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组织建设
民国32年(1943),抗日民主政府的陶运(后改为梅山)、清林、龙亢、运漕等区都建立了区中队(或称警卫连)。庙赵、海口乡等成立民兵小队,配合正规军,打击日伪顽。民国33年,全县民兵总数已有3000多人。
民国34年9月,中共含巢县委、含巢大队随新四军七师北撤后,民兵组织遭受严重破坏。民国37年4月,华东野战军南下先遣支队进入含和地区,7月建立和含县大队,民兵又重新活跃起来。1949年1月底,含山全境解放,各区乡都组织起民兵组织(也称自卫队),全县69个乡均建立了民兵中队。行政村成立民兵排,自然村成立民兵班。1950年全县有民兵14682人。1951年4月,建立含山县人民武装部,加强对全县民兵的组织领导。1953年,省委下发《关于建立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的指示》,民兵组织进入大发展阶段,当时凡18——40周岁的男性公民都普遍动员加入民兵组织,民兵人数达四五万人。1958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关于改进兵役工作的指示》,把民兵工作与预备役合而为一。是年9月,毛泽东“大办民兵师”指示发出后,全县7个人民公社都成立了民兵师,民兵总数扩大到110732人,占全县总人口40.9%。1960年6月,在全国民兵代表大会精神指引下,中共含山县委对民兵组织作了调整和整顿,全县组成8个团、140个营、643个连、2039个排、5819个班,民兵总数79634名。各人民公社配备专职武装干部。1961年,按照国务院颁发的《民兵工作条例》,再次对全县民兵进行整组,把身体健康16——45周岁的男性公民和16——35周岁的女性公民都编入民兵组织,其中,16——30周岁的男性公民和16——25周岁的女性公民编入基干民兵。1962年6月19日,毛泽东主席关于“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指示发出后,全县开展民兵工作“三落实”活动。在组织体制上,分武装基干民兵、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在组织形式上,普通民兵以公社编团,大队编营,生产队编排。基干民兵则相对集中,以大队编排,生产队编班。全县民兵编为20个团、183个营、272个连、2378个排、5790个班,民兵总数63226人。在“三落实”活动中,先后涌现出褒山公社一统碑大队民兵营、县农机厂、农具厂、环峰镇、九连公社、省东关水泥厂等“三落实”先进单位。1969年8月2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县组建武装民兵独立团的命令》,县组建一个武装基干民兵独立团,各公社都组建一个武装基干民兵连。1981年7月,中共巢湖地委、巢湖军分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调整民兵组织问题的指示》,在含山进行民兵组织调整,缩小民兵组织范围、调整参加民兵的年龄、简化组织层次的试点。经调整1985年全县有普通民兵营209个,连6个;基干民兵连27个,排224个,班748个。民兵总数39766名(内有女性民兵630名)。其中,基干民兵8791名,普通民兵30975名。1986年5月,依据省军区和巢湖军分区《关于基干民兵建设的十年规划》,将全县基干民兵减少到5000人。
二、民兵训练
训练制度
建国后,全县民兵实行三级训练制度:生产大队民兵营(连)长、武装基干民兵排长及各专业骨干,由县人武部集训,每年1——3期;武装基干民兵由乡(社)、厂人武部集训,每年10——15天;基干民兵由大队民兵营(连)集训,每年7——10天。根据省军区1986年10月指示,从1987年起,民兵训练以县集中,年度训练,时间25天。
训练内容
50年代主要对民兵进行常规武器常识教育,以队列、射击、投弹等为主要内容。1958年,训练民兵达万人。1962年为了落实战备工作,民兵除进行基本技术训练外,还进行打空降训练,并组织对空了望、清山、搜剿空降特务等活动。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突出“三打”(打飞机、打空降、打坦克)、“三防”(防原子、化学和细菌武器)训练。1973——1982年,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民兵军事训练《三年纲领》和《四年纲领》实行周期训练,专业技术分队则侧重专业技术训练。1986年以后,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颁发的《民兵军事训练大纲》施行。据统计:50年代共训练45672人次,60年代共训练22827人次,70年代共训练36704人次,1981——1988年共训练12531人次。1978——1985年共举办小教员训练班21期,参训人员共1527人,训练时间共465天。
训练器材
除购置必要的器材外,主要为自制的简易模型、发火装置、雷壳样品等器材。1974年打坦克训练中,就试制发火装置16种,雷壳样品20多种,其中有10种送省军区展览。
军事表演
每年结合民兵训练都要举行军事表演,其中有几次规模较大,表演项目较多,1974年10月,仙踪、昭关、褒山、九连、清溪等5个公社基干民兵连在昭关举行反空降表演,参加人员800余人;1977年9月29日,全县基干民兵连在横龙铺作队列、射击、投弹、战术、爆破等5大类表演,参加人员1800多人;1979年9月29日,褒山公社基干民兵连在大冯村作队列(200人)、射击(精度、对抗、坦克、飞机、空降)、投弹(规定目标)等表演,参加人员500人。
武器管理
民兵武器因经过几次更换,管理方法也随之有所改变。1980年以前,民兵的武器装备除城镇厂矿集中保管外,其余均由个人保管。1980——1981年,逐步实行部分由公社保管,部分集中在大队保管的办法。1982年以后,全部实行以乡集中保管制度。全县各乡镇,厂矿均成立了武器管理领导小组,配备专人管理,计建立27个基层兵器室,有各种枪柜、架169个,并制定了检查评比制度。1985年,将原来保管在各乡的民兵武器集中到县保管。
三、重要活动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全县广大民兵不仅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运送弹药、粮草、救护伤员,侦察敌情,维护地方治安,而且拿起武器,配合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自民国30年(1941)5月到民国34年8月,民兵共参加大小战斗近百次。民国32年6月,日军和伪军刘子清部由运漕开往铜城闸,在黄墩附近被运漕区警卫连和海口、庙赵、永丰等乡300多民兵伏击,日伪军损伤严重。民国33年4月,含南民兵1000余名配合运漕区警卫连攻入运漕镇,夺回被日伪军在前几天“扫荡”中掠去的耕牛26头,解救被绑架群众130多人。同月,庙赵乡民兵配合运漕区警卫连在运漕后河拦击日军一艘轮船和两只木船,截获木船上装的20万条麻袋。民国34年8月,含南民兵1000余人,在地方武装配合下,破坏淮南铁路林头至铜城闸间40多里路段,砍掉沿线电话杆,切断日伪交通和通讯线路,使日伪军成为瓮中之鳖。23日,全县区乡民兵中队、自卫队、武工队全体出动,配合新四军第七师向县境内淮南铁路沿线敌伪各据点全面出击,收复含南大片土地。民国37年2月21日,陶厂民兵在巢无独立营(营长汤先林)掩护下,率领400多名群众,将国民党储存在陶、葛两姓祠堂内的15万公斤军粮全部运出发给贫苦群众。民国37年上半年,含南广大民兵配合顾鸿部三战全歼国民党保六团。民国38年元月下旬,含北民兵配合黄山游击队解放仙踪镇,含南民兵配合县大队及各区中队解放县城和各镇。2月,中共含山县委成立支前指挥部,以民兵为骨干,组织担运团,支援解放军渡江。解放初期,广大民兵积极投入剿匪、反霸、镇反、土改等斗争。1957年3月,铜闸农具厂民兵马世友为保护该厂厂长的生命安全,与持刀行凶的反革命分子搏斗,将其抓获。马世友面部被砍伤,反革命分子随后被镇压。同年9月,环峰镇民兵卢善发在查旅馆时抓获1名特务。1959年7月,县兵役局为维护社会治安,组织民兵成立153个打狼组,深入山区打狼,使狼群伤害山区人畜的事件在县内逐渐减少。
建国后,召开过两届民兵代表大会。1960年2月28日,县召开首届民兵代表大会,正式代表200名(其中女代表10名)。会议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先进民兵团7个,选出马世友、卢善发、万安国、项庭英、张建武、周贯宏、周昌全、张永华等8人出席省民兵代表大会。4月,马世友、卢善发二人又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各受奖励半自动步枪1支。1964年10月21——23日。县召开第二届民兵代表大会,正式代表220名(其中女代表20名),列席代表25名,先进集体代表22名(其中民兵营10个,连1个,排10个,班1个)。会议最后一天举行民兵大比武,褒山公社一统碑大队民兵营获得优良成绩,营长张中仓随后出席南京军区表彰大会,受奖励半自动步枪1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