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国以前
唐光宅元年(684)十月,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屯兵下阿溪,抵御官兵。
唐广明元年(880)七月,黄巢起义军自采石渡江驻天长,补充兵员,后渡淮北伐。
唐光启四年(888),庐州刺史杨行密屯兵天长,伐扬州。
南宋绍兴八年(1138)五月,宋将韩世忠部屯泗州及天长县。嘉定十二年(1219)春,金人南犯,宋将李全、季先、石硅率军援盱眙,季先军驻天长,李全军驻盱眙,与石硅军鼎立以待金人。
明代,天长驻有龙江左、龙江右、京小军、羽林、江阴、泗州、兴武和高邮8个卫所。清袭明制,县内有江宁左、江宁右、江宁前、江宁后、上元前、上元后、广洋、石城、镇南、鹰扬、江阴、横海、高邮、泗州等14个卫所。
清咸丰八年(1858)八月二十四日,太平军李秀成部攻占天长后,留军驻守,李率主力东征扬州。九月,太平军退走,天长复为清军所占。次年三月,陈玉成率5万余众转战天长,三月二十四日,二克天长城,留龚长春驻守,咸丰十一年底,龚率部离去。
咸丰八年八月,督办安徽军务的胜保由盱眙县旧铺移营至天长汊涧。九月初三,攻占天长,遣黄诚忠驻汊涧。在胜保进攻天长时,太平军将领李昭寿降清,清廷赐名李世忠,所部改为豫胜营,驻六合县马家集、天长虞洼一带。次年三月,清军游击尚阿布,副都统营总得春、西蒙额等率部至天长防堵太平军陈玉成部。
二、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韩德勤部独立第六旅民国27年春,由苏北开至淮南津浦路东,陈海波团进驻天长。次年8月,进军龙冈、小关一线,配合韩德勤围歼陈文部队。民国29年3月驻扎天长,配合韩德勤主力部队对新四军第五支队的机关驻地半塔集发动进攻,4月,在新四军江北部队的反击下,随韩德勤溃退三河以北。
陈文部队(陈团)民国26年底,抗日义士陈文在镇江联络知己,收编部分国民党军败兵,在扬州、仪征一带惩办汉奸,收缴地主枪枝武装自己,开展抗日,队伍不断扩大。陈文率部在天(长)扬(州)公路上,数次伏击日军,拔除日伪据点,推迟了天长、高邮和天扬公路西侧广大地区的沦陷。到次年底,部队发展到3000余人。其活动范围包括天长、六合、仪征、扬州、江都、邗江、高邮湖西等纵横五百余里。为了补充给养,避免被吞并,民国27年,陈文被迫接受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的改编,先为“江都抗日游击支队”,后又编为“苏鲁皖游击总指挥部第三路军第二团,”陈文任团长,但仍坚持独立抗日。
陈文的民族气节和抗日行动在天长进步青年中产生重大影响,不少进步青年先后去陈文部队投身抗日。经天长进步青年的联系,原国民党天长县长祝玉荫亦加入陈文部队,被委为二营营长(后改为二支队),驻天长金集、长兴、谕兴一带,有400多人枪。
陈文部队的不断壮大使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深感不安,多次拉拢未果。又得悉陈部与共产党、新四军取得联系,更为惊恐。民国28年8月7日,韩德勤命令独立六旅、八十九军李守维部和天长、盱眙、高邮、宝应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分水陆两路向驻在高邮湖边塔儿集的陈文团部发动突然袭击。陈部被打垮,陈文率残部渡高邮湖,突围至天长的小关(今湖滨乡)被俘,后被国民党杀害在盱眙县的蒋坝。祝玉荫所率二支队 在陈文被围时按兵不动,并排斥天长进步青年,拒绝同新四军合作。陈文遇难后祝率部去盱眙投靠秦庆霖, 尔后又投靠国民党桂系,在去古河接受李本一改编途中,被新四军第五支队缴械。
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旅)民国29年4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为统一领导和指挥路东地方武装,在天长张公铺李庄成立皖东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杨梅生,政委陈庆先(后刘顺元)。联防司令部设政治部、参谋部、供给部和特务营,统辖独立第一团、第二团(独立第一、二两团由原第五支队第十五团划编,后又并为十五团,属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第三团、第四团和各县地方武装,独四团驻天长。民国30年1月,新四军于苏北盐城重建军部,部队扩编为7个师。第二师下辖第四、第五、第六3个旅和独立旅。路东联防司令部与独立旅为一支部队两个番号。次年2月,路东联防司令部改名为淮南苏皖边区军区。民国32年2月,改为淮南苏皖边区津浦路东军分区。
第五旅兼路东军分区民国32年2月,淮南根据地精简机构,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主力地方化。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下辖路东、路西两军分区。二师第五旅兼路东军分区,司令部仍设李庄。旅长成钧兼分区司令,政委赵启民兼分区政委,副司令罗占云。下辖第十三团、第十四团及天高等4个支队和司令部特务营。
第四旅兼路东军分区民国32年10月,第五旅改兼路西军分区。由第四旅兼路东军分区,旅长梁从学兼分区司令,政委陈光兼分区政委,下辖第十团、第十一团及天高、甘泉等5个支队。军分区驻址未动。
民国33年9月,路东主力他去,地方武装向正规部队发展,罗占云任路东军分区司令,路东地委书记李世农兼政委,恢复独四团建制。军分区下辖独四、独五团和天高、甘泉等8个支队,1个特务营和各县地方武装。
淮南独立旅民国34年8月17日,路东地方武装上升为主力部队,仍于张公铺李庄组建淮南独立旅,旅长罗占云,政委李世焱,下辖独三团、独四团、独五团和特务营。
新四军江北军政干部学校民国29年6月1日,以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为基础成立,校址设汊涧镇。校长由新四军参谋长、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兼,副校长赖传珠,教育长谢祥军。校部设政治处、训练处和校务处。学员千余人,分两个大队,下设8个队。是年10月,黄桥战役胜利,干校有600多名学员随刘少奇前往盐城。留下的干部、学员500人左右,到张公铺继续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于民国30年5月组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民国30年5月4日在张公铺成立。新四军副军长、第二师师长张云逸兼校长,副师长罗炳辉兼副校长,教育长冯文华。下设政治处(后改政治部)、军事训练处、供给处等,后因日军午季“扫荡”迁至龙冈镇。民国32年秋,改为新四军第二师教导团,团长冯文华,政委刘毓标,并从龙冈迁至葛家巷。至抗日战争结束,该校共办了4期,培养军政干部近3000名。
日、伪军队民国27年12月13日,日军华中派遣军第十三军团第九十混成旅团遣部侵占天长。并在护城桥、仁和集、金集等地设立据点。天长日军受扬州方面调遣。司令官先后有浦和收藏、平野祐芳、竹山义雄、小林、边见、青岛等,司令部驻县城公园图书馆。县城常驻日军在150人至200人之间,“扫荡”时,临时增至五六百人至千余人不等。另有绥靖队两个分队,六七十人(最多时有1个营)驻东门大街。仁和集据点驻有日军50余人,绥靖队30余人。金集据点驻有日军百余人,自卫队七八十人。护城桥据点常驻伪军百余人。
在近7年的时间里,日伪军数次“扫荡”天长抗日根据地,沿途烧杀、奸淫、掳掠,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天长先后有300余人被日军杀害,1000余间民房被毁。日军先后三次轰炸天长抗日民主政权所在地铜城镇和汊涧镇,炸死炸伤200余人,炸毁民房500余间。
三、解放战争时期
淮南军区民国34年10月,罗炳辉率新四军第二师主力北上。10月25日中共华中分局指示,淮南仍组成军区,司令员周骏鸣,政委肖望东,副司令员梁从学,军区兼路东军分区,并指挥路西军分区、第六旅及淮南独立旅。淮南独立旅下辖独三、独四团和独五团,独五团系由来(安)六(合)、天高地方武装上升组建。民国35年初军区迁入天长城。
新二师兼淮南军区民国35年6月,国民党挑起内战,原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由山东南下至天长,参加淮南作战。以第五旅、第六旅、独立旅组成新二师兼淮南军区。新二师主力大部分在天长境内布防。7月底,淮南解放区失守,除军区副参谋长朱云谦率第六旅第十六团就地坚持敌后游击(9月份奉命撤退),党、政、军机关及新二师部队撤离淮南。
国民党新五军第四十五师、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五十八旅民国35年7月,国民党调集新五军和整编第七十四师进攻淮南解放区。7月27日新五军第四十五师占领天长城,28日占领铜城。数日后他去,由第七十四师第五十八旅驻扎天长,配合国民党还乡人员建立各级政权,对全县实行“清剿”。
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民国35年8月中旬,整编第七十四师北调徐州,整编第二十六师,进驻淮南路东,第一六九旅驻天长、汊涧、铜城、郑集、金集等地,旅部设在汊涧镇。
国民党整编第四师第九十旅民国35年10月来天长换防,分驻铜城、汊涧等镇,次年4月离去。
中国人民解放军淮南支队民国35年底,中共华中分局决定恢复津浦路东地区。民国36年上半年,先后有杨效椿支队,张(百锷)徐(速之)支队南下开辟淮(阴)宝(应)地区,作为恢复淮南津浦路东地区的前进基地。7月上旬,李世农、魏然率淮南干部大队和1个武装营由鲁南进至淮宝,与两支队会合,成立中共淮南工委。3支部队合编为淮南支队,司令杨效椿、政委李世农、副司令魏然。杨支队为第二营;张、徐支队与李、魏所率部队为第三营;支队直属1个侦通队(没有第一营)。这支部队以金沟河东(今江苏金湖县境内)为基地,在天长、高邮、盱眙边境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攻城夺地建立基层政权,扩大武装力量,数次粉碎敌人的“围剿”,成为恢复淮南津浦路东地区的主力部队之一。
国民党南京交警第七总队第二大队民国36年4月,第九十旅调离,天长防务空虚,县政府派员去南京,请来交警第七总队第二大队驻防天长,其第七中队驻铜城镇。
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五十一旅民国36年12月,第八绥靖区划天(长)盱(眙)滁(县)来(安)为1个“清剿”区,命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邱维达)第五十一旅第一五一团驻天长,统一指挥天长地方团队,防堵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旅民国37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陈庆先、第三十四旅旅长廖成美率三十四旅旅部及第一0一、第一0二团进入淮宝(第一00团于民国36年11月由第三十四旅政委李世焱率领南下),成立淮南军区。该旅为恢复淮南的主力部队。月底,陈庆先率旅部及一0一、一0二团过三河南下天长,与一00团及淮南支队会合,攻克铜城镇。
国民党第二十五师民国37年3月,国民党调集13个正规团“清剿”六合、天长、嘉山、盱眙等地,以梳篦拉网结合驻剿的方法,企图剿灭解放军南下部队。该师第一0八旅驻汊涧镇,第四十五旅第一二0团驻铜城镇,在路东地区“清剿”43天。
国民党第六十三师民国37年6月,第二十五师调往苏北,第六十三师驻路东,第一五二旅第四五六团驻天长县城,第四五五团驻铜城。7月14日,该师调往盱眙县。国民党南京卫戍总部遂派驻六合县的宪兵第三团第二营驻天长,负责城防。20余日后返回。
国民党第六十六师第一八五旅民国37年8月来天长接防,第五五三团驻铜城,第五五四团驻汊涧。12月1日,徐州解放,12月5日,五五三、五五四团去盱眙集结。
国民党整编第四师民国37年12月30日,为掩护国民党部队从运河撤退,该师派1个旅由扬州向天长进攻,次年1月3日重占天长城,1月7日,占领杨村。10日,淮海战役胜利,该部仓惶撤退。
四、建国以后
中国人民解放军滁县军分区警备团第四营1950年8月,炳辉县独立团改编为滁县军分区警备团,第四营驻本县汊涧镇,直属路东剿匪指挥部。负责清剿盱眙、嘉山、来安等地的山区和县内残存的匪特。
天长县人民武装部1950年3月成立炳辉县人民武装部。10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内设军事股、政工股。1954年10月,改编为炳辉县兵役局,内设动员、征集、统计、预备役军官和民兵5个科。1958年5月3日,复改称县人民武装部,内设作训、组织动员、政工3个科,1960年1月,改称天长县人民武装部。1970年3月,内设作训、军务动员、政工3个科,1978年1月,设作训、组织动员、装备、政工4个科。县人武部负责新兵征集和民兵训练。

县人武部(兵役局)领导人更迭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天长县中队前身是天高公安局的警卫排,成立于民国37年5月。1949年改为警卫连,有百人左右。1950年8月,滁县军分区警备第四营拨一个连组建县公安队,1954年改县中队。1966年7月1日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隶属县人民武装部。1972年重新改为公安建制。现为连级单位,受武警滁县支队和县公安局双重领导。主要任务是看押犯人,维护社会治安。


上一篇:第一节 兵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