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城镇私人鱼行、鱼贩是鱼虾销售的主体,巢湖两岸亦农亦渔,或以农为主兼事渔业的村民也自产自销。建国前夕,巢城、柘皋、烔炀等城镇有私人鱼行6家,鱼贩上百人,自产自销的兼业渔民1400多人。年鱼产量约120~150万斤,其中鱼行、鱼贩和自产兼业渔民每年经营量约50~80万斤,其余由鱼贩贩往芜湖、合肥等地销售。
一、国营水产公司
1953年中庙设立水产收购组,属芜湖地区水产公司。1954年6月正式成立巢县水产经营处,1957年划归巢县供销社统管。1958年归县商业局领导。1959年9月又归属巢湖区。1961年4月巢县水产经营处重新成立,隶属县商业局。1964年10月,巢县水产公司正式成立,隶县水产局。1965年2月,水产局撤销,水产公司属县商业局。1971年食品、水产两公司合并。1978年重新恢复县水产公司,归县农林局。1979年秋,巢县水产局重新成立,水产公司归该局领导。同年,巢城成立开发公司,原水产公司下设的散兵、槐林、芦席嘴、东管、中庙等水产收购组划归巢湖开发公司管辖。
该公司除经营海、淡水产品外,还经营渔网、网线和渔民生活日用品每年除完成购、销、费用、利润计划指标外,年盈利均二、三万元。
二、国营渔场
1956年春,无为县三官殿鱼苗场在巢城筹建鱼苗中转站,当年秋被巢县接收为巢县水产养殖场,负责全县鱼苗供应和养鱼技术推广。当时经营的苗种塘94亩,每年从无为、枞阳、宿松等地购回鱼苗2000~2500多万尾,培育鱼种500多万尾,以满足全县鱼种需要。1981年水产养殖场迁至东方红公社光明行政村东荡圩内,征地257亩。1985年该场有水面129.3亩、鱼苗池33口37.8亩、大片池10口35.5亩、亲鱼池6口22亩、蓄水池19亩、成鱼池15亩,年产鱼苗达亿尾,培亩鱼种年均500至800万尾,1984年起,扭转长期亏损局面,1985年略有盈余。
三、城关渔业队
建国前,巢县城关有渔民70多户250多人,渔业劳力120多人,小渔船12条(24吨)。一家一户或几家组织,靠拦河扳大罾捕鱼虾为生,每个劳力年捕捞量约2000斤。1958年,原来组织起来的新生、新华、新光三个渔业小组合并成立集体性质的巢县城关渔业队。全队75户318人,正常劳力168人,有渔船15条(160吨)。1974年,该队除拦河捕鱼张虾外,还在天河240亩的水面上养鱼、育珠,同时还办起渔网、渔丝加工厂,将年老体弱的渔工和家属安排做工。该队每年产鱼约7万斤,起珠5斤,工业产值利润接近万元,人均收入400多元。
四、中庙和姥山渔业生产队
建国前,中庙和姥山个体渔户漂泊在巢湖上,靠捕鱼捞虾为生,生活极其艰苦。建国后,渔民逐步组织起来。1958年冬,成立中庙、姥山两个渔业生产队,共108户、608人,劳力157个、渔船7条(210吨)。此后,由风网船改为机、帆两用船,由捕毛鱼为主发展到捕银鱼、大鱼、螃蟹等,年捕捞量约为20万斤。此外还开展运输,兴办商业,加工渔网,开荒种地,人均年收入300元左右。
五、社队渔场
社队渔场分别属乡、行政村领导。第一个兴办的是1971年成立的岱山公社蒋家河渔场。其后,发展到26个。1978年后,一些专业户、重点户也先后办起了渔场。社队渔场主要起到辅导渔业技术、输送鱼苗鱼种到队、捕捞成鱼的作用。
六、个体农户养鱼
过去,农户养鱼主要采用“塘跟田走,联户养鱼,固定补贴”,既管水又养鱼的办法。1978年后,随着渔业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开始出现了一批个体承包养鱼户,实行“固定上交、超产归己”,调动了农户养鱼的积极性,渔业产量、经济效益都有明显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0.9万亩可养水面中,已建立起各种形式责任制的水面已达8.5万亩,占可养水面总数的91%。
上一篇:第一节 资源
下一篇:第三节 养殖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