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87年,全县有塘坝31235处,蓄水量为1.72亿立方米;中型水库3座(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1亿立方米以下),蓄水量1.52亿立方米;小型水库121座(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1000万立方米以下),蓄水量0.52亿立方米。塘、库蓄水总量3.76亿立方米,水塘面积23.4万亩,水库面积9.5万亩。
一、塘
安丰塘
古名芍陂。史载是楚相孙叔敖建于楚庄王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纳六安县境内的龙穴山以西、小华山以东约390平方公里的花水入塘;引淠河水自淠源河上的众兴集南,经子午渠(淠源渠)至葛嘴汇山源河水入塘河。
1958年,安丰塘纳入淠史杭灌区后,除山源河水系中的大部分地面径流仍由淠东干渠入塘外,“三源”中的淠源、淝源水已不再入塘。其主要水源由淠河总干渠输入。坝顶高程由29.0米逐渐加高到31.0米,设计兴利水位29.0米(短期兴利水位可达29.5米),防洪水位29.5米。
安丰塘水位、面积、容积表
建国后,党和政府对兴修水利极为重视,制定了对安丰塘进行综合治理的措施。1951年成立了安丰塘水利委员会。1958年把安丰塘纳入淠史杭工程总规划,沟通了淠河总干渠,引来大别山区的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等水库的水,使安丰塘成了一座中型反调节水库,对发展寿县商品粮基地起了重要作用。
安丰塘的工程建设,分为“恢复整治”和“兴建发展”两个阶段。
恢复整治阶段。解放初期的安丰塘,已是历尽沧桑,堤坝、斗门毁坏,蓄水甚少。1950年,安丰塘又遭大水灾,水毁严重。是年冬,做出了对安丰塘的恢复、整修规划,先后用了两个冬春,动员6000多名劳力,培修堤坝,整治10座斗门,将原28座斗门改并成24座,加固了众兴滚坝,疏通了淠源河,在鲍兴集附近的淠河上截流,最大进塘水量达60立方米/秒,蓄水量增加到3600万立方米。
兴建发展阶段。1958年对安丰塘进行了总体规划,引、蓄、灌、排等几个方面的工程设施作了统筹管理。
引水工程。安丰塘引水渠道淠东干渠,历史上叫老塘河。河道弯曲,河床窄狭,堤坝低薄。先后组织劳力(最多时15万人),用了4个冬春,对上游的童家湾、洪家湾等处,进行裁弯取直,全面拓宽,深挖河床,加高培厚堤坝,共完成土石方515万立方米。河床断面由原来的30米拓宽至50米,堤顶高程从31米加高到33.5米,堤顶加宽到6—8米。上接淠河总干渠,最大输水流量430立方米/秒,并兴建双门节制闸,调控进塘流量,抬高干渠水位,使塘上游31座斗门自流灌溉,洪水时,杨西闸能分泄干渠洪水流量达220立方米/秒,经迎河泄水闸入淠河。
蓄水工程。建成引水工程后,安丰塘扩建工程也相应展开,主要做了三大项:
其一,取土打坝。四次施工,筑新堤5.3公里,加高培厚老堤19.1公里,堤顶高程达31米,完成土方395万立方米。
其二,调整改建斗门。原环塘24座斗门不尽合理,经规划,因地制宜,本着便于用水和管理,改建成27座斗门。扩建戈店节制闸为淠东干渠下段进口处灌溉泄洪两用闸;兴建老庙泄水闸(安丰塘泄洪闸);废除井字门,改建成老庙倒虹吸,通过中心沟,成为堰口分干渠的进水口。
其三,块石护坡。塘堤土方工程按标准完成后,蓄水量可扩大到1亿立米,但由于塘面水波吹程大,达10公里,水蓄至28.5米时,堤坝一年要打掉50万立方米土,使蓄水量长期限制在5000万立方米以内。
中共寿县县委于1976年组织了3个区的26个公社劳力及县直机关干部职工、街道居民11万余人,采运八公山石头,奋战两冬一春,修筑块石护堤,建防浪墙24公里,完成砌体6.6万多立方米,总投资134.6万元。
灌溉工程。从1962年开始,由上而下,由骨干到一般,分年实施,逐步铺开,至1965年,先后建成了正阳分干渠、堰口分干渠、石集分干渠、迎河分干渠。开挖大型支渠36条,斗、农、毛渠7000多条,相应建成大小配套建筑物1万多座。
排水工程。解放初期,安丰塘灌区易涝面积约29万亩。为解决涝渍,先后开挖了中心沟、南湖沟、长沟、迎(河)南截涝渠、朱大江等20多条排水沟,围筑九里、东津、陡涧、时淠、建设、枸杞等较大生产圩堤14座,使17万亩低洼农田基本上旱涝保收。
附:安丰塘灌区
1949年安丰塘蓄水17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8万亩。1957年蓄水量36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1万亩。经修筑护坡、防浪墙,1977年以后,蓄水能力达到8200万立方米,年复蓄3—4次,受益4个区,2998个生产队,灌溉面积63万亩,是1949年的8倍。灌区由于有了水的保障,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1979年产量3.85亿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灌区人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1983年粮食产量达5.73亿(市)斤,商品棉500万斤,商品油料1500万斤,商品麻810万斤。1983—1987年,水旱灾害频仍,粮、棉、油、麻的产量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粮食年产量在6亿斤左右。
在灌溉的同时,安丰塘5万多亩水面的综合开发利用,也有了较大发展:
水产品。水面养鱼,建立了水产养殖场。安丰塘鲜鱼最高年产量达100万斤左右,繁殖鱼苗3830万尾,并从1982年开始蛤蚌育珠。
航运。水位的抬高,沟通了安丰塘、淠东干渠上段和迎河分干渠的航运,航程60多公里,解决了10余个乡镇的水运交通,年吞吐量在2万吨左右。
发电。利用戈店节制闸的水位差,1973年兴建小型发电站1座,装机58千瓦,年发电4.3万千瓦,供机关单位照明、粮食加工。
安丰塘环塘涵闸工程情况表

二、水库
1.大井水库
原名杜岗水库。位于小甸镇东北约3公里处,集水面积33.6平方公里,总库容5040万立方米,设计兴利水位41.70米,相应兴利库容3635万立方米,死库容525万立方米。完成土方84.7万立方米,石方2.5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其中提水灌溉6.97万亩。
大井水库由寿县水电局勘测设计,于1958年冬动工,瓦埠区组织民工,完成土石方5万立方米,后因自然灾害(1959—1961年),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而停工缓建。1969年秋,正式开工续建,1973年完成大坝及坝坡块石护砌。主体工程包括大坝(土质,长3290米,顶宽3.5米)、进水闸、泄洪闸和2座放水涵。
1983年11月中旬至1984年7月上旬,进行了大坝灌浆加固工程,钻探灌浆320孔,总进尺3664米,并续建了非常溢洪道工程,均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至1987年总投资274.2万元。
2.花果水库
位于三觉镇、六冲、谢埠乡交界处。集水面积6.2平方公里,从瓦西干渠引水充库,是瓦西干渠上的反调节水库。总库容10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15万立方米,死库容11万立方米,设计兴利水位高程45.6米,设计坝顶高程47.5米,有效灌溉面积3.23万亩。
花果水库由县水电局设计,1970年冬开工。坝体土方工程于1971年冬竣工。南北涵及泄洪涵、大坝块石护坡1974年完成。坝长1500米,顶宽3.5米,最大坝高13米。完成土方39.07万立方米,石方11758立方米,混凝土491立方米,投资95.93万元。
小(二)型水库统计表





三、涵闸
1.东淝闸
设在五里庙东淝河上(亦称五里闸),距入淮处3公里,由治淮工程指挥部设计,于1951年11月动工兴建,1952年7月建成。采用无桩基荷重承载,闸墙为重力空箱式,宽6米(高程25米,净宽1.8米),闸底高程14米。5孔,每孔净宽7.5米;两边4孔高6米;中孔高10.5米。
闸门为直升式平板钢闸,中孔双层,上扇高4米,下扇高6米,手摇卷扬式启闭机6台,配有平衡铊。设计进洪流量1500立方米/秒,泄洪流量1000立方米/秒。技工来自淮委及淮南煤矿(137人),施工高峰时技杂工达1167人。土方开挖和填筑用工来自下塘、曹庵、三和(今属长丰县)、三义、堰口、瓦埠区,先后达6500人次。
完成土方87.5万立方米,石方0.70万立方米,混凝土1.05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81万元。
2.南小河地下涵
坐落在双枣乡的周岗和广岩乡的郑岗交界处,属瓦东干渠水系。1967年7月竣工,控制面积89.5平方公里,设计流量305立方米/秒。3孔,每孔净宽3米,总高5.1米,闸底高程35米,主要用作泄水。
3.迎河泄水闸
在迎河镇南,属淠河水系。1975年竣工,控制面积390平方公里,设计流量320立方米/秒。浮作式闸门,1孔,孔宽20米,孔高5.36米,闸底高程23.04米,堤顶高程29.30米,主要作泄洪用。
4.正阳涵
坐落在正阳关东五里铺与丰庄乡交界处,属淮河水系。1971年5月竣工,控制面积344平方公里,设计流量122立方米/秒,设计水位高程闸上26.5米,闸下22.5米。闸长109.4米,钢板闸门,卷扬机启闭。5孔,孔宽4米,孔高4.9米,闸底高程15.50米,堤顶高程22.40米。主要用作防洪排涝。
5.幸福涵
在淠河东岸,张李乡张家老坟,属淠河水系。1953年建成,1981年扩建。控制面积247平方公里,设计流量124.5立方米/秒。钢筋混凝土闸门,电动螺旋杆式启闭。原有3孔,每孔高2.5米,宽3米。1981年增建3孔,每孔宽2.7米,高3.0米。闸底高程19.5米,堤顶高程29.5米。主要用作防洪除涝。
6.金小堰地下涵
在三义乡杨家小郢子,属瓦东干渠水系,1967年竣工。设计流量104立方米/秒,设计闸上水位高程42.4米,闸下水位高程38米。1孔,孔宽3.6米,总高5.08米,闸底高程36.5米,主要作泄水用。
7.老庙集泄水闸
在青莲乡老庙集,属安丰塘水系。1959年11月竣工,控制面积390平方公里,设计流量100立方米/秒。设计高程闸上30米,闸下26米,闸长13米。原为木闸门,1978年改为钢筋混凝土平板闸门,采用直升螺旋式启闭。3孔,每孔宽2.2米,孔高4.8米,闸底高程24米,堤顶高程31米,用作泄洪。
8.杨西(迎河)进水闸 地处双门乡双门铺南,属淠东干渠水系。1977年8月竣工。控制面积390平方公里,设计流量220立方米/秒。设计闸上水位高程30.5米。闸长8米。闸门系钢筋混凝土,薄壳弧形。1孔,孔宽13.5米,孔高6.6米。原为卷扬式启闭机,1984年改建为油压式启闭机,开关闸门。闸底高程26米,主要用作灌溉和泄洪。
9.双门节制闸
在双门铺南,属淠东干渠水系。1976年8月竣工。设计流量110立方米/秒。钢筋混凝土平板式闸门,卷扬式启闭。3孔,中孔宽5米,边孔各宽3米;闸底高程26米,闸顶高程32米。主要为灌溉用。
其它涵闸,见涵闸基本情况统计表(186—188页)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