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期,本县大小集镇的工商业,仍沿袭民国时期的经营方式,将商品分类在店内陈列;由乡入城的农副产品串街叫卖,无固定贸易场所。1952年10月,城内首次举办为期5天的物资交流大会,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个体商贩、从事手工业的农民及来自外县的商业户参加交流大会,调节商品余缺,活跃城乡经济。1949年至1953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年递增2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集市贸易繁荣,摊点林立,除本县个体商贩外,还有从山东、江苏、江西和本省12个县的外地商贩来本县做生意。对这些商贩,工商行政部门除按规定收取市场管理费外,还协同税务部门征收应纳的税金,并配合物价、计量部门检查各商贩有无欺行霸市和哄抬物价情况。从1979年至1988年,全县查处投机、违章违法案件2109起,其中投机倒把案98起,罚款总额4.92万元。同期,查出假冒伪劣商品8大类80多个品种9.6万多件,总值13.5万元。1987年5月,县举办伪劣商品“展览”会,历时一月,展出冒牌伪劣商品200多件。本县农贸市场建设,建国后始逐步得到发展。1965年县人委拨款3000元,在民国时期郭西街菜市场旧址建成600平方米砖木结构国营菜市场;1979年利用市场管理收入,在市心街、和平路建400平方米的雨棚;1980年整顿、调整集市贸易场所,以翠百路作为固定的农贸市场,将蔬菜、山货、粮食、鱼类、肉类等划类分段,上搭雨棚下设水泥板摊位,城乡个体户各得其所;1982年安庆行署池州办事处拨1.5万元在大轮码头建30间综合性市场;1984年翠百路又扩建52间永久性雨棚,总长156米,面积420平米;水泥板摊位总长450米,设公平秤3处。同年9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南齐山埂东侧划地550平米,建成封闭式竹、木柴炭交易市场,建砖木结构营业房47间,供商户租赁。商户自筹资金搭盖营业间40间。在此期间,乌沙、殷汇、观前都建有规模不等的农贸市场。1979~1984年工商局共投资各项市场设施费11.28万元。
1987年,城内建成杏花村市场,系钢架结构玻璃钢瓦屋顶,建筑面积1700平米,投资14.8万元,有摊位97个,经营布匹、服装,日平均营业额约4万元。该市场1988年被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文明集贸市场称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