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5年本市第一个机械抽水站在中垾武城圩建立,随后分别在黄周圩、官圩、武都圩等重要圩口建起机械排涝站。
1958年10月于庙集乡始建第一座电力排灌站,装机20台,2050千瓦。
1958~1961年开挖了引水渠道,为兴建排灌站提供了有利条件。1961年,先旱后涝,在圩区又兴建了机电排灌结合站。
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投资899万元,兴建机电排灌站99座,置排涝机械304台、2.2099万马力;其中电力站95座,装机202台,1.3095万千瓦。排灌面积达29.5万亩,占耕地面积32%。
到了70年代末,基本上形成了以10个国营电力排灌站为主体和众多的塘坝水库相关联,蓄、引、提相结合“长藤结瓜式”的水利灌溉体系。
黄山区青岗、赵集、栏杆、司集、鲁桥等乡,原属柘黄水系,远离水源,扬程高,水耗大,效益低。省驷马山引江枢纽工程兴建后,又建成了大王一级站引江水入滁河。1979年到1981年又兴建了滁河灌区配套工程,陆续建成大骆岗、陈四湾、上头胡、黄坝、徐岗电灌站以及滁河导流沟引水工程,使黄山沿滁河的8.7万亩农田得以灌溉。
为适应农村排灌用电的需要,从1959年开始架没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165.3公里,3~10千伏线路389.8公里,装置配电变压器224台、容量3.3165万千伏安。建110千伏变电所2处,主变1台,容量1.5万千伏安。建35千伏变电所17处,装主变30台,容量5.455万千伏安。
本市10个国营电灌站电机设备已陈旧老化,耗能大,不安全。1984年省水利厅无偿调拨机电设备,由市财政筹款解决经费,分期分批对庙集一、二、三级站,武山站、柘方宋岗三级站,烔炀站进行了设备更新改造。庙集一级站原10台95千瓦,现改装10台75千瓦。烔炀站原2台220千瓦、5台110千瓦,改装6台155千瓦。武山站原1台215千瓦、5台110千瓦,改装4台90千瓦。
本市现有万亩以上灌区13处,灌区内渠道均进行了修整疏通。灌区内有机电排灌站222处352座,其中:电力抽水灌溉站87处196座,装机328台、2.5414万千瓦。排灌结合站123处144座,装机244台、1.3061万千瓦。机械灌溉站2处2座,装机3台、240马力。机械排灌站10处10座,装机110台、800马力。
机电排灌站受益耕地面积单灌达52.4702万亩,排灌结合达8.2970万亩,保证灌溉达44.318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48.8445万亩。
1985年机电排灌站情况一览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