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化肥供应
全区供销社系统自50年代后期起开始重视做好化肥供应工作。1957年全区供应磷肥94吨,1959年增加到1357吨。60年代初,化肥供应品种开始增加,1962年全区化肥供应总量为8688吨,其中氮肥8658吨,磷肥30吨。1964年农业生产大发展,化肥需求量增大。当年全区供应化肥总量为11698吨,其中氮肥10796吨,磷肥902吨。氮肥主要供应品种有尿素、硝酸铵、碳酸氢铵、氨水等。1970年全区化肥供应量达到66366吨。8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广,化肥需求量巨增。1980年全区化肥销售总量达137745吨。1985年后全区化肥销售量继续增长。到1989年,全区供销社系统化肥销售总量为697631吨,其中氮肥486452吨,磷肥211179吨。其后,随着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深入,经营渠道增加,供销社系统化肥销售总量开始逐年下降,1992年全区供销社系统化肥供应总量为565178吨。
二、农药供应
供销社自建立时起即开始经营农药。由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民不会使用,因此农药销量有限,供应品种仅“六六六”药粉一种。
1955年以后,供销社经营的农药品种逐渐增多,新增加了“223”、“西力生”、“硫酸铜”、“DDT”等品种。为了扩大农药销售,供销社利用会议、广播、黑板报、简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推广农药的使用方法,逐步扩大农药销路。1957年全区供应农药201吨,1965年后,全区农药销量逐年上升,1975年供应3365吨,为建国后供销社系统农药销量的最高年份。1982年供应量有所下降,为1531吨,主要是高毒低效高残留的粉剂农药逐渐被低毒高效低残留的乳剂农药所代替。1983年后随着化学除草技术推广使用,除草剂使用量越来越大,使农药的销售又呈上升趋势。1987年销售农药2256吨,1989年达到2518吨。
1990—1992年,随着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深入,经营农药的单位逐渐增多,农药也取消了计划分配,农业部门的植保站、乡镇“六站一公司”(农技站、农经站、农机站、水利水产站、畜牧兽医站、林果站、乡镇企业供销公司)参与经营,使供销社的农药销售下降。1992年全区供销社销售农药867吨,为历史最低点。
在农药货源安排上,由于在1990年以前农药属省管计划商品,主要品种如六六六、滴滴涕、呋喃丹等,由省社根据货源情况统一安排。为了减轻基层供销社负担,计划分配的农药在调拨上实行送货制,由省农资公司补贴运费,县、市农资公司直接到地区二级站进货,调拨基层,供应农村。如遇大面积病虫害,计划分配或库存农药不足时,县公司除向省、地公司增补安排计划外,还直接到厂方或供货单位组织购进。1990年以后,逐渐取消农药购销计划,农业所需农药由地、市、县农资公司单独或联合从外地供货单位直至工厂直拨进货,满足用户需要。
全区供销社供应的农药器械主要品种是喷雾器和喷粉器。1979年销售19683架,1982年增加为26768架,1988年达到35044架,为历史最高水平。1990年以后逐步放开市场,多渠道经营,供销社经营量有所下降,1992年销售11300架。
上一篇:第四节 燃料
下一篇:第六节 农机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