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粮食销售
城镇供应1954年,本县城镇居民用粮,全面实行计划供应。根据不同对象,参照过去消费情况,经群众评议,按户核定。工商行业用粮按月编制计划,凭证凭票购粮。
1955年11月起,城镇居民口粮实行分等定量,每人每月口粮标准,按劳动差别、年龄大小,分为七个等级;特重体力劳动者23~27.5公斤;重体力劳动者18~22公斤;轻体力劳动者14~17公斤;初中以上学生14~165公斤;干部职工及其他脑力劳动者135~165公斤;一般居民和10周岁以上儿童115~13公斤;10周岁以下儿童在3~105公斤范围内,分5个等级定量。试行不久,群众反映儿童定量标准偏低。后改为一般居民和12周岁以上儿童135公斤;12周岁以下分八个等级,最低4.5公斤,最高12公斤。现行居民儿童定量标准如下表:

体力劳动者口粮定量标准,随工种变动进行调整,少数民族和僧尼口粮定量略高于居民。
1957年,城镇粮油供应进行全面清理整顿,采取“三查”(人口、工种、定量标准)、“二核定”(户口、定量供应卡)方法,调整定量标准,堵塞了漏洞。
1971年,调整城镇非农业人口口粮标准,月人均口粮提高1~2公斤,并对定量外各项补助粮(民工、临时工、会议、夜班工人、回民丧事、矽肺病人等补助粮)作出新规定。
1979年起,对参加企事业单位生产劳动的社会待业青年给予粮食补助,每人每月补助标准:特重体力劳动者45公斤;重体力劳动者3公斤;轻体力劳动者15公斤。
1984年底开始,对工商行业计划外用粮,实行议价供应。
农村定销农业人口口粮主要是自产粮解决,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后,对农村缺粮户实行计划供应。供应对象主要是因灾减产的缺粮队(户)、经济作物队和蔬菜队。按照购留政策,以自产粮实产为基数,除去种子、饲料外,口粮不及最低标准者,国家给予供应,何时缺粮何时开始供应,原则上供应原粮。蔬菜专业队供应标准与城镇居民同,供应成品粮。
1971年,茶林山区、经济作物队实行定销,一定五年不变,销售指标通用,丰欠调剂,以保证口粮标准不低于邻近产粮区。定量供应粮油执行统销价格,各种补助粮按收购价计算。1985年起,供应农村所有粮食统按比例价销售。
粮食奖售1961年,为扶持农业生产,国家收购油料、棉、麻、茶、烟、茧、竹、水产品、中药材、猪、禽、蛋等76种农副产品,实行奖售粮食,凭商业和粮食部门收购凭证购粮(统购价)。是年11月底,据县商业、粮食两局统计,共购进生猪1431头、禽类1051只、苎麻1625万公斤、茶叶84万公斤、茧373万公斤、水产品25万公斤、油菜籽27万公斤、芝麻245万公斤、桐仁02万公斤、柏子054万公斤、中药材013万公斤等,共售出奖励粮2985万公斤。
1963年9月,奖励品种调整,增加木材、级外茶,取消油料作物奖励。棉花每50公斤,奖售粮由175公斤提高到150公斤;苎麻每50公斤,奖售粮由175公斤提到50公斤;生猪由每05公斤奖售原粮05公斤,改为级内猪每头奖售原粮125公斤。1973年,奖售土特产品由77种减为60种,高级毛峰茶改按售茶款每百元奖售贸易粮10公斤、化肥15公斤;蚕茧每50公斤奖售粮25公斤、化肥50公斤;木材每立方米奖售粮75公斤、布票2尺;生猪每头奖售粮20公斤、布票2尺;棉、麻改奖化肥。1978年,实行奖售的品种由15种改为11种。1979年后,农副产品价格提高,改奖售粮食为补助粮食。
粮食议销1963年,粮油开始议价销售,其指标和销售范围均由上级粮食部门确定。翌年11月,省粮食、商业、轻工三厅联合通知,县食品厂原料用粮按议价供应。1971年9月,专署下达本县议销粮指标3万公斤。1972年春节,专署安排议销黄豆15万公斤。
1983年,本县成立粮油议购议销公司,下设城关、木镇2个营业所,各基层粮站代营议购议销业务。
1984年,省粮食局通知,拨出部分平价粮转为议销,利润上交60%。
1987年,本县议购议销公司停业,业务由县粮食局统一经理,分站核算。
1965至1989年,本县议销粮食5530万公斤。
几个年份粮食销售表
单位:原粮万公斤

二、油脂油料销售
对非农业人口的食油供应,不分劳动差别和年龄大小,实行一个标准。1955年,每人每月5市两(16两制)。1962至1965年,曾先后改为15、2、3、4两(10两制)。1980年增为05市斤。
1972年春节,专署安排本县议销食油1910公斤。1973年,收购蓖麻籽,按每05公斤奖售食油2市两。1965至1989年,本县议销食油(含料折油)68万公斤。
几个年份油脂销售表单位:万公斤

三、粮油价格
购价建国以来,粮油购销价格一直由中央控制、调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购价调整三次。1961年,全国6种粮食平均价格提高2525%,本县以5个品种(稻谷、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计算,平均提高27%。1966年,本县粮食购价提高1634%。“文革”动乱起,粮食购价12年未动,价格低于价值,影响农民生产情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后,1979年,全国6种粮食统购价平均提高2086%,本县提高2132%。
1985年,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全国不分品种,一律按“倒三七”(三成按原统购价,七成按原超购价)比例价收购,本县遵省指示,籼稻、玉米、小麦、荞麦按“倒三七”,粳稻按“倒二八”,糯稻按“倒四六”比例计价收购。
油脂(料)收购价格共调整五次,油菜籽、芝麻、花生果3个主要品种的平均价,每50公斤价由1952年1221元提高到1957年1749元,提高幅度为4324%;1961年每50公斤2466元,比1957年提高3527%;1971年每50公斤3133元,比1961年提高2704%。1972年秋季开始,油脂(料)收购实行超购加价30%。1977年,芝麻收购价每50公斤由42元提到50元,其余价格未动。1979年,在提高统购价比1977年增加255%的向时,又把超购加价幅度提高到50%。从1983年起,改按“倒四六”比例计价。
主要粮食品种收购价格调整表
单位:元

主要粮食品种销售价格调整表
单位:元

食用油料(脂)收购价格调整表
单位:元

食用油料(脂)销售价格调整表
单位:元

粮食、油料(脂)比例收购价格表
单位:50公斤、元

销价建国后,在“稳定市场、稳定物价”方针指导下,粮食统销价格基本稳定。1958年以前,调整统购价格时,相应调整统销价格,购销之间保持一定的差价。1961年提高购价时,销价未动,第一次出现购销价格倒挂情况。1963年,农村粮食销价提高到与统购价相同,实行购销一价。但供应菜农、渔民、国营农林四场和城镇居民口粮销价未动。1965年,国务院决定,供应城镇的粮食,销价提高与购价相同。1966年,在提高购价同时提高销价,即购销同价。1979年,粮食购价提高20%,销价未动,再次出现购销价格倒挂。1985年,供应农村缺粮户口粮、种子粮、饲料粮以及救灾粮和各种补助粮,都提高到比例收购价水平,城镇人口口粮和计划内的行业用粮销价未动。
油脂销售价格,1964年以前,随着收购价调整。1971年调高油(脂)料购价时,销价未动,出现油脂购销价格倒挂。至1989年,油脂销价仍是1964年调整的价格,已有25年未更动。
国家补贴粮食购销价格的差价、超购加价款、运粮超义务里程的运费、粮油商品正常损耗和保管费用、预购定金贷款利息等费用开支,都属政策性亏损,由国家财政拨款补贴。1953至1979年,本县对政策性亏损实行计划控制,按实际亏损金额给予补贴。27年中8年盈利,共上交利润66.55万元;其余19年亏损,国家共拨补贴390.28万元。
1980至1982年,实行定额补贴,按照商品流转计划和财务亏损指标,核定经营万斤粮油亏损定额,年终根据实际经营量补贴。1983年改为下放亏损指标,超亏不补,减亏分成,减亏金额按比例分成,县得35%,省、市(地区)得65%。1986年,财务体制改革下放到县,县与企业根据指标四六分成,分成所得,50%用于发展生产,20%用于集体福利,30%用于奖金开支。本县实行定额补贴,1980至1989年,国家共补贴人民币62192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