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桥梁〕
县内石拱、石梁等古桥较多,据清同治《庐江县志》记:县城有兴贤、回龙、鱼市、水月、临仙(捧檄)、升仙(掷杯)、桐城、重锦、观音等桥。东南西北乡共有桥44座。由于地理变迁,古桥除倾圮、改建外,有的名物无存,有的已被再建新桥所代替。
公路建桥始于1949年,当时所建公路桥都是临时木架桥。1955年起逐步将木桥改建为半永久式“石台木面桥”,1959年8月起,陆续淘汰临时性、半永久性桥梁,改建为符合载重等级的永久式桥梁。据统计,1985年全县共有公路桥梁183座,其中桥长百米以上、单孔净跨40米的有白山、缺口、南门、东门、罗河大型桥梁5座;桥长20米以上的中型桥梁41座;桥长20米以下的小桥137座。
白山大桥座落于白石山脚下,白山镇西街头,白石天河与南河汇合处。这两条河流把白山区同大、石大两个大圩7个乡8万人民与河南丘陵地区4个乡6万人民隔成3片,不仅阻碍了白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还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长期以来白山人民盼望建桥。民国31年春,国民党第八挺进队以建白山桥为名,征集群众建桥款7000余元(当时可购大米20万斤),结果钱白出,建桥成了泡影。1976年省计委正式批准以国家补助、群众献工的方式建桥。同年12月,县组成建桥指挥部,由县革委会副主任潘耀南任指挥,县交通局、白山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坐阵具体指挥。12月9日破土动工,交通部门的主要技术力量都集中在工地上负责施工,广大干群积极进行备料清基,陆地千车竞运,水上百舸争流,万人上阵,备沙石11000立方。清基过程中,克服雨雪、冰封、泥泞路滑等困难。技术人员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集思广益,攻克难关。经过1年零8个月的奋斗,完成土方近20万立方米,块石砌体17800立方,混凝土3200立方,省、地、县共投资83万元,白山区集资50万元(包括献料投工折款)。大桥于1978年8月建成,10月20日剪彩通车,交付使用。
该桥是县交通部门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大型桥梁。全长350米,主线由两孔净跨70米空腹式双曲拱、一个直径13米块石全圆拱和一个净跨7.5米块石拱立交桥组成,岔桥由4个直径5.5米全圆拱和一个5.5米半圆拱组成。主桥桥面宽7米,两边各设1.5米人行道;岔桥桥面宽7米,两边各设1.25米人行道。
南门桥位于县城南门外,在老南门桥(又名升仙桥)上首300米处,跨县河。桥长70米,净跨40米,空腹式双曲拱、半悬波结构。主拱3段,底段用独脚扒杆吊装,中段以在木船上设龙门架浮吊就位,焊接现浇接头。桥面宽8米,两边各设1.5米人行道。1972年10月动工,1973年7月建成。省交通主管部门补助10万元,县财政拨款8万元。此桥由县内技术工人施工,设计荷载汽——20挂——100级。
罗昌河桥位于罗河集镇北,跨罗昌河上游裁弯取直的新河道上。交通局原设计3孔,每孔10米,双曲拱,因桥墩在汛期施工难度较大,改设计为1孔,净跨40米双曲拱,桥台均设在新河堤的平台上。桥长68米,宽9米,两边各设人行道1.5米。拱肋分3段,用自制的组合浮吊安装,设计荷载汽——20挂——100级。由金牛镇建安公司承包施工。1984年11月动工,1985年11月交付使用。省公路局投资30.6万元。
东门桥是军(埠)二(坝)公路线上大型桥梁之一,位于县城东、捧檄桥北50米处,跨东门河上。因捧檄桥年久失修,桥面窄阻碍干线公路车辆通行。经省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建新桥,县交通局设计桥型。大桥净跨40米,全长87米,桥面宽12米,每边人行道1.5米,为适应城市交通的双曲拱桥;引道挡土墙试用弧形薄壁结构。由金牛镇建安公司以包工不包料方式施工。1985年10月动工,1986年10月竣工。投资45万元。
缺口大桥座落于裴(岗)桂(家坝)路上的缺口镇东端,跨黄陂湖出口处西河上。建国前,来往行人靠渡船,既不方便,又有危险。
1958年为适应“大办钢铁”时矿石调出的急需,省投资5万元,新建17孔木架桥,中间孔宽15米,可通航船,采用贝雷式钢架,桥面宽4.25米,全长102米,载重8吨,使用15年。虽经几次加固维修,终因木材腐朽不能通车。1973年底,由省公路勘测设计院设计,省公路局第4工程队施工,重建6孔跨径20米“t”型桥梁,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基双柱式桥墩,桥面宽9米,全长139.5米,设计载重汽车15吨,挂80吨。1974年竣工通车。
县内桥梁多为县政协副主席、交通局副总工程师郑农生主持设计。30多年来县境公路桥梁建设由他亲手设计、监理施工的共有136座。
1985年庐江县主要公路桥梁(20米以上)基本情况表




〔渡口〕
庐江历史上在小河支叉、乡村集肆,通衢要津,均设有船、盆渡口,清光绪《庐江县志》记载,重要渡口有19道。建国后有的渡口虽为桥梁所代替,如白山渡、缺口渡等。但随着生产发展,启用新渡口,相应增加,在16条河流上,1985年有常年营运渡口98道,分布在28个乡镇,60多个村庄,拥有挂桨机、钢板船、水泥船、木船、腰盆等渡运工具98只,其经营方式有集体、个体两种。
县河有船厂、八字口、白雪圩、县河口(古渡)共4道渡口。
黄泥河有三叉河、柴埠(古渡)、新庙(古渡)、张圩共4道渡口。
沙溪河有马厂圩、断头颈共2道渡口。
瓦洋河有蒋堰、吕拐、张老渡、大余、后院、高山、竹林寺(2处)共8道渡口。
西河(州河下游)有徐墩、吴家渡、乔墩、青帘(古渡)、迎水庵、殷家渡、符家渡共7道渡口。
黄屯河有院东、何板、邢疃共3道渡口。
塘串河、兆河有柯拐、上扯(古渡)、义和、垅埂、农场9大队、10大队、姥山湾、马头嘴(2处,1处为古渡)、沐集、小沐庄、龙岗、仓头嘴(古渡)、马尾河共14道渡口。
东大圩环圩河有埒埂、13大队、苏疃、关河共4道渡口。
西大圩环圩河有医院、佘嘴、汉冲(2处)、6大队共5道渡口。
盛桥河有宛畈、明堂(古渡)、河口共3道渡口。
白石天河有哑吧渡、罗汉庙、三汊口、三汊河、石头(古渡)、白立河(古渡)、金拐(古渡)、向拐(古渡)、青阳河(古渡)、小良嘴(古渡)、金窝(古渡)、王圩、邓家渡(古渡)、大四兴(古渡)共14道渡口。
南河有沈桥、施婆(古渡)、南河(古渡)、横沟(古渡)共6道渡口。
有罗埠、新建、张墩、张圩三、张圩二、前渡(古渡)、前三、范拐(古渡)共8道渡口罗埠河。
戴桥河有站岗(古渡)1道渡口。
牛首河有桑卜拐、湖垱嘴(古渡)、水月庵、牛首河(古渡)共4道渡口。
清水河有清水河(2处)、龙门(古渡)3道渡口。
杭埠河有薛泊(古渡)、广寒、张拐(古渡)、王四六(古渡)、岗头(2处)、戴拐(古渡)、新河口、黄老、沿河共10道渡口。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