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煤炭
建国后本区煤炭供应由专署计委统管,各口自行调拨。1958年大办钢铁,煤炭供应由专署商业局计划调拨,专署煤建公司经营。1962年专署煤建公司改称专署煤炭公司,1980年改名为地区燃料公司。从1976年起该公司划归地区物资局领导。
本区煤炭供应从建国起至70年代中期一直以国家计划调拨为主。1978年后本区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煤炭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国家下达的分配计划只能满足实际需求量的60%左右,不足部分由地区燃料公司组织计划外货源予以弥补。
1980年以前,全区生产用煤由计委分配计划指标,按用户单位包干供应。1980年后实行凭证供应的办法,对厂矿企业历年煤炭消耗进行调查后,分别根据产量实行凭证定量供应。饮食服务业和机关厂矿食堂用煤则根据就餐人数、用米数量等重新制定消耗定额,实行凭证定量供应。特殊情况用煤均由计委下达临时调拨单凭单供应。1992年起实行敞开供应。
全区工业用煤在70年代以前年供应量不足万吨,70年代逐步上升到20万吨左右,进入90年代后达到90万吨。
全区居民生活用煤在50年代只供应碎煤,不受定量限制。60年代后实行按人口用量包干供应的办法,供应品种为蛋球煤。1980年后改为按人口标准用量凭证凭票定量供应的办法,供应品种也改为以蜂窝煤为主。1992年起取消凭证定量供应的办法,敞开供应。
二、石油
建国前,本区境内一些私营商店兼营国外“美孚”、“亚细亚”煤油。同时有小商贩从南京、蚌埠等地挑运煤油,到区内各地零星供应民用。
1951年,成立安徽省石油公司滁县石油小组,开始经营石油业务,并在滁城西大街设立油库。当时油料贮存全部用桶装,且露天存放,储量一般在100吨左右,主要经营品种有汽油、煤油、柴油和少量的润滑油。
1955年滁县石油小组改称安徽省石油公司滁县直属公司,同时在范家山头(又称野鸡林,今胜利路商业储运公司院内)建成油库,有60立方卧式金属罐2个,200公升油桶1000多只,总贮量约500吨。
1956年初撤销滁县专区后,原专区石油经营机构与煤建经营机构合并,改属滁县商业局领导,对外称中国石油公司安徽省直属滁县分公司。1961年,滁县专区恢复设立后,重新成立滁县专区石油煤炭公司。1973年5月,分别成立滁县地区燃料公司和石油公司。同年底,石油公司迁至胜利路老油库,增加了贮油设备,卧式金属罐发展到46个,200公升油桶增加到2000多只,总贮量达到2600吨左右。同时建立了泵房,装卸速度加快,过去经常占压车皮现象有所缓解。
1974年1月经国家商业部批准,由安徽省商业厅投资175万元在城西水库以南鹅头山下建设新油库,历时5年,至1979年竣工。新库区建有3000立方米卧式金属罐3个,3000立方非金属罐2个,以后又陆续建成1000立方立式罐2个,50立方卧式罐20个,使总贮量达到18000立方米。同时库区还建有4个轻油罐装位156平方米,粘油发油间1幢174平方米,桶装保管室1幢200平方米,化验室1幢147平方米,消防泵房1幢171.4平方米。配有经济民警31人,消防人员11人,消防车1辆,并在库区东部铺设两条铁路专用线,总长0.9公里。使贮油设备更加完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全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业务网点不断增多,到1992年全区石油系统设立的加油站、点有98个,主要经营品种有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油脂、其他油类等6大类、60种。
几个年份全区石油销售量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