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天长原分为19个乡,宋时分为18乡及铜城、石梁2镇。
明嘉靖《天长县志》记载:天长原分为8里,后改为13里,13里是:天长城为城坊;东乡为一都、二都、九都;南乡为三都、四都、十都;西乡为五都、六都、十一都;北乡为七都、八都、十二都。据明万历二十年(1599)《帝乡纪略》记载,天长为13都:东乡:一都在东二十五里小河口,二都在东三十里长挺冈,九都在东三十五里白马塘;
南乡:三都在南二十里汴子桥,四都在南三十里福胜塘,十都在南十五里君王庙;
西乡:五都在西四十五里汊涧镇,六都在西六十里张公铺,十一都在西三十里石梁河;
北乡:七都在北五十里铜城镇,八都在北四十五里城门乡,十二都在北二十里杨村集,十三都居民四散,多在西乡、南乡。
清代沿袭明制。民国18年(1929),天长划为9区、84乡、24镇。民国20年,分为10区,即城区、附城区、第二至第九区;后城区与附城区合为第一区,复为9区。民国21年经全县行政会议议决,改划为5区,各区所辖乡镇保数如下表:

民国21年全县区划情况
民国23年,天长分为4个区,64个乡,21个镇。民国28年,分为3个区,20个乡镇,306个保,3033个甲。民国29年,分为3个区,17个乡,3个镇,220个保。日本军队侵占期间,县城周围及仁和、秦栏、金集一带为日伪统治区,伪天长县政府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个区,区辖村,村辖保。其余大部分境地为抗日民主政权控制。
民国29年4月,天长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沿袭旧制,设第一区(石梁)、第三区(长兴)、第四区(汊涧)、第五区(铜城)4个区级政权,第二区(仁和)为沦陷区(后为东北特区办事处)。后陆续改称石梁、沂湖、长兴、汊涧、铜城区,区下辖乡,乡下设村、保。民国30年9月,撤销长兴区,成立直属第四区(直属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民国30年10月,大通区由盱眙县划给天长。民国31年春夏间,撤销铜城区,成立埠河区、杨村区,不久成立铜城市。民国31年8月,从汊涧、大通等区划出4个乡成立张铺区。至民国32年1月,抗日民主政权辖石梁、沂湖、长兴、汊涧、杨村、埠河、大通等7个区和铜城市。
民国32年天长县、高邮县合并成立天高办事处,辖石梁、汊涧、大通、沂杨、金沟、黎城、闵塔、银涂、南湖、北湖、马坝、泥沛等12个区和铜城市。民国33年9月,天高办事处又分为天长、高邮两县,天长县政府设于石梁共和庄,高邮县政府设于铜城。天长县辖环城、石梁、汊涧、张铺4个区,民国34年1月增设护杨区。
民国34年4月,天长高邮两县再度合并为天高县,天高县政府先后辖环城、城区、石梁、汊涧、大通、沂杨、护杨、季桥、金沟、黎城、闵塔、银涂、南湖、北湖、马坝、泥沛等16个区和铜城、汊涧2个市。
民国34年10月底,天高县撤销,恢复天长县(民国35年6月改为炳辉县),辖城区、王桥、秦仁、环城、金集、东王庙、石梁、汊涧、大通、沂杨10个区及铜城市。
民国35年7月,共产党领导的党政军机关北撤,国民党军队占领县境后,县政府下辖5区,23乡镇:城中区辖城中镇和东丫、南晏七、西石大、北护蒲4乡;铜城区辖铜城镇和杨季、季小、龙埠3乡;汊涧区辖汊涧镇和张乐便、釜虞龙、蔡石鹅、勤龙、东龙5乡;仁和区辖仁芦、小三王、汀长窦、秦前4乡;长兴区辖金汴、司谕、福十、瓜长4乡。
民国36年4月,划并为18个乡镇:千秋镇、龙冈乡、张铺乡、铜城镇、新街乡、汊涧镇、仁和乡、十里乡、谕兴乡、郑集乡、王桥乡、京兆乡、万寿乡、石梁乡、杨村乡、季桥乡、秦栏镇、金集镇,下辖231个保,2932甲。
民国37年1月,共产党领导的天长县政府恢复,先后任命了大通、石梁、汊涧、铜城、沂杨等区政权机构的负责人,但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清剿”,区乡政权及管辖范围很不稳定。4月以后,天长县、高宝县合并为天高县,12月,天高境内相继解放,区乡政权普遍建立,天高县辖石梁、王桥、汊涧、大通、沂杨、金沟、黎城、闵塔、银涂、南湖、北湖、马坝、东阳等13个区。民国37年底天高县改为炳辉县。
民国38年1月,县城解放,2月,炳辉县原辖黎城、金沟、北湖、银涂区划归宝应县,闵塔、南湖区划归高邮县,东阳、马坝区划归盱眙县。原属仪扬县的秦仁区,原属六合县的塔山区、金集区划归炳辉县。县内设铜城、汊涧、沂杨、城区、塔山、石梁、王桥、秦仁、护杨、金集、大通11区,84乡,447村。6月,塔山区更名郑集区,沂杨区与护杨区合并为杨村区,王桥区与秦仁区合并为秦仁区,全县设9区,92个乡镇。1949年10月1日,全县计有9个区,91个乡镇。

1949年10月全县区划情况
1950年4月,撤销郑集、杨村两个区,全县设7个区,90个乡镇:铜城区辖铜城镇、龙冈镇和五墩、桑园、铜南、高庙、龙西、马塘、季桥、高塘、金龙、埠南、小关、渔民12乡;汊涧区辖汊涧镇和王店、漂牌、虞洼、天王、井陈、釜山、三庙、勤农、新街、张铺、尚武11乡;秦仁区辖秦栏镇和万寿、茅庵、岗桥、王桥、戊桥、新义、小三、仁和集、新河、芦龙、小西、大圹、白马13乡;金集区辖汴桥、司徒、井亭、官桥、塔山、草庙、福胜、隐庵、郑集、长兴、关塘、土山、田庙、谕兴、金集、长涛16乡;石梁区辖青城、石梁、蔡河、便西、龙北、双柳、付连、便东、龙南、鹅眉10乡;大通区辖冯庵、小川、苏桥、保安、刘营、金埠、齐庙、大通、三观、坝田、虎山11乡;城区辖天长镇和六里、石龙、城南、护大、沂湖、杨村、蒲东、蒲西、国章、戴坝、晏公、十营12乡。
1951年,区无变化,乡镇增加到105个,其中:铜城区撤金龙乡,增设铜兴、龙集、金埠3乡;汊涧区增设红庙、双园、长山、潘营、魏桥5个乡;秦仁区增设二墩、庆隆、元通3乡;金集区增设草西、船塘、林山3乡;大通区撤金埠乡,增设太平、平安、金桥3乡。
1952年7月,分金集区塔山、长山、土山、长兴、隐庵、船塘、郑集,石梁区龙南,汊涧区王店,城区十营计10个乡成立郑集区。石梁区改石梁乡为镇,秦仁区增设界牌乡,城区增设农场、草湖、民生、港口4乡。全县共8个区110个乡镇。
1956年2月,全县并为铜城、汊涧、秦仁、城区4个区,辖41个乡镇:城区辖蔡河、国章、民生、戴坝、郑集、关塘、长兴、石龙8乡;秦仁区辖秦栏镇及芦龙、万寿、界牌、新义、仁和集、司徒、官桥、草庙、金集9乡;汊涧区辖虞洼、新街、石梁、勤农、釜山、井陈、张铺、平安、便西9乡;铜城区辖龙集、季桥、杨村、大通、小川、太平、马塘、龙西、铜南9乡;县辖铜城镇、汊涧镇、天长镇及港口乡、农场乡5乡镇。
1957年2月,撤销区级建制,对乡一级进行合并,全县设25个乡镇:马塘乡、大通乡、龙西乡、龙集乡、杨村乡、新街乡、平安乡、张铺乡、石梁乡、釜山乡、农场乡、蔡河乡、关塘乡、郑集乡、水上乡、国章乡、界牌乡、万寿乡、仁和集乡、金集乡、谕兴乡、铜城镇、汊涧镇、天长镇、秦栏镇。
1957年7月,设铜城、汊涧、秦仁、城区4区,仍辖25个乡镇:城区辖天长镇及水上、郑集、蔡河、农场、关塘、国章6乡;秦仁区辖秦栏镇及金集、界牌、仁和集、万寿、谕兴5乡;汊涧区辖汊涧镇及石梁、釜山、新街、平安、张铺5乡;铜城区辖铜城镇及杨村、马塘、龙集、龙西、大通5乡。
1958年9月,撤区并乡,全县设秦仁、谕兴、界牌、汊涧、石梁、天长、关塘、铜城、杨村、大通、张铺、新街、龙集13个乡。12月,天长乡分设为国章乡和天长镇。
1959年5月,撤销乡级建制,全县辖国章、秦仁、界牌、谕兴、关塘、汊涧、石梁、大通、铜城、杨村等10个人民公社和天长镇。8月增设湖滨人民公社。10月增设汊涧镇。1961年6月,全县13个公社(镇)调整为35个公社(镇):釜山、汊涧、新街、井陈、张铺、石梁、金集、长兴、郑集、关塘、谕兴、草庙、蔡河、坝田、平安、大通、芦龙、万寿、仁和集、新民、界牌、秦栏、龙西、龙集、安乐、铜城、杨村、湖滨、十八集、农场、永丰、国章32个乡及汊涧、铜城、天长3镇。
1963年全县公社又有调整。3月新街公社分为新街、王店两个公社;4月从大通公社中划出保安公社;9月从芦龙、万寿、界牌3公社中各划出一部分地区设王桥公社,从秦栏公社中划出部分地区设司徒公社;10月从郑集、长兴公社中划出部分地区设老山公社,从龙西公社中划出高庙公社,从铜城公社中划出埠南公社,从汊涧公社中划出虞洼公社,从农场公社中划出城南公社。全县计44个公社镇。此建置至1968年10月未有变动,其中1964年1月国章公社改称护桥公社,1964年3月井陈公社改称汊北公社,1968年7月护桥公社更名为城北公社。
1968年10月高庙公社并人龙西公社,全县为43个公社(镇)。1969年4月,将原43个公社镇合并为红卫、湖滨、向阳、红光、大通、朝阳、石梁、汊涧、杨村、铜城、关塘、立新、永丰、界牌、跃进、龙西、天长、秦栏、新街等19个公社。
1971年,增设釜山、十八集、安乐、平安4个人民公社及城关、铜城、汊涧3个镇,全县计23个公社,3个镇。
1973年,增设长兴、虞洼、龙集、乔田、便益、焦涧(官桥)6个人民公社,恢复一些“文化大革命”前期改变的公社名称:红光改谕兴,红卫改金集,朝阳改仁和集,跃进改万寿,立新改张铺,团结改高庙。全县共29个人民公社,3个镇。
1978年5月,增设新华、坝田、桥湾3个人民公社,全县共32个人民公社,3个镇。
1980年,1月,向阳公社复称郑集公社,同年,增设芦龙、王店、龙冈3个人民公社。全县共35个人民公社,3个镇。
1981年6月11日,城关镇更名天长镇,升格为区级镇。11月成立6个行政区:仁和、金集、城关、汊涧、大通、铜城。城关区辖天长、永丰、杨村、十八集、桥湾5个公社;金集区辖金集、郑集、长兴、关塘、谕兴、官桥6个公社;秦仁区辖仁和集、万寿、秦栏、界牌、新华、芦龙6个公社;汊涧区辖汊涧镇及汊涧、张铺、釜山、虞洼、新街、石梁、王店7个公社;大通区辖大通、平安、便益、坝田4个公社;铜城区辖铜城镇及铜城、高庙、安乐、湖滨、龙集、乔田、龙冈7个公社。
1983年政社分设,全县设6个区,3个镇,35个乡(与原35个人民公社同)。
1984年10月,铜城、汊涧2个镇定为区级建置镇,其中汊涧镇与汊涧区,铜城镇与铜城区实行区镇合一,以镇(区)辖乡,全县辖3个镇,6个区(其中2个区实行区镇合一),35个乡。
1985年5月撤销秦栏乡,设秦栏镇,为区级建置镇。全县辖4个镇,34个乡,区划情况如下表:

上一篇:第二节 县境
下一篇:第四节 县治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