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管理
(一)系统隶属
1985年以前,本地国营工业企业主要属于经委系统(原工业局系统)、粮食系统(粮食油料加工)、商业系统(食品加工)和供销系统(棉花加工及食品加工)。全市8个预算内工业企业都集中归经委管理。
1966年以前,县委、县政府均没有工业管理机构。县委设工交工作部,1963年后又改为工交政治部,统管全县各类工业和交通运输。1966年以后,县委工业管理机构撤掉,未重新设置。县政府(又称县人委)设国营工业和手工业(即二轻系统)管理机构。
(二)企业管理
50年代中期,学习苏联经验,企业推行“一长制”。1956年取消“一长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1957年又进一步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群众监督制。在1958年大跃进中,强调书记挂帅。
1966年开始,企业党组织瘫痪,厂长职权被取消,成立“革命领导小组”,1969年改为“革命委员会”。后来恢复了党组织,实行一元化领导,党政合一。
1982年,恢复党组织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从1983年起,实行党委集体领导,职工民主管理,厂长行政指挥。1984年后,逐步推行厂长负责制。
1952年,国营企业实行定额管理,开展劳动竞赛。1953~1954年,制定作业计划,加强企业计划生产管理。1960年,国营企业曾一度普遍推行班组经济核算。
“文化大革命”十年,工业生产只讲究完成生产计划,不讲经济效益。部分企业年年亏损,少数企业甚至是生产越多,亏损越多。
1977年4月,中央召开了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巢县掀起了工业学大庆高潮,并把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起来。
1979年,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加强企业管理,建立明确的责任制。
1981年,市国营工业企业在立足内部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改革工资制度,实行浮动工资、车间包干、联产计酬等简单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1984年,8个国营企业全部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联产计酬、部分工资浮动、工资全浮动等。
二、行业产品
(一)建材行业
本市建材资源极为丰富,品种多,储量大。石灰石、荧石、大理石、粘土、黄砂、石英砂分布全市各地。建材工业产品有青砖、耐火砖、建筑石料、石灰、青平瓦、红砖及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其中青平瓦质量在全地区历次行业检查中名列第一。主要厂家有:
巢湖市水泥厂位于环城乡贾塘行政村蔡家岗。1985年有职工225人,计划外用工55人。厂区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9084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138台,总装机容量1127千瓦,固定资产原值257.37万元,净值182.01万元。年产值154.19万元,实现利润37.2万元,上交税金14.69万元;年产325号矿渣水泥3.7264万吨。
1958年,县水利局曾在散兵石厂投资兴办水泥厂,有职工500人,利用石灰、红砖、石膏为原料,手工操作,生产200号低标号水泥,年产约200吨。1960年停办。
1970年下半年,在大办“五小”工业的号召下,县水利局又在原厂址投资恢复了水泥厂,招回部分技术工人,加上散兵石料厂工人约70人,建造了土立窑,购买了几台小磨机。1971年开始批量生产水泥,当年产值3.73万元。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1974年10月水泥厂搬迁到现厂址。1982年产水泥约2.4万吨,完成产值112.8万元。1983年,县投资贷款116万元,对水泥厂进行第一期工程扩建,建造了一座机立窑(年产能力5~7万吨),实行了半机械化生产;但由于主要设备不配套,没有达到设计能力,1985年,该厂投资150万元进行第二期工程扩建。
巢湖市砖瓦厂位于望城乡三合村。1985年有职工244人,计划外用工110人,厂区占地面积16.13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19台(套),总装机容量643.5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05.02万元,净值55.37万元,年产值157.7万元,实现利润4.12万元,上交税金18.78万元。年产红砖2114.87万块,青砖61.23万块,青平瓦445.42万块。
该厂原称巢县窑厂,建于1951年,当时厂址位于望城乡天灯庵,由县窑业工会兴办。建厂初期,仅有2口土窑,年产青砖约50万块。1956年扩大到8口土窑,年约产青砖300万块。当年下半年兴建了瓦车间和8口土瓦窑,购置了手摇瓦机1台和5万副瓦架、6条牛;同时厂部也搬迁到现在厂址。1958年产砖401万块,平瓦85万块。由于大办钢铁需要,曾生产部分耐火砖。1960年,该厂转生产陶瓷产品(电瓷瓶、大碗、瓦罐等),厂名改为巢县陶瓷厂。1963年,陶瓷生产“下马”,恢复生产青砖、平瓦,划归工业局系统。1966年产砖187万块,平瓦142万块。1970年,厂投资21.7万元,新建了24门轮窑一座,购买了一台350型砖机,当年7月1日投产生产红砖。从此,该厂由间歇式小土窑生产变为连续式的轮窑生产,由笨重的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益逐年提高。瓦窑也增加到20口,手摇瓦机已被半自动模压瓦机取代。1972年,省建材局在该厂投资30万元,兴建了一座人工干燥室,由于设备简单,技术不过关,砖坯质量受到影响,1977年停止使用。1982年,年生产成品砖2300万块,创当时全省砖瓦行业产量最高纪录。
(二)轻纺工业
本市轻纺工业有酿酒、玻璃、纸箱、制糖、纺织等5个行业,主要产品有棉布、涤棉布、中长纤维、维纶、精干麻、粮食酒、芋干酒、大曲酒、饮料酒、玻璃器皿、纸箱、蔗糖等。主要厂家有:
巢湖市染织厂位于巢城人民路137号。1985年有职工482人,计划外用工8人,厂区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283万平方米。全厂共有主要生产设备183台,总装机容量520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45.13万元,净值80.52万元,年产值293.28万元,全年亏损32.57万元,上交税金44.44万元。年产棉布138.26万米,化纤布28.7万米。
该厂建于1958年4月,由巢县染织厂、夏布厂、棉织社、纤维厂(生产麻纤维)、柘皋棉织厂、烔炀棉织社等十几个单位合并而成,职工约1000人,厂里有运输队、副业大队、捕捞队等。1960年开始,厂职工陆续下放、调出,1962年3月停产。剩下约30名老技术工人办起了巢县综合社,归属县工业局领导,全民单位,集体性质,自负盈亏,手工操作织粗棉布,弹棉花。1965年4月,县政府又把综合社、烔炀纺织厂、黄麓纺织厂合并为巢县纺织厂,招回一批熟练工人,全厂职工约200人,有24台自动织布机和部分手工织布机,当年6月投产。1970年,烔炀、黄麓两个纺织厂的纺纱机合并在烔炀成立纺织车间,归县染织厂领导,同时,染织厂改名为纺织厂。由于亏损太大,1980年5月,纺织车间“下马”,设备变卖,人员并到大厂。1983年厂名改为巢县染织厂。1982年下半年起,由于原材料涨价,纺织产品又不断调整价格,工厂应变能力不强,产品积压,亏损严重,处于半停产状态。
巢湖市酒厂位于柘皋镇。1985年有职工137人,计划外用工48人。厂区占地面积1.7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7278平方米。全厂共有主要生产设备69台(套),总装机容量312.1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36.86万元,净值90.83万元,年产值336.35万元,实现利润30.125万元,上交国家税金73.24万元,年产芋干酒1988吨,大曲酒300吨。
该厂原为私人办的柘皋鲍家糟坊,生产米醋、白酒等。1949年10月改造为国营企业,称巢县酒厂。1952年职工人数扩大到68人,当年,省里投资十几万元对工厂进行扩建,厂址由柘皋河西迁到现厂址。1959~1991年上半年,生产处于停产状态。1961年夏,生产又逐渐走向正轨。1962年,县粮食部门办的东山头酒厂移交该厂管理,1965年东山头酒厂关闭后,人员设备均迁到县酒厂。1970年,厂里增加了一套机械化(液态)酿酒设备,第二年正式投产,开始大批量生产芋干酒,年产1000吨以上。宿舍大楼、酒库楼、新仓库等也都相继建成。1977年底,蒸馏塔、精馏塔建成投产。1981年下半年,新建的大曲酒车间开始投产。1984年3月,该厂又投资10万元新建了低度酒车间,1985年上半年投产,当年生产低度酒140吨。
巢湖市玻璃厂位于巢城东郊放王岗。1985年,该厂有职工116人,计划外用工24人。厂区占地面积8.2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358平方米,全厂共有主要生产设备24台,总装机容量140千瓦。固定资产原值65.2万元,净值44.25万元,年产值82.62万元,当年亏损2.85万元。年产日用玻璃制品2295.42吨,其中鱼缸7.79万只,毛口瓶7.05万只,灯罩12.89万只,灯座117万只。
该厂前身为“五七”工艺组,创建于1968年,属县商业局领导,当时只有十几名职工,生产简单的工艺品、玻璃画等。1969年,改为巢县“五七”玻璃厂,生产复制灯泡。1970年10月,省轻工业厅一次投资89万元筹建巢县玻璃厂。1971年3月正式投产,由省厅定点生产药用玻璃制品(安瓿),当年完成工业产值34.38万元,经济效益较好。1972年,该厂划归县工业局领导。1973年,上级再次投资74万元,将原小圆炉扩建为10.6平方米池炉,计划把该厂建为全省生产安瓿和玻璃管的重点厂。由于设计不合理,生产不配套,加工工艺不过关,原材料、燃料不足等多种因素,于1975年7月停产。1978年9月,县投资5万元重建小圆炉,恢复生产,产品为各种日用器皿。由于小圆炉手工操作,工艺落后,加上炉龄逐年老化,耗能高,效益差,于1984年6月拆除。省轻工业厅、市财政、银行又集资24万元,于1984年7月破土动工,兴建了一座9平方米双项保温池炉,1985年1月正式建成投产。
巢湖市纸箱厂位于巢城城河街,建于1958年3月,原称巢县麻制品厂,生产麻袋、麻绳、麻布等。工人绝大多数是优抚对象和社会困难户。1963年9月,该厂和柘皋综合厂合并为巢县社会福利综合厂,生产草包、草绳。因原料紧张,1971年9月又转产麻袋、绞包线等,同时改名为巢县麻袋厂。1973年1月又转产纸箱、纸盒,同时改名为巢县纸箱厂。1978年4月,由县民政局交给县工业局。在此之前,这个厂年年亏损,工资、费用等不足部分由民政局补贴。
1985年,该厂有职工82人,计划外用工1人。厂区占地面积1349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852平方米。有主要生产设备20台,总装机容量43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3.71万元,净值7.27万元。年产值40.74万元,实现利润8360元,生产各种纸箱、纸盒40.3万只。
(三)农业机械
建国初期,本市农机行业只有几家集体经营的铁器社、木器社和一些个体铁匠铺,生产铁锹、锄头、镰刀等小农具。1958年,巢县农机厂成立。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到1985年底,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鼓风机、喷雾器、滚动轴承、弹花机,轧花机、磨粉机、脱粒机、农用水泵、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底盘、破碎机、耕整机等。主要厂家有:
巢湖市农业机械修造厂位于巢城东风路1号。1985年有职工250人,计划外用工2人。厂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全厂共有主要生产设备110台,总装机容量1281.3千瓦,固定资产原值209.9万元,净值139.72万元。年产值125.98万元,实现利润12.07万元,上交税金3.9万元,年产WN5—4型混流泵1541台,WN3—3型混流泵2394台,破碎机114台,吸沙泵426台。
该厂建于1958年11月,原称巢县机械厂。1960年产值达87.58万元。1961年8月,与县农业机械修造厂(即巢县铁木农具厂)合并,成立巢县农业机械厂。1962年,原农业机械修造厂的人员划出成立了巢县木器厂和巢县机具厂两个集体企业。1965年,该厂试制5LN—33型水泵,次年批量生产,年产约700台。当年下半年,厂名改为巢县农业机械修造厂,除生产水泵、脱粒机等产品外,兼修理各种农机具。1969年,县拖拉机站撤销,约30名修理工人合并到农机厂。1970年,厂里开始试制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底盘(后又改名为江淮—12型),后于1979年停止生产。在此9年期间,年产值最高达897.52万元,比生产手扶拖拉机前的49.08万元增长7倍多;流动资金由35.6万元增长到16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由62.24万元增长到174.83万元;厂房、宿舍、设备都得到大量增加。
1976年,由于拖拉机生产任务重,水泵停止生产。1979年开始生产水泵第二代产品,WN5—4和WN3—3两种型号混流泵。WN5—4型混流泵属国内先进泵之一,1984年9月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也是全市第一个省优工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1984年初,厂里又增挂了一块巢湖市水泵厂牌子,实际上是一套班子,两炔牌子。
(四)化学工业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本市化工行业只有巢县化肥厂和巢县化工厂两家国营企业,生产合成氨、盐酸、硫酸、肥皂、液体皂、蛤蜊油等,后因管理不善,相继倒闭。1976年,又投资兴建了巢县硫酸厂,建市后改为市化工厂。
巢湖市化工厂位于青苔山西角,建于1976年3月,1977年7月1日投产,生产硫酸。1980年秋至1982年初曾生产过硫酸铝和磷肥,年生产能力分别为2000吨和3万吨。后因硫酸、磷肥全国性滞销,停产10个月。
1984年初,该厂投资17万元新建了磷肥回转化成室;投资12.8万元进行了硫酸生产线二级改造,使原来年产5000吨硫酸提高到年产7500吨。1985年,该厂有职工125人,计划外用工12人。厂区占地面积7.5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6878平方米。全厂有主要生产设备73台(套),总装机容量676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34.1万元,净值96.67万元,年产值80.38万元,实现利润3.83万元,年产93%硫酸3765吨,12%磷肥4540吨。
三、生产设备
1985年,本市8个国营工业企业有主要生产设备585台(套),总装机容量4742.9千瓦(万元以上设备共有116台〈套〉),其中各类机床64台,各种运输车辆36辆,年产5万吨水泥生产线设备1套,纸箱制造设备16台,砖瓦制造机械3台,9平方米双项保温玻璃溶化池炉1座,酿酒设备49台,年产7500吨硫酸生产设备1套,年产2万吨普通过磷酸钙生产设备1套,染织机械166台,卧式快装锅炉3台,柴油发电机组3台。
所有设备,除酒厂的白酒微波老熟机、染织厂的20台宽幅布机等设备外,大多数属一般水平或即将淘汰更新的设备。
四、“大办钢铁”及部分关停企业
(一)“大办钢铁”
1958年,巢县成立了冶金指挥部,下设重工业局,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约10万人参加。据统计,当年有1.5立方米以下小土炉727座、宝塔式土炉54座、坩埚47万只、2立方米小热风炉58座、8立方米以上高炉12座;年产钢3809吨,生铁1.5万吨。在巢城周围较大的钢铁厂有4个,其中省属的有皖江钢铁厂和政法钢铁厂,县属的巢县钢铁厂和民兵师钢铁厂。由于土法上马,矿石、燃料缺乏,钢铁质量低劣,亏损太大,得不偿失,从第二年开始,4个钢铁厂相继“下马”。
(二)关、停企业
1.巢县造纸厂位于柘皋镇,1957年建厂,原为县委宣传部领导,1962年划归工业局领导。1958年有职工108人,年产白纸47吨。1962年固定资产原值6.43万元,年产白纸42.61吨,当年盈利1.62万元。同年下半年,厂址迁巢城东山头杨家山继续生产。次年7月停产关闭。
2.巢县电厂位于巢城东河街,建国前是一家私营小厂,发电机容量只有27千瓦,职工5人。建国后被改造为地方国营企业。1952年发电量为5.56万千瓦时。1955年固定资产原值为17.56万元,发电机容量达150千瓦,发电量达12.63万千瓦时,实现利润2.04万元。1958年,由于华东输电网接通,电厂停产,人员设备并到县供电局。
3.巢县糖厂位于庙集乡,1971年建,生产蔗糖。生产原料甘蔗由庙集乡、中垾乡农民种植提供。1972年该厂有职工180人,年产蔗糖56吨,完成产值3.6万元,上交税金1万元,当年亏损4.4万元。1977年固定资产原值达49.52万元。由于当地原料出糖率低,储藏技术、生产工艺不过关,导致年年亏损,于1979年停产关闭。建厂8年共产糖354吨。
1966~1985年经委系统几个企业盈亏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

1966~1985年经委系统几个企业上交国家税金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

1970~1985年几种主要产品产量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