。钱部匪性难改,军纪极坏,进城数日即抢劫商店。12月13日,天长沦陷。三日前,石经阁带独立中队逃至龙冈,县城交钱怀宝守卫。日军进城前夕,常备队弃城逃至龙冈,两天后,钱怀宝将县独立中队全部缴械,并在龙冈大肆掳掠。
县国民自卫总队民国28年春,石经阁为扩大自己的实力,抵制陈文部队,钳制钱怀宝的常备队,成立县国民自卫总队,自任总队长,副总队长钱怀宝、邢德馨,统率全县的武装力量。常备队有4个中队和1个特务中队计500人,269支枪,分驻各集镇。石经阁还计划将全县的民间武装编成4个后备团,后因县城沦陷,东乡伪化(指日伪控制地区),南乡又为祝玉荫的二支队所控制,仅成立了北乡的后备第四团和西乡的后备第二团。后备第四团团长戴以坚、副团长俞唤民,团部设龙冈,龙冈第一营3个连,杨村第二营4个连,铜城第三营3个连,计10个连。后备第二团团长欧阳芳,副团长胡贡球兼第二营营长,团部设汊涧。是年9月,李炳琦任天长县长,兼任总队长,李辉恒为总队副,下辖两个中队。民国29年4月上旬,半塔保卫战胜利后,李炳琦随韩部逃往苏北,天长国民自卫总队大部溃散,一部分向抗日武装投诚。
县独立自卫中队民国35年7月,国民党部队占领天长,流亡扬州的天长县国民党政府组织武装还乡队尾随返县。8月,县政府组建县自卫独立中队,高昭苏任中队长,计96人枪,同年12月30日编入县自卫大队。
县自卫大队民国35年10月,管颂北任天长县县长,遭天长地方势力与国民党驻军的拒绝,省政府遂委段体明为天长县自卫大队长,率领3个中队(系从淮南煤矿接收的伪军)护送管颂北来天长武装接事。管于12月裁撤自卫独立中队,并抽调各乡镇人枪,将自卫大队扩编为5个中队。大队长段体明,大队副郭澄璧、姜晓帆,计官佐29人,士兵512人,步枪358支,机枪37挺,掷弹筒17门,迫击炮2门,分驻四乡。
天长县民众自卫总队部民国35年11月,天长县政府为加强全县地方武装的统一领导而成立。总队长由县长管颂北兼,总队附段体明,统辖县自卫大队及各乡镇民众自卫队。县自卫大队和各乡镇民众自卫队联合在四乡驻防,重点防阻中国人民解放军过三河南下。民国36年2月20日,改为保安警察队。县保安团民国37年4月成立,县长管颂北兼团长,副团长段体明,下辖3个营。10月,由新任县长郑千里兼团长。民国38年元月15日同国民党县政府逃渡江南。
三、汪伪武装
伪自卫团、武装警察队民国29年秋冬间,勤农乡的杨岱元、陆熙、毛德五率领原后备团200余人枪,进城投敌,被编成3个伪自卫团,由3人分任团长,驻天长西门外东岳庙内。日军不发粮饷、枪支,不准进城,让他们下乡抢粮派捐以充军饷。抗日民主政府通过分化瓦解,使一部分人陆续回家。民国30年春,伪警察局长戎君石为扩大个人势力,将自卫团改编为武装警察队,并抽调伪警察局部分人员,加上从本县及扬州募集的一批无业游民编成两个中队,16个班,200余人枪,仍驻东岳庙。戎君石兼队长,高昭苏为副队长。
此外戎君石还先后在大河湾、晏公庙、十三里湾、丫口、石婆冲、七里桥、东门外等地发展二三十人枪不等的伪自卫团,使县城周围及西乡一带成为伪化区。
伪警卫队民国32年,伪天长县政府在警察局派驻的警卫班基础上,组建直属警卫队,计3个班(包括法警1个班),共30余人枪,负责伪县政府警卫和看守监狱。
伪保安队民国33年6月,伪安徽省政府令裁撤警察局,改设伪县政府警务科,原警察局的长警班改为警察队。原武装警察队改为伪保安队,由伪县长钱昌义自兼大队长(次年3月,由新任伪县长杨逢春兼),高昭苏为副大队长。民国34年8月19日夜,伪保安队200余人枪在杨、高2人带领下,随日军逃往扬州。后被流亡扬州的天长县县长董铨等收编为天长县保安大队,仍以高昭苏为副大队长,伺机入境,后逐渐星散。
四、共产党武装
杨村后备营民国28年春,天长县政府组建抗日后备团。杨村的民众武装被编为后备第四团第二营,夏雨宜任营长,陈舜仪任副营长。时有4个连,200余支枪。
是年夏天,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周利人在陈舜仪的配合下,取得夏雨宜的合作,将该营逐步改变为党领导下的本县第一支抗日武装。以后,通过多方努力,该营逐步扩大到6个连,800余人,600支枪。民国29年4月初,二营分化瓦解了县国民自卫总队驻杨村的1个中队,增加了武器装备。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该部一部分改编为县政府警卫队,一部分组成货检处武装缉私队,其余的200多人枪编入天长独立团。
天长独立团(独四团)民国29年4月中旬,以杨村后备二营一部为基础,集中石梁、季桥、龙冈等地的部分抗日自卫队成立,程启文任副团长。下辖4个连,500余人,350支枪,为统一领导全县抗日武装,同时成立天长县抗日自卫总队部,与独立团一个机构,两个名称。县委书记周利人兼总队政委,程启文兼总队长。
6月,路东联防司令部将路东各县武装统一编为4个独立团,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派彭思忠率领新四军军部特务营四连充实天长独立团,改名为独立第四团,受联防司令部和天长县委双重领导。全团增加到5个连,600余人,枪支400余支,每连还配有轻机枪。
8月,由联防司令部副司令罗占云兼任团长,宋康任副团长,侯政任政治委员。隶属路东联防司令部。抗日战争期间该团一直是路东地区的主力之一。
天长县独立营民国29年9月,独四团上升为路东联防司令部的主力武装后,中共天长县委以县警卫武装为基础,从区乡模范队中抽调一部分武装在大通镇冼家营成立天长县独立营(亦称模范营)。徐万炳任营长,县政府军事科科长吴泽芳(汤振连)兼任教导员,下辖3个连。民国30年春,上调1个连充实联防司令部特务营,独立营实有2个连197人,枪115支。由县政府军事科领导。
天长县独立团民国30年10月,根据路东省委关于加强领导,大量发展地方武装,广泛开展边区游击战争的指示,天长独立营改为独立团,胡贤才任团长,县委书记吴泽芳兼政委。下辖3个连(抽调各区武装新组建1个连)。同时将县军事科改为总队部,县长陈舜仪任总队长,吴泽芳任政委,统一领导独立团和区乡武装。此时,各区乡都有一定数量的脱产武装。
天高支队民国32年2月,路东8县合并为天高、来六、盱嘉、东南4个办事处。路东军分区的独三团、独四团分散到4个办事处,加上各县地方武装,改编为4个支队。天长独立团、高邮独立团与独四团的一个骨干连在铜城李家长庄合编为天高支队。支队下设3个营和1个直属特务连,并辖沂杨大队1个中队,巡湖大队两个中队和汊涧、黎城、泥沛等区队,约两千人。天高县委书记、办事处主任陈舜仪兼任支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后由天高县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李世农接任支队政治委员,汪少川任副司令员(后由胡定千接任)。
民国33年9月,路东军分区抽调天高支队5个连,由胡定千率领去张公铺小李庄恢复独立第四团建制,支队遂从各大队、区队抽调人员补充,保持3个营的建制。同时,成立1个学兵连,负责训练部队。
民国34年8月17日,成立淮南独立旅,天高支队大部编入独三团、独五团。余部和各区队、民兵一起,围攻天长城,8月20日收复天长,支队司令部迁入县城。
民国35年7月中旬,国民党部队大举进犯天长,天高支队配合主力,投入战斗。29日,随淮南部队北撤。
天高县民兵总队民国33年4月成立,主要负责领导、组织、训练区乡的民兵武装。总队部有1个脱产武装连,区有1个排,乡有1个班。
天高游击支队民国35年8月26日,为配合新二师第六旅第十六团坚持淮南敌后斗争,淮南区党委在北撤的炳辉、高宝两县的干部、战士和公安人员中选出50余人,组成天高游击支队。炳辉公安局长林长青为支队长,县委书记梁明伦为政委,高宝县委副书记张静江为副政委,炳辉县委副书记周庆生为副支队长。队员每人长短枪各1支。9月初,支队由闵家桥出发,横渡高邮湖,在周家渡登陆,向西活动,夜袭国民党大通乡公所,未克。后去盱(眙)来(安)嘉(山)等地寻找十六团,未遇。为缩小目标,梁、林各率一部分散活动。9月10日,梁明伦部在大通东南陆庄受敌包围,梁明伦牺牲,周庆生等被俘,其余人员突围后撤回小河东。
天长县武工大队民国37年元月成立,大队长王聚成,县工委书记陶滔任政委,50余人枪,下辖大(通)石(梁)汊(涧)大队、杨村大队,配合主力部队开展天长地区的武装斗争。
天高支队由于人民解放军主力深入淮南敌后,威胁南京,国民党相继派出13个团进攻淮南,追击、“围剿”三十四旅和地方武装。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民国37年5月初,淮南区党委决定成立路东军分区(后改为江淮军区第一军分区),以三十四旅一00团分编为天高等3个支队,副团长章明任天高支队副司令(后为司令),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徐速之兼政委(8月,由李锐接任),支队以一00团三营为主力与各区队合编为一至四连。12月,天高支队三营调回一00团,归建三十四旅。炳辉县政府将一部分区队上升补充天高支队。

炳辉县总队、炳辉县支队民国37年12月,天高支队改为炳辉县总队。司令章明,炳辉县委书记张笠兼政委(次年1月陶滔接任),总队辖4个连和各个区队,计1200余人枪。2月,总队改称县支队,5月改为县独立团。
炳辉县独立团民国38年5月,滁县军分区抽调各县主力部队组建警备团,先在路东剿匪,不久开赴淮南接收淮南煤矿。炳辉支队由章明率4个主力连到来安集结,章明任警备团团长。6月炳辉县组建独立团,县长许彩文兼团长,县委书记陶滔兼政委,独立团以炳辉支队余部为基础,将各区队上升,合编成10个连,1000余人。有轻、重机枪30挺,冲锋枪、步枪数百支。1950年8月,滁县军分区抽调县独立团3个连改编为滁县军分区警备团第四营,营部设在汊涧,直属路东剿匪指挥部指挥,其余人员补充到野战部队,炳辉县独立团撤销。
上一篇:第二节 驻军
下一篇:第四节 民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