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组织
民国年间,市场管理由县城及较大集镇的商会承办。建国后,市场管理初归属工商税务局,1950年5月属工商科。1957年10月由商业局商政股承办。同年县及各公社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市场领导,保障合法交易,取缔投机倒把。1977年3月起,由工商行政管理局主管。
二、管理
民国时期,集市贸易由封建势力和富商把持,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民国15年(1926年),运漕大旱,粮食匮乏,某米商购米数百石雇船外运,以图厚利。正当米商准备开船起运时,突来百余人将米搬抢一空。为于息风潮,县知事不得不会同县商会会长赴运漕查处。并由商会和地方人士组织查禁私运机关。抗日战争前后,各集镇粮行、鱼行、猪行、牛行、竹木行等充斥市场,政府不加干预,市场全由大商号和行商操纵。
1951年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政策,扶植和保护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同时建立商情报告制度,了解行情,整顿行业,取缔非法经营,打击投机奸商。1952年积极推动私营工商业接受国家加工、订货、经销、代销乃至公私合营。1956年,私营商业、个体手工业全行业合作化,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形成。农村中一些主要物资实行派购,集市贸易受到限制。1957年根据中央放宽农村自由市场管理精神,允许三类农副产品进入市场交易,集市贸易再度繁荣。1958年人民公社化,家庭不再为社会提供商品,农副产品上市量大为减少,集市贸易一度中断。1961年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允许和奖励社员开展家庭副业和有计划组织集市贸易,全县贸易市场逐步恢复。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集市贸易和各种经济活动限制过严,管理过死。集市贸易濒于倒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场管理逐步走向正轨。三类物资全部允许上市,一、二类农副产品管理作了适当调整。1985年贯彻中央(1985)1号文件,进一步放宽农村经济政策,除粮、棉、油实行定购合同外,其它农副产品逐步实行自由上市、自由交易、随行就市、按质论价。商品上市种类、数量急剧增加。集市贸易成交额成倍上升。1984年成交额1.619万元,1988年上升到5.373万元。为管好市场,含城、运漕、清溪几个较大市场,场内都设有市管办公室。含城农贸市场还设有治安办公室,有专人处理日常工作。 三、查处
1960年恢复农村集贸市场,一些不法分子不顾国家政策规定,贩卖国家统购的农副产品和计划供应的工业品,获取暴利。1963年查处投机倒把分子230人,其中,获利万元以上2人,5000元以上36人,1000元以上50人,1000元以下123人。1964年查处投机倒把分子4960人,法办1人,罚没款1157元,补税3385元。1965年查处投机、违法违章案件175起。共查获粮食3741公斤,油脂325公斤,布票1197.6尺,苎麻84公斤,土布1286.6尺。“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投机倒把分子倒买倒卖农业机械、耕牛、粮、油、布匹及各种票证。清溪公社大时村时某一人贩卖耕牛114头,从事黑市交易104头,牟取暴利2359元。一农具修配厂,从1971年到1975年5年间,私收铜17236公斤,铝12230公斤,生铁、钢材16945公斤,焦炭203863公斤。1985年至1988年,查出假冒伪劣商品有食品类:变质饮料62915瓶(袋),不合卫生标准冰棒3200支,变质奶粉、麦乳精、罐头4214筒,变质水果糖26.5公斤,霉烂瓜子2500公斤,霉变香烟10804包,伪劣药品555种,私盐35000公斤。生产资料类:假化肥37吨,假农药1930瓶。电器类:无合格证三洋牌彩色电视机2台,劣质永东牌电风扇35台,翻版和淫秽磁带205盘,没标志插座(头)5524只,没标志电表326只,没标志互感器128只,没标志万用表5只。工具类:香港组装劣质缝纫机头36个,没标志油卡尺9把,没标志卷尺、百折尺15860把,没标志磅秤40台,不标准秤812把。
集市贸易不同发展阶段成交金额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