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新法接生
建国前,民间产妇多是坐着生或蹲着生。滞产、难产、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破伤风等病患经常发生,造成妇婴死亡事件较多。1952年县办培训班,为每个区(镇)乡培训新法接生员3——5人,各区乡成立新法接生站,母婴安全率大大提高。1985年,县实行乡有医院、社有产院、队有三员,全县先后办起产院72个,设产床292张,经培训的新法接生员154人,妇幼保健网络初步形成。县妇幼保健站培训、复训新法接生员至1984年底统计为5078人次,农村新法接生由1964年的65.2%上升到99.2%,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产妇产褥热,1969年发病79人,1984年至今未发生一例。
二、妇科病查治
1959年县组织医疗卫生系统医务人员,开展妇科病查治,发现Ⅰ、Ⅱ、Ⅲ度子宫脱垂患者3388人,当年即组织治疗147人,治愈97人。县医院、血防站、妇幼保健站联合组织科研小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收治40例轻重不等的子宫脱垂病人,运用中药内服5例、中药配合针灸4例、酒精封闭30例、中药阴道内塞1例。实践证明酒精封闭、中药阴道内塞两法效果显著。1960年县继续抽调医务人员,设点治疗子宫脱垂病患2219人,采用明矾纱布填塞治疗1128人,中药针灸治疗56人,升宫腚治疗563人,酒精封闭26人,益母草膏试治36人,手术切除8人,发子宫托2175个,占1960年底2841人的78.1%,治愈1741人,治愈率78.5%,当年还收闭经病患1506人。1962年全县再次组织50名医务人员,设36个医疗点,集中治疗678名Ⅱ、Ⅲ度子宫脱垂病人,巡回治疗2078人次,治愈2126人。发子宫托1737人。据统计1977年至1988年,全县结合计划生育、妇检29827人次,查出病患及时治疗,对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子宫脱垂、尿瘘病进行手术治疗。县妇幼保健站门诊,1979年用白砂糖、冰硼散试治妇科病26例(滴虫性阴道炎10人,霉菌1人,宫颈糜烂15人)取得显著效果,21例痊愈,5例好转。1982年至1988年门诊查治妇科病例1044人次。
三、儿童保健
民国36年7月(1947),县立救济院,附设育婴所,收养遗弃儿童。建国后,县卫生院经常对育婴所母婴进行体格检查。1956年全县23乡建立托儿所(组)126个,收入托幼儿1299人;1958年,全县建托儿所1342个,幼儿园626个,入托幼儿达31478人。同期,县开办托儿所保育员训练班2期,培训保育员106人,至1958年,全县有保育2790人,多数经过短期培训。县妇幼保健站、卫生防疫站,经常组织医务人员为全县幼儿园、小学及农村散居儿童进行健康检查。1979年至1988年接受体检儿童共38865人次,对查有传染病患儿童,及时采取治疗手段,家境贫苦的予以免费治疗。是年,县卫生部门,免费对全县婴幼进行驱蛔治疗,57264名婴幼服驱蛔药。1981年4月,县妇幼保健站取得巢湖地区保健所的配合,组织300名县、社、队医务人员,对全县(张疃公社未进行调查)1980年出生的5124名婴儿进行健康状况调查,调查确诊或疑似佝偻症病患482人,占9.4%,营养不良399人,占7.8%,两者兼有82人,占1.6%。均得到及时医治,困难者,得到免费医治。1985年县对铜闸乡开展散居儿童系统保健试点,1537名散居儿童,接受健康检查,实检1528人,检查率达99.4%,查出病患儿童264人,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性质贫血136人,佝偻病128人,检查后开展预约门诊,治疗105人。1986年,实行母婴系统保健一条龙,从婚前检查、妊娠、分娩到幼儿7周岁,实行系统保健,1987年母婴系统保健,发展为保健保偿制度。县卫生部门制定保健保偿条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