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及其以前时期,寿县多灾多难,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甚低,乡村建设有名无实。除庙宇、祠堂与地主庄宅有砖瓦房建筑外,一般农民住房均为土草房,常年受灾的湖洼地区,多以芦棚、茅庵为藏身之所。
1950年起,尤其是在土地改革完成后数年中,广大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积极劳动,生产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少农户盖起了新房,虽然仍是土墙草顶,却也宽敞明净。公社化后20余年,乡村建设以农田水利为主,同时开辟了科技种田新路子。尽管遇到三年困难与十年内乱,农业生产仍有所提高,但因生产经营管理过分集中,收入分配搞平均主义,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且集体开支较大,费用不能精打细算,增产未能使农民增加收入,致使农村住房建设处于低潮。1980年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大幅度上升,住房建设迅速进入高潮。近几年来,农户中有半数以上更新了住房,其中5%建造了砖瓦、砖混结构平房乃至楼房。现全县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8—12平方米。
1976年恢复集市贸易后,乡村集市商业日趋繁荣。全县各乡集无不拓宽市场,开辟新街,集市范围较前扩大1—3倍。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乡集面貌迅速改观,机关、学校、国营商业、供销社与个体工商户,纷纷修建了新房。其卫生院、影剧院等建筑设施,较之大镇并不逊色;大部分乡集街道敷设了砖石,或修成混凝土路面。昔日坑坑洼洼、泥泞污秽的现象逐渐消失,市容日趋整洁清新。
一些乡集,由于地势低洼或其他原因而移址重建。大店岗原集市坐落于淠河正南堤上,狭窄零乱,1954年被洪水冲毁后,重建于堤东,新街较前扩大数倍,宽敞整洁。老庙集,原在安丰塘东南拐,沿塘堤为市,街道曲折狭隘,污秽狼藉,特别是妨碍了护堤工程建设。1982年后迁集市于其东2公里处。寿六公路近侧之十字路,原是一过路村店,仅有一家亦商亦农小商铺和两三户茶摊,自老庙集市迁来后,迅速发展,成为中等集镇,现为青莲乡人民政府驻地。苏王坝,原集市于1954年被洪水淹毁,后在其南里许之高阜地重建新集,街道呈十字形,较前扩大数倍,自公路接通寿县、堰口集、迎河镇后,更趋繁荣。
一些曾是农田、荒岗或村庄,因是乡人民政府驻所,后也逐渐发展为集市,如船涨、建设、六冲等。
乡村道路桥梁,近几年建设速度明显加快。1970年前后修筑的机耕路,除部分不适用的被废除还田外,大都改为乡村公路,并由土路改为碎石泥结或沥青路面,1987年已有60个乡集通行汽车,总里程266公里,其中晴通雨阻152公里。
乡村供电,1978年以前,仅是一线数点,即靠近输电线路的几个区、乡人民政府所在集镇用上了电,普及率不过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后,1983年寿县出现了“农民办电热”,随着国家加强能源开发、建设,电力与器材供应量逐年上升。至1987年底,乡村农户用电普及率已接近50%。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