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土壤分类〕
本县土壤类形和分布规律为:丘陵地区形成的土壤母质主要是下蜀系黄土,庐北地区土壤母质以山河冲积物为主,庐南圩区土壤母质多为湖相沉积物。山区土壤由花岗岩、正长岩、片麻岩、石炭岩和紫色沙岩等母质形成,经过土壤概查,全县共有5个土类、9个亚类、25个土属、60个土种。
一、水稻土类水稻土是本县主要耕地土壤,广泛分布于全县各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6.7%。其中:淹育型水稻土19.5万亩,占耕地15.7%,分布于丘陵区的岗塝田,水源不足,土层浅,保水能力差,但经精耕细作,科学改良后,土壤肥力较好。侧渗型水稻土23.6万亩,占耕地18.9%,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区的塝、冲上部及低山区二塝田和山脚田,耕层含沙量高,易淀板,保水保肥性能差,偏酸反映,属低产土壤。潴育型水稻土49万亩,占耕地39.4%,分布于圩区和丘陵区的畈田,耕层厚,无障碍层次,有效养分丰富,水源充足,是高产土壤。潜育型水稻土14万亩,占耕地11.2%,分布于圩区的低部和低山盆谷地,地形部位低,排水条件差,耕层土质粘重,供肥能力差,为低产土壤。
二、黄棕壤类该类土壤占耕地面积13.3%。黄棕壤和粘盘黄棕壤为本县主要旱地土壤。集中分布在丘陵区的岗地和低山区的山地,该土土层浅,结构差,粘盘层部位高,肥力不足,大部分水土流失严重,经改造可种旱粮和经济作物。
三、紫色土和石灰土类紫色土主要分布于大化、裴岗、冶山等乡,南部如泥河、罗河等地也有零星分布。紫色土母岩松脆,易于风化,矿质营养丰富,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宜种豆科作物。
石灰岩土,零星分布于东部的邓湖、顺港一线低山残丘,西南部乐桥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可植桑、油桐、枣、乌桕等经济林或其它喜钙性农作物。
四、沼泽土该类土壤面积约1万亩,主要分布在黄陂湖滩,宜植芦苇等。
庐江县土壤分类系统表

〔土壤养分〕
本县有潜育型、潴育型水稻土计63万亩,有机质含量高,其余土壤有机质均属一般含量。全县土壤有效氮含量均属中等以上,耕作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属中等水平。
庐江县主要土壤类型养分含量表

〔植被〕
全县植被总面积239.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7.9%,其中林地40.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11.6%,草山草坡面积19.4万亩,占5.5%,隙地草场面积35.2万亩,占10%,农作物植被面积122.5万亩,占34.8%,四旁和水面植被20.13万亩,占5.7%。
自然植被中,原始森林植被已绝见,多见于天然的松杂林,次生灌丛、茅草群落,以及水生植物植被。松杂林有马尾松、枫、栎、化香、黄连木、槐、檀、榆等;次生灌丛有山胡椒、映山红、胡枝子、野毛栗等,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全县有疏林草地121958亩,主要有茅草、黄背草、蒿类等,有的灌、草并存,分布于丘陵岗地,缺口区最多,达3.8万亩,汤池、泥河、乐桥、城关等区均在2万亩左右,其他各区疏林草地也有零星分布。喜温水生的自然植被分布于沿湖、河岸、塘边以及圩畈洼地,有芦苇、菖蒲、莎草,莒草、野菱、菱、藕、野荸荠和水花生、水浮莲、绿萍等,还有繁生于水田的稗、三棱、鸭舌菜、四叶萍、水扒根、眼子菜等,繁生于旱地的扒根草、狗尾草、小蓟等。
人工植被主要有木、竹和农作物植被。全县森林覆被率为15.7%,其中湖圩地区为6%,中部丘陵区为8.8%,东部低山为33.8%,西部低山为43%,砖桥、果树山区森林覆被率较高,在70%左右。栽培的林木分布于低山丘陵。人工植树,树种单一,主要有杉、松及果树、香樟、绿茶、油茶、竹类。城镇街道、村落四旁、公路沿线、河渠圩堤岸等植有悬铃木、水杉、榆、柳等,庭院植有果树、花卉。湖塘水域有菱、藕、茭白、芦苇及绿肥类人工植被。
农田山地耕作地区,由于复种指数高,几乎常年被各种农作物覆盖。冬春季是麦、菜、绿肥,夏秋季以水稻为主兼有杂粮、油料、瓜菜作物。

上一篇:第四节 水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